师智敏:黄土掘“金”的华农毕业生

    中华师氏网 2009年5月15日 资料


 
2008-04-15 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孙祠村四周都是起伏的丘陵,师智敏400亩的有机果园就在南边的两个小山丘上。在初夏直射的阳光下,果园裸露着的黄土泛着金子般的光芒。5月28日上午,30岁的师智敏摆弄着栽下近两个月的油桃苗说:“希望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国内提到高档水果、有机果品就会想到咸安。”

年初才获得“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农民”称号的师智敏有着双重身份:脸膛黝黑的他是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四组的农民,有着挥之不去的农民气质;他同时又是华中农大1998届果树学专业的毕业生,对新知识和新事物有着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感受力和接受力。如今,他痴心为农的经历因被人们口口相传和媒体广泛报道而具有了某种传奇性。



转学与回乡:师智敏的幸福定义

与师智敏同组的老邱5月底正在横沟桥镇孙祠村帮他拖土铺果园通往镇上的路。28日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用带着浓重鄂南口音对记者说:“从工学院转到农学院,村里的人到现在还觉得智敏不值得。”

老邱口里的“不值得”指得是一次影响着师智敏终身的选择:1994年以610分的成绩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的师智敏,入学大半年后,1995年4月份,对“农”字情有独衷的他悄悄地办好了转学手续,转入了华中农大果树专业。

桂花镇明星村有着重教的传统,恢复高考以来,这个村走出了多名大学生,师智敏一家就出了3个大学生,他所在的组目前仍有2人在华农读书。师智敏这样说:“作为农村的小孩子,跳出农门最好的办法是考上大学,我一直非常努力,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和别的一心想跳出农门的小孩不一样的是,师智敏在中学时便已对农业科学有浓厚兴趣。他的中学同学宴金平分析说:“感觉家里特别是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他父亲是党员,村支书。读初中的时候中午他就经常回家里帮忙。”在每月只有60元生活费的情况下,他订阅了《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和《养猪》两本杂志。

1994年高考时,师智敏计划将志愿全部填报农业类院校。这个计划遭到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他最后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样:第一志愿填报了认为不可能考上的华中理工大学,其它一概不变。结果他超水平地考出了610分的高分。师智敏笑着说:“被我最不希望的学校——华中理工大学录取了。”一学期过去了,他拿到了学校的乙等奖学金,但是思来想去,他发现自己的兴趣依然在农业方面。在经过两三个月的交涉后,他悄悄地办好了转学手续,转入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

师智敏转学带来的震撼无异一场地震。首先是家里人的震惊,最关心他的大姐,又急又气。不过,父亲师家文采取了默默的支持态度,周围的亲人们只好慢慢的接受这一现实。《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随后,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飞来。此时,师智敏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出生于四川绵阳市平武县的杨玉凤。

当年9月11日,在四川建材学校就读的杨玉凤,偶然看到对师智敏的报道,有了与他书信交谈的想法。从此两人鸿雁传书,进而产生爱情。

转学后的师智敏如鱼得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杨玉凤鼓励他:“要得就得第一”的鼓励下,1998年毕业前,他获得了引以为荣的“章文才奖学金”。1998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在近四年的时间中,师智敏引进了葡萄等品种,帮助家里改建了葡萄园。宴金平说:“他们家当时很困难,一家五姊妹,3个大学生,全靠这一季葡萄。” 提起这段大学时光,师智敏十分怀恋的说:“真的要感谢这段大学经历,特别是我的一些老师。”

毕业后,班主任蔡洪礼老师推荐师智敏到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委工作,但他更想做的是具有挑战性的第一线科技工作。他谢绝了班主任的好意,开始了外出打工生涯。师智敏先在四川明日风种苗园艺公司工作,并攻克康乃馨斜纹夜蛾防治难题。1998年底,他与杨玉凤结婚。2000年他跳槽到四川攀枝花市出口枇杷示范基地。他同几位老专家一起解决了很多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由技术员升为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工资也涨到每月近4000元。但此时让师智敏魂牵梦萦的,仍然是咸安区的那边热土。师智敏说:“虽然我出生农村,有些人恨不得永远离开农村,但是我却并不反感农村,看到乡亲们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但挣不到几个钱,我就一直想,黄泥巴里难道真的刨不出金子来?!”

