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人物——师秀英的故事
- 中华师氏网 2009年5月19日 沛县新闻中心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她柔弱却坚强的双肩支撑起了一个11口人的大家庭,几十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最终让一个原本风雨飘摇的家庭变得幸福而温暖,她就是现任龙固镇桃园村副支书的师秀英,“嫂娘”这个称呼是丈夫张之全的5个弟妹喊出来的。
一
1976年12月,24岁的师秀英从安国乡师庄村嫁到了龙固镇桃园村,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以后的日子竟会如此艰难。
嫁到张家后,虽然师秀英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这个家庭的境况还是让她惊呆了:丈夫张之全是桃园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每天只挣7分工分;公公在山东省微山县教书,每月也只有30多元的工资;五个弟妹中,最小的弟弟才5岁;爷爷奶奶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婆婆有严重的胃病、妇科病,在这个11口人的大家庭中,婆婆不仅无法操持家务,还要天天吃药打针,丈夫和公公挣的一点钱,连给婆婆买针买药都不够。面对这一切,师秀英沉默了,望着心爱的丈夫,这个淳朴的农家女子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和丈夫一起为改变家庭的面貌而努力。于是,田间地头、庭院内外,随处可见师秀英坚强而执着的身影……
二
“是嫂嫂,却更像母亲,她就是我们的嫂娘啊!”张之全最小的弟弟张之伟深情地道出了嫂子师秀英带给他的温暖和感动。师秀英嫁过来时,张之伟年仅5岁,还是一个又哭又闹的孩子,让秀英最放心不下。入夜,劳累了一天的师秀英还要忍着浑身酸痛,强打着精神把他抱到自己的床上,哄他入睡。就连走一趟娘家,师秀英都要把之伟带在身边,许多不知情的人都以为这个成天跟着她的小男孩是她自己的孩子。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到如今的三尺男儿,张之伟得到的是师秀英母亲般的爱。1990年他应征入伍,每次从部队给嫂子写信,开头的称谓都是“嫂娘”。1993年8月,张之伟回家探亲,嫂子正好到南京走亲戚了,之伟一看她不在家,坐在门前就抹起泪来。第二天一早,他便心急如焚地赶到南京,见到嫂子后才破涕为笑。张之伟退伍后,在龙东煤矿当了一名工人,转眼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却没有合适的婚房,师秀英二话没说就帮他在龙东矿买了套住房。1999年10月,之伟喜结连理,师秀英把他的婚事办得热闹、喜庆。回想当初,张之伟至今感动不已,“嫂娘”这个称呼师秀英是当之无愧了。
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派活都是按人头平均摊,家里11口人的活就靠着师秀英一人拼命地干。1979年家里分得10亩水稻的插秧任务,这么重的任务摆在眼前,着实让师秀英头痛,但她告诉自己,一定要一个人承担下来,白天干不完,就晚上加班干。丈夫的弟弟妹妹放学了,要帮她拔秧,她怕影响弟妹们的功课,硬是把他们撵回家去。桃园都是沙土地,不准备好秧苗,泡好的地过一天就要板结,她白天插完了泡好的地,晚上就点起马灯去拔秧。师秀英并非铁人,她一边拔秧一边默默地流泪。最后,一个人用了5天时间,把10亩水稻插完了,她也累得瘫在了地上。看着又黑又瘦的嫂子,两个上学的妹妹说什么也不愿意上学了。她们跪在嫂子面前说:“嫂嫂,您太辛苦了,让我们帮帮你吧。”秀英流泪了,她理解两个妹妹的心情,如果她们真能在家帮自己,自己就会轻巧许多。然而她们毕竟还小,不能影响了她们的前程。她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小姑子说:“你们好好上学,比帮我干活让我更高兴。将来有了出息,嫂子苦点累点也甘心!”秀英手牵手把她们送到学校门口,望着她们走进教室,这才转身回家。谁料,三妹张之勤等她走后,又偷偷地跑回地里干活。这次,从来都是轻声细语的秀英真的发脾气了,第一次动手打了她。“孩子毕竟怕打,一打把她打回学校去了。”多少年后,秀英提起这事,还心疼得流泪。
