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师旷历史地位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精神
- 中华师氏网 2009年7月29日 资料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造就了无数杰出而有代表性的卓越人物。师旷,就是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我国春秋晚期出现的杰出音乐家。
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历史的局限,关于师旷的资料非常少。根据历史记载和有关记述,师旷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而且是一位政治家。他博学多才,在历史上有“总圣”之称。(在我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圣人的确实不少,如文圣孔仲尼、武圣关云长、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医中之圣李时珍、草圣张旭、茶圣陆羽,还有酒圣,棋圣等。)
据《左传》记载:师旷又名子野,冀州人。这里所说的冀,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河北省。据《左传》所记,在公元前22世纪之前,尧,是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建都于唐 (今山西临汾),又称唐尧,他将天下分为九州,州下有方国(百里为一方国),冀州有唐国。到西周时代,在周成王九年(即公元前1106年),封他的胞弟姬虞为唐国的诸侯,都城在翼(今山西翼城)。姬虞死后,他的儿子燮,改唐为晋,至此有晋国。晋国在晋景公的时候(公元前201年),迁都至新田(今侯马市)。
据《洪洞县志》记载:在县东南二十里师村,村东半里许,有庙居高阜处,磴道盘空,拾级而上。庙左巍然大阜,为师旷墓,缭以垣墙,翠柏阴森。
元代隐士张守大在其《师旷庙记》一文中记述:洪洞县东二十里,相传为晋师旷子野之故里:里之东又百余步,其遗址尚存:傍立祠为师旷灵之所,居民时节荐享,罔不虔肃:水旱灾疫,凡有祷必应。岁既久,风雨瓢剥,渐以圯毁。
从以上记载证明,师旷是晋国人(当时洪洞属晋国的范围)。
关于师旷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根据有关的记载,他生活在晋悼公和晋平公时代,特别是在晋平公时,他的音乐事业达到颠峰,晋平公封他为太师乐师,就是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吏。当时晋国的都城在新田,师旷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晋国的宫廷中做乐师。
《东周列国志》描述:师旷乃晋国第一聪明之士。从幼好音乐,苦其不专,乃叹曰:“技之不精,由于多心,心之不专,由于多视。”乃以艾叶薰瞎其目专意音乐,遂能察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风角鸟鸣,吉凶如见。为晋太师掌乐之官,平时为晋侯所深信,故行军必相随。
从以上记载我们知道,师旷自幼喜爱音乐,为了学好音乐竟自己熏瞎了眼睛,表现了要学好音乐的坚定决心,也表现了要为音乐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我们虽然不赞成师旷这种自残的作法,但他这种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事业坚韧不拔的敬业品德,在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是他所以能够在音乐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最终成为一代鼻祖的真正原因。
据传,古曲《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为师旷所作,由于年代久远,我们现在无法拿出切实可靠的证据:
师旷的音乐造诣在当时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演奏水平已是炉火纯青,被称为天下无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音乐绝不只是一种娱乐的东西,他认为乐能通山川,耀祖宗,可以自慰,甚至可以起到安帮定国的作用。音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他明确地把音乐分为清商、清微、清角三种类型:他认为最低等的清商是一种靡靡之音,亡国之乐,作为一个从事音乐的人不应当去演奏它,作为一个高尚的人也不应当听这种音乐。
据《国语》记载,晋平公喜欢上一种类似清商的音乐,师旷便说:衰微的迹象在君王身上已经显示出来了,公室的权威要降低了。音乐是用来开通山河的风气的,是用来使德行的光辉照耀到广阔遥远的地方去的,歌功颂德的东西使人心胸开阔,歌颂山河的乐曲使人眼光远大,歌颂景物的乐曲使人听了心旷神怡。
师旷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身体力行,并以坚决果敢的行动捍卫自己的主张。在《东周列国志》中有一段非常精彩动人的记述。
