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分社社长师学军入冤狱六年获平反

    中华师氏网 2009年7月3日 资料


星岛环球网消息:新华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长师学军,因“经营提成”问题入冤狱逾6年,今年4月23日获平反,石家庄中级法院作出了无罪判决。无罪判决认为,这种创收提成是正常的职务行为。
  《南方周末》报道,围绕2002年发端的“师李案”,过去六年半以来司法和媒体各自解读分执一端。

  司法认定他们是贪污受贿的“罪人”,他们获罪的原因是:法院认定他们“支取报社的部分经营提成”是“贪污”,科之以10年以上重刑;媒体则奉他们为克己奉公的“报人”,贡献巨大却蒙受冤狱。

  “师李”分指新华社河北分社《人物周报》两位高管。师指师学军,新华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长、总经理,兼分社下属《人物周报》总编辑;李指李玉卉,原《人物周报》主管经营的副社长。

  分歧结束于2009年4月23日。经六年半四次判决后,法院最终认定“师李”按规定提成创收经营收入乃是正常职务行为。随着一纸无罪判决的送达,“师李”重获自由。

  蹊跷“师李案”

  震惊河北的“师李案”发生于2002年秋冬时节。

  中秋节前后,李玉卉在办公室被检方带走。三个月之后,师学军亦身陷囹圄。

  办案者来自石家庄市裕华区检察院,嗣后“师李案”成为该院查办职务犯罪的经典之作广为宣传。

  此后长达数月的调查中,师李二人被蒙上头套秘密羁押至湖南岳阳、山西阳泉等5地接受审讯。

  一时风声鹤唳,数十人接受调查,持续的风波刺激着媒体人的神经。

  在一间只有凳子的房间里,人物周报社四十多岁的女会计曹金秀也被讯问了60天。“他们让我揭发师学军。”6月12日,曹金秀提及旧事时仍哽咽不止。《人物周报》的账务每年都经过审计,还曾得到税务部门的表扬,在1986年开始从事财务工作的曹金秀看来,透明得根本不存在贪污的可能。

  始终不相信二人会有“经济问题”者众,其中包括《人物周报》前身——《信息大观报》的创办者、原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郭素枝。

  跟曹金秀一样,郭素枝认为最初的调查动机存在问题,“师李被查的问题都是在大账上。设想一下,贪污受贿都偷偷摸摸走小金库,谁走大账?”

  据多位内部人士证实,师李二人得罪了人从而遭到查办,是为师李案案发的基调。此后的每一步法律程序,都与此息息相关。

克己奉公的报人?

  跟师学军一样,郭素枝视这份报纸是自己的孩子。

  1988年分社未投入一分钱,她成立河北经济技术信息联合会,依靠收取的会费让第一期报纸得以付印。

  1994年,37岁的师学军成为第四任总编辑,接手全无拨款、自负盈亏的《信息大观报》时,它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新官上任雷厉风行,不到半年报社扭亏为盈,上交河北分社3万元,次年上交20万元,至2000年共上交利润340万元。

  郭素枝认为,报纸找到了一个优秀而正直的报人。

  1998年,由于在《信息大观报》的卓越表现,师学军被任命为新华社河北分社总经理(2000年又被任命为副社长),履任三年间,他将河北分社的账面积蓄从100多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

  师学军接手后,《信息大观报》虽步履维艰,但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报纸脱离原来单纯提供政策和经济信息的宣传格调,向市民报转化。

  “他一直想办一张追求正义、传播价值的报纸,经常自己操刀改稿撰写评论”,原信息大观报编辑、现中新社河北分社总编室主任陈国林回忆。

  直到2001年1月改版为每周20版的《人物周报》,开风气之先打出“办中国最好的人物类周报”旗号,师学军创办一份专业人物类报纸的梦想,已初具规模。

  作为主管经营的《人物周报》副社长,李玉卉是“以书养报”思路的关键角色。新华社河北分社内部资料显示,仅1998年,30岁的李玉卉运用个人积累的资源开展图书业务,就为《信息大观报》带来一百多万元的纯利。

  跟师学军一样,为保证报社正常运营,李玉卉也很少提成。在新华社河北分社乃至河北媒体界,他们被视为克己奉公的报人,63岁的河北日报老政法记者卢瑛评价两人“作风正派,没有私心”。

  “报社很困难,他都是大单,都提的话报社就没钱了。”陈国林说,多年来李玉卉只是从报社提成了不到17万元。

  郭素枝回顾,报纸创办之初,举步维艰,报纸稿源、发行和广告大量依靠官方人士,报社打破传统体制限制而采取的变通之道,为避税和避讳,以多个化名单笔小额为其办理提成费用,已是司空见惯。

  不料祸从中出,一切戛然而止。www.stnn.cc


分享按钮>>【安姓氏家谱源流】谁能帮俺翻译一下族谱序
>>当代著名画家师舜通(祖籍河北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