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人物——新农民“师智敏”

    中华师氏网 2009年5月15日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顾兆农
师智敏被人称为“新农民”。这个新农民,“新”在哪里?
  长期以来,农村的孩子多把考大学当成跨出“农门”的跳板,选择专业时,主动涉农的不多,即使涉农了,也很少回乡务农。当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的农村学生师智敏,也跨出“农门”到华中科技大学“学工”,但浓浓的农村情结让他中途主动要求转到华中农业大学“学农”。毕业后,他有一份月薪4000元的稳定工作,却不“安分”,辞职回乡在荒山上开辟了425亩有机水果(种植过程不用农药和化肥)实验田。去年5月,师智敏这425亩有机水果实验田,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今年4月,新开辟的500余亩有机水果也将接受认证。

  今年3月中旬,师智敏在华中农业大学的班主任、果树学专家蔡礼鸿教授来到他的实验基地,关切地对小师说:“你不能这么大范围地搞有机果的实验,技术和经济的风险都太大了!”水果种植业发达的台湾省专家说,台湾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有机水果业。对此,师智敏说,自己喜欢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怕冒风险,就不回乡来创业了。遇难而退,永远都不可能有突破!

  这就是执着和“反常”的师智敏!

  专业:从工学到农学

  师智敏很自信,1994年参加完高考后,就把中学的课本都卖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他自信地说:“那就自己干呗。”

  身为农家子弟,家里的穷,农村的苦,师智敏刻骨铭心。夏天,他冒着酷暑帮着家里脱粒,每隔几分钟,就跳到河里降一降温,上岸后再硬着头皮继续干活;每天都得往家里的水缸挑上8担水……艰辛,并没有让师智敏惧怕农村,他反而一心想学农。对此,全家人都反对。不得已,师智敏只好把高考第一志愿学校填上“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志愿专业是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其余的志愿,才是他真正的“心愿”,一律姓“农”。

  哪知,师智敏被第一志愿录取了。然而,学了大半年“工学”的师智敏,还是不情愿,中途提出要求转入华中农业大学。老师不理解:“华工”的门槛要比“华农”高不少,师智敏的学习成绩也不差,第一学期就获得了学校的乙等奖学金,老师让师智敏再慎重考虑。最后,师智敏只好编了个理由:自己家很穷,“华工”的学费2000元,而“华农”的学费只要800元。1995年4月,师智敏如愿从“华工”转入“华农”果树系。

  得知班上来了这么个“傻瓜”,同学们不无惋惜地和师智敏开玩笑:早知道咱们换校啊!在华农大,这个“傻瓜”的成绩很快就领先全班,并分别获得了“章文才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等荣誉。

  对师智敏的选择,有不理解的,也有理解的,还有敬佩的。师智敏的妻子杨玉凤,当年在四川上中专,从媒体看到师智敏的新闻后,就给师智敏写信,一来二往之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谈到专业,师智敏不无遗憾地说,在华农大,班上共有33名同学,现在,直接务农的只有两名,涉农的也没有几个了。

  事业:从城市到农村

  大学毕业后,师智敏可以被保送读研究生,也可以去他老师推荐的武汉一涉农部门当公务员,最后,他选择到四川当农业技术员。在那里,他先后攻克了花卉和反季节水果种植的一些难题,并从技术员升任公司的副总经理、董事会成员,月薪达4000余元,医疗费全报,每年还可以带薪探家6次……但是,如此优厚的待遇,还是拴不住师智敏那颗回乡从事创新农业的心。

  2001年底,师智敏毅然回到家乡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创业。

  究竟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情结,或许是看到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师智敏实话实说:家乡的水果种植水平不高,在这里,更容易出成果。现在,他的实际收入,已远远超过了在四川当副总经理时的所得。

  师智敏说,种植业也能致富,这不是空想,而是现实。他在四川工作时,认识了两位果树“大亨”:一位叫吴清扬,另一位叫毛荣贵。老毛是种葡萄的行家,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一年就赚十几万元,而在当时,“万元户”还很罕见。老吴则是种桃子的高手,他在门前“巴掌大”的地方种了3棵桃树,桃子一年就能卖1000多元,这等于那时“上班族”一年的工资。当时老吴就盖了一幢三层的小洋楼。

  这两个人让师智敏坚信:做农民,一样可以获得稳定丰厚的收入,一样可以活得自信、充实而有尊严!他说,美国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德国农民67%是大学毕业生,日本大学生农民达59%以上。

  尽管如此,回乡创业务农的师智敏压力还是不小。他当年转学就落了个“傻”名,回乡创业,更让人觉得“傻到家”了。师智敏的父母无奈地说:“随他去。”师智敏的姑爷对师智敏说:“别老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看着你碍眼!”

  师智敏知道,亲人是“恨铁不成钢”,因此他并不计较。这反而更激励他,必须干出点名堂来。

  几年来,师智敏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桃、李、梨等150多个品种,从中筛选出13个适合咸安的优质品种。接着,他又建起50亩无公害水果示范园,开始大规模种植优质水果。2004年示范园开始挂果,京春水蜜桃每公斤卖到12元,艳光油桃则卖到了1元1个,还供不应求。而普通的桃子,每公斤只卖3元左右。今年5月,师智敏450亩的有机水果实验田将首次挂果,他说,有机水果的价格会更好。

  师智敏说,力争再用4至5年的时间,在咸安推广良种良法建果园1万亩,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从去年开始,每年无偿支持10户以上贫困农户每户建1至2亩优质果园。

  去年9月,师智敏把户口正式迁到有机果园所在地——咸宁市咸安区横构桥镇孙祠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师智敏越来越坚信自己的选择。他说:“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我庆幸,我选择了当农民!”

(来源:2007年4月1日《人民日报》)


分享按钮>>师智敏:一个“新农民”的典型
>>绿色的梦想——记咸安区桂花镇大学生农民师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