1980年,二妹张之侠在龙固中学读初二,桃园村到龙固镇上有七八里路,路边是空旷的田野,纵横的沟渠里长满芦苇。师秀英怕妹妹晚上回家不安全,便让之侠住在学校,每天晚上都给她送去第二天的饭菜。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她还把自己从油盐酱醋中省下的一点钱交给之侠,叮嘱她说:“好妹妹,该花的钱就花,别心疼,再难,嫂子顶着呢。”每次之侠都不愿意要,她知道嫂子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秀英就打趣说,“咋的?嫌钱少啦?下次嫂子一定多给你点。”1986年,之侠要出嫁了,那时秀英的婆婆已经过世,作为嫂子的秀英就一样一样地为之侠置办嫁妆。之侠知道家里的情况,实在不愿嫂子再为自己操心犯难,但秀英却说:“好妹妹,有咱娘在,显不着我这个当嫂的,现在嫂子领这个家,我不能让别人说闲话。”此后,三妹之芹招工、出嫁,小弟小妹当兵、安置全是她一手操办。
在师秀英这个好嫂嫂的一手操办下,弟弟、妹妹相继读完了高中,一个个走上了工作岗位,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他们已各自成家,但师秀英并没有停止对弟妹的关爱。2004年,师秀英多方筹钱在镇上为二弟办起了大药房,生意红红火火。现在,三弟也正筹建工艺品厂……几个弟妹出息了,生活安稳了,这是秀英最大的安慰和幸福。
三
对于病中的婆婆,师秀英一直照顾得细致入微,尽到了一个好儿媳应尽的孝道。1981年,婆婆查出了食道癌,必须到南京去住院。秀英把家里的树刨了,粮卖了,连亲戚送给小孩的衣服、鞋袜也全都卖光了,又东挪西借,凑足了2400元钱,送丈夫和婆婆上路。那一天,在徐州火车站,她把丈夫和婆婆送上火车后兜里已经没有几块钱了,还要坐车回家。这时她的肚子早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在包子铺前,她徘徊再三,终于把伸进口袋的手抽了出来,5分钱一个的包子,她却没舍得吃,饿着肚子回了家。
婆婆先后在南京住院一年半的时间,丈夫一直在那里陪着,她带着弟妹五个和自己的两个孩子,苦苦地支撑这个将要破碎的家,她的心里苦啊!这日子可怎么过?她在心里叹息。“瞧着吧,师秀英领着这一家子,日子还不知道过成啥样呢。”“秀英图啥?这罪谁能受?”邻居们的闲言碎语她听到了,可是冥冥之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对她说:“秀英啊,你可千万要挺住!”她知道这声音来自病危的婆婆,来自自己深爱的丈夫,也来自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弟妹和孩子们。她在抹去眼泪的那一刻告诫自己:挺住,千万要挺住,不然,这个家就真完了。
婆婆生命的最后三年,是一段让师秀英刻骨铭心的艰难岁月。婆婆瘫在床上,秀英为她端饭喂药,擦屎擦尿。卧床的婆婆每天早晚要打两次针,起初,她每次都把婆婆抱到平板车上拉到医院,每一次挪动,婆婆都痛苦得连声呻吟,秀英心里又着急又难过。于是,她买来了注射器,忍痛在自己身上试验,慢慢地终于学会了打针,为老人减少了痛苦。后来,婆婆无法进食了,她就用皮管子往老人胃里送一些流汁性食物,一顿饭要小心翼翼地折腾半个多钟头。尽管她对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病魔还是夺走了老人的生命。1982年的冬天,婆婆走了,支撑这个家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师秀英的肩上。难啊,家里因看病欠下的债,一摊子拾掇不完的家务,还有永远做不完的农活。有人好心地劝她:“秀英啊,趁年轻,离了吧,这家子人,你还不苦死?”她默默地摇头:“这帮孩子交给谁?再难,再苦,我能受,俺有双手能劳动,这个家能过好!”从此,秀英单薄的身躯内仿佛注入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她发誓:没有干不了的活,没有受不了的罪,为了这个家,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怕!