2001年初,师智敏引进了一些果树新品种,让妻子杨玉凤先回家做嫁接和育苗;而他自己则在2001年底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刚回家时,师智敏的姑父直截了当地对他们说:“即使在城里扫厕所,也不要回家来丢丑。”杨玉凤说,转学的时候已经让村里人觉得傻了,这次回来,周围人的议论就更多了,最多的议论是,没本事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只好回来了。杨玉凤说:“还好我们夫妇都是做自己的事,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的人。”

师智敏说,转学和回乡,我只是想做点自己所喜欢和认为正确的事。如果能用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国内提到高档水果、有机果品就能想到咸安,我会感到十分的幸福。



有机水果概念之争:师智敏的商业敏感

咸宁市咸安区科技局办公楼临街的门面中有一家的卷闸门被涂成了绿色,门上“师智敏”三个字和手机号非常的抢眼。门面的两边挂着“天人园艺有限公司”和“咸安区果业协会”的牌子。门面左手不远处就是科技局的大门,“咸安区科学技术局”的牌子就安静地与“天人园艺有限公司”挂在了相距不到3米的同一面墙上。

走进不到20平方的门面里,办公桌上有一台去年配置的品牌电脑,“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农民”的奖牌被摆在电脑显示器后显眼的位置,桌上还散乱地堆放着几本农业技术书籍。据杨玉凤介绍,门面每个月要给科技局交180元的租金,水电另算。电脑刚装上ADSL,30元每个月60个小时的上网时间。杨玉凤说:“主要用来查水果行业的发展信息和技术资料”。门面另一边的货柜上整齐的放着的待售的园林工具,数量不多但种类齐全。师智敏说:“公司服务的果农中有不少说买不到放心的工具,这里国产、进口的工具都有,用出厂价卖。”

电脑、网络、农业科技书籍、夫妇两人在各种场合都讲的国外农民大学生比例高的事实,小小的细节透露出师智敏大学生活训练的痕迹。而成立咸安区果业协会、在争议中开始400亩有机果园的试验则显示出师智敏超前的思维习惯和对市场商人般的敏感。

已经身为咸宁市咸安区天人园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师智敏说,把咸安区的果品定位在高档果品、有机果品并不是信口开河,这个定位有一个发展过程。他还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就在有计划地引种优良品种进行试验。2002年回到家乡后,他将家门口的9亩水田改成了水果品种实验基地,陆续从全国各地引来20多个树种50多个品种,试种的结果是:有10多个品种适合咸安种植。师智敏同时考察了武汉周边的很多果批市场和大的卖场,发现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要非常的旺盛,但生产链条一环却迟迟跟不上;加上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适合的气候土壤,在咸安发展高档的果品的定位的条件事实上是完全具备的。

这几年,他累计育苗10多万株,建成示范园50亩,向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建园500多亩,在每个果园,他都在推广高档无公害水果的概念,告诉农民要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2004年开始他和他推广的部分的果园已经开始受益,果子看相好,无公害,当地很受欢迎。由于质量好,别人的油桃只能卖几角钱一斤,他的却可以卖到几元一斤。

但师智敏并不满足于无公害高档水果的定位,他开始思考并实践着有机水果的概念。有机水果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在种植时须杜绝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全部采用物理及生物办法防止病虫害。师智敏说,专家认为未来十年内,中国有机食品的消费将达到食品消费总量的1%,我希望这里面咸安果品占到一个适合的比例。而2005年创办的公司之所以起名天人,寓意就是希望能天人合一,和谐发展。

做有机水果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在当地引发了普遍的争论。有意思的是,支持的一方多是当地的政府官员。区宣传部副部长施良海说:“去年10月份全区的‘创业之路’报告会上小师一提出这个概念,区里从上到下很支持,批地批贷款,400亩地,40万贷款,很快就到位了。”今年4月初,横沟桥镇孙祠村的有机果园开始栽苗。