这一年,村东的大河整修工程上马了,秀英顶一个男劳力去工地挖河泥。河滩原是芦苇地,有人以1角钱1斤的价格收购苇根,秀英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收工了,安顿好老人和孩子,就提着马灯上了工地,寻觅别人白天没有捡到的苇根,抓钩子抡起、刨下,昏黄的灯光下,每截苇根都是一份希望。她寻觅着,捡拾着,一晚竟能捡得二三十斤,换回宝贵的两三元钱。
四
日子艰难而又缓慢地过着。1983年,公公因病退休。50多岁的公公因过去被错划为右派,精神上受到过刺激,如今老伴又离他而去,便经常到老伴坟前痴坐甚至痛哭。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和丈夫商量:“咱得让爹有点事做,这样下去不行。”她贷款1700多元,在龙固码头开了个小商店,指望公公能多接触人,慢慢把心情平静下来。谁知不到一年,商店被公公开垮了,秀英没埋怨他,又借来500元钱在本村办了个小卖部。后来秀英想到为公公找个老伴,“能有个和爹拉呱的就行”,她一面对丈夫说,一面合计着给公公找老伴的事。那时弟弟、妹妹想不通,她就千方百计地做工作:“有金有银不如老来伴,咱不能眼看着爹孤单。”在她的操持下,1984年,公公再度喜结良缘。1992年5月的一天傍晚,新来的婆婆不幸从村东的桥上掉了下去,生命垂危,秀英赶紧将她拉到龙固卫生院。经医生诊断,肋骨断了7根,必须马上手术,但医院缺少血浆。此时已是凌晨两点,秀英焦急万分,她租了辆车往沛县疾驶,及时地取回血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婆婆住院的15天,她白天黑夜守护在床前。婆婆逢人就说:“要不是俺儿媳妇,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没有了。”
五
日子苦点倒不怕,只要顺当。但生活正应验了一句俗话:黄鼠狼专咬病鸭子。1988年是师秀英心力交瘁的一年。这年7月12日,她的儿子摔断了腿;9月6日,丈夫到张双楼买煤球时,拉车的毛驴受惊,也摔断了腿;10月16日,在山东微山县教书的弟弟张卫东,又遭车祸轧断了腿。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她和丈夫抱头痛哭,但日子还得过,凭着她的坚韧、刚强,秀英照顾好了家人,并没有倒下。一个个不眠之夜,一个个难熬的白昼,日子堆积着,欠的债也在累积着,到1990年,她家的欠债已高达3万多元,几乎是走投无路了。于是丈夫决定辞掉民办教师的工作,跟人外出搞防腐工程,这成为后来一家人生活的转机。丈夫在外拼命苦干,秀英在家勤俭持家。4年下来,他们不仅还清了债,还拿出7万多元,盖起了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楼。
师秀英家里情况好转后,还不忘关心村里那些生活比自己困难的家庭。侄儿张苏沛家庭条件差,她拿出1000元帮助其筹备婚事。贫困户韩百启双目失明,家庭负担特别重,今春,她资助1000多元帮其种瓜种菜……
师秀英在老人、孩子、亲戚、邻居的心中树立了一座爱的丰碑,在龙固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3年被推上了村妇联主任的位置,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全村妇女姐妹,尊老爱幼,勤劳致富,促进了全村妇女工作、计生工作的提高。因为工作成绩突出,1988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91年获县“双文明”个人奖, 1995年荣获县“三八”红旗手称号,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县妇联评为优秀妇女干部,1999年以来,连续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或优秀共产党员,现为桃园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联主任,政协沛县七届委员。
分享按钮>>英雄的儿童团长——师冬至
>>师姓人物——师丙寅(公元1926--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