反对的一方主要是在当地基层做技术服务的农技员和一些果农,他们认为,有机水果目前还为时尚早,但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市场也没有针对有机水果种植的化肥、农药替代品。师智敏说:“我觉得他们还是观念上没有改变过来,认为一定的施肥施农药,我要证明其实是有替代办法的。”

在师智敏的有机果园里,由于不能施用化肥,已经栽种了近两个月的油桃和李子的苗长的并不旺盛。师智敏说,现在需要等饼肥出来后才能解决缺肥的问题。在果园周围,找不到其他的果园,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他果园的污染,并且有助于恢复果树害虫天敌的数量,形成园内生态平衡。而行距、株距上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师智敏说,这也是物理防止病虫害的一种手段。

师智敏的超前思维习惯还体现在建园之初的细节上:为了方便管理和日后的果品运输,他在园子里修了一条约5米宽的土路,这条绵延了两个山头的土路有4公里多。28日上午,记者走了一小半,就花去了近40分钟。

帮助师智敏管理果园的毛会泉是咸安区麻纺厂下岗职工,自己和别人合伙的50亩果园交给了儿子和爱人打理。苗子栽齐了后,老毛对师智敏说:“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啊。”



痴心为农:师智敏的赤子情怀

从温泉走到咸宁市蚕种场需要大约半个小时,这条崎岖的小路师智敏一年内走了不下十回。51岁的陈四海、50岁的毛会泉和44岁的林武生,2004年年初承包了咸宁市蚕种场50亩的园子,用的是的果苗和技术。师智敏每次到园子里去,老陈他们都会亲切地称他为“小师”,偶尔也叫他一声“师师傅”。园子今年试果,果树下种了很多的瓜,老陈对师智敏说;“等瓜收了,请师师傅来吃瓜。”

据老陈介绍,这个园子是老林出现金6万,老毛、老陈出两年劳动工资合伙承包的,两年后果品出来后按股份分收益。由于目前出现了出现金的老林一股独大、而老毛和老陈则成了打工者的现象,建园之初就在合同中约定好的技术服务费用老林一拖再拖。师智敏对帮助建立这种农村规模经营的模式探索很感兴趣,他承认,这种模式不完美,但却提供了一种可能。老毛和老陈需要靠这个吃饭,他的技术服务必须还得继续。5月28日的一早,他就来到果园,为老陈现场知道梨树的枝型修剪和油桃的果小的问题。

像老陈这样无偿的培训师智敏做了很多。在他申报“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农民”的材料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数据:无偿培训近1000名农民,每年帮助10户以上贫困农民无偿建立优质果园1到2亩。他有这样一个目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力争四五年内在咸安推广良种良法建果园1万亩,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使更多的农户栽上摇钱树,走上致富路。

除了无偿的技术服务外,师智敏十分注重探索新路子来为家乡带来的观念的转变,筹备并成立咸宁市咸安区果业协会就是一条新路子。

师智敏在咸安的门面也是咸安区果业协会的办公室,他是协会的现任理事长。门面的右边墙上开了一个门,这样便与隔壁的门面连通了起来。他刚刚盘下了了隔壁的门面。油桃、李子等水果马上就要上市了,师智敏计划用这个门面来专门做销售。 “在已经有很多人来定了,主要是销售自己和果业协会里农户的果子,今年很多园子只是试果,量不大,本地消化掉困难不大。” 师智敏现在考虑的是明年以后咸安区果业协会的果园相继进入丰产期后的销售。

师智敏说,走规模化经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是咸安的水果能做大做强的必须条件,果业协会就是一种探索。

师智敏用他赤子般的情怀探索的道路刚刚开始。就在记者离开咸宁的那天早上,师智敏拉着记者去帮助他挑选数码相机,他说:“我要微距拍得好一些的机子,拍病虫害,拍果子,这样才能给农民讲得更清楚。” (文/范敬群)


分享按钮>>“大学生农民”师智敏
>>师智敏:一个“新农民”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