周景王六年,楚灵王建造章华台,台高三十仞,宫室亭榭,极其壮丽。亦名三休台,意思是说要登上此台需要休息三次才行。晋平公听说楚灵王修建了章华台,以此来夸耀于诸侯,心中很不服气,决定在汾河之畔修建虒祁宫(今侯马市虒祁村),虽广大不及而精美过之。真是楼台亭阁,雕梁画栋,精美玲珑。宫殿建成后,卫灵公亲自前来晋国表示祝贺,晋平公在厌祁宫设宴招待。卫灵公知道晋平公喜爱音乐,来的时候便带来了卫国的乐师师涓。席间,晋平公果然问,听说贵国有一位乐师叫师涓,经常能演奏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曲子,不知这次来了没有?卫灵公忙答,这次特意带他前来贵国。晋平公很高兴,邀请师涓进宫演奏。同时也把师旷召进宫,并让俩人坐在一起。师涓调和七弦,拂指而弹。曲子还没弹到一半儿,师旷突然用手把琴弦按住说,不要弹了,这是亡国之音,不可以演奏。晋平公问,为什么不可以演奏?师旷严肃地指出,这支曲子是一个叫师延的乐师专门为殷朝未年的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曲名就叫清商,商纣王常迷恋这首曲子。周武王伐纣灭商,师延抱琴逃跑,跳入濮水之中。纣王迷恋歌舞酒色,朝政荒废,致使国家灭亡,这是一种害君误国的乐曲,所以不应当再演奏。随后,师旷为两位国君演奏了清微之曲,这是一种瑞祥之声。援琴一鼓就有玄鹤飞集廊门,再奏,玄鹤就整齐列队,三奏,玄鹤就延颈而鸣,舒翼而舞,使宫商之声直冲云天。
晋平公高兴得鼓掌欢呼,命人取来白玉杯,亲自斟满醇酿,赐给师旷。晋平公感慨万千,认为人世间再没有比清微更好的音乐了。师旷告诉平公,还有一种叫清角的乐曲才是最佳的音乐,这种乐曲只有象黄帝那样德义崇高的国君才配享用。传说当年黄帝祭天于泰山,大象驾车,蛟龙出显,雨师洒道,风伯扫地,凤凰覆于上,虎狼伏在前,鬼神后随,所演奏的乐曲正是清角。自黄帝以后的君王,品德威望,如江河日下,无以服众,所以都不配听清角之曲,臣也是不敢演奏的。晋平公十分想听,站起身来再三请求,师旷不得已,只好演奏。谁知,一奏便有玄云自西方滚滚而来,再奏,狂风骤发,帷幕裂,俎豆破,屋瓦乱飞,廊柱俱拔,疾雷一声,大雨如注,从者惊散,平公恐惧,自此一病不起。
从《东周列国志》的这一段生动记述来看,既描写了师旷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师旷的高超琴技,这也证明了师旷的演奏水平在当时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关于对史料中师旷“能察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凤角鸟鸣,吉凶如见。”的记载,很多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一个弹琴的盲人,能预知天气的变化,能预测一个人的生死,是根本不可能的,是对师旷的神化,这种观点影响着对师旷的评价。
我认为,对于象师旷这样一个精通音乐,擅长古琴“乃晋国第一聪明之士”的大师,做到“能察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凤角鸟鸣,吉凶如见。”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师旷是位盲人乐师,他的辨音能力非常强,也就是说他耳朵的听力很敏锐,超过一般的乐师。据《左传》记载:当年晋平公铸大钟一口,大钟铸好后,听起来音色圆润,而且所有的乐工听后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师旷听了这口钟的声音后,指出这口钟的声音不合音律。当时人们不以为然,经后世乐师鉴定,当年师旷所说的是完全正确的。
据考证,春秋时期古桐琴上所用的琴弦是用牛筋制做的,每张琴上有七根琴弦。气候的变化对牛筋琴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晴天、阴天、风天、雨天,天气的干燥、湿润都会对琴弦产生一定的作用,牛筋的紧缩、松驰对音调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音调是清脆,是低沉,对于一首乐曲意境的表达关系重大。对于一个整天拨弄琴弦的音乐大师来说,每一根琴弦的微小变化,都不会逃过大师的十指关:每一根琴弦音色的细微改变,都会被大师敏锐的辨音听力捕捉到。同时,每当气候要发生变化,预先都是有表现的,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当别人还没有感觉到或意识到天气将要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大师已从琴弦的松紧或音调的高低这些细微之处得到了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之间频繁的发生战争,而天气的影响,对一场战争的胜败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找出师旷之所以“平时为晋候所深信,故行军必以相随”的根据了.
据《左传》记载,晋平公三年,楚国进攻郑国,当时楚国是南方的强国,郑国是晋国邻近的小国,晋平公深为忧虑,与群臣饮酒时闷闷不乐。师旷以音乐卜测,对晋平公说,不出三日,当有好消息传来,果然不到三天,探马来报,楚军已班师回国。平公问其原因,报告说,楚军所驻扎的地方,突降大雨大雪,数日不止,军营中水深一尺有余,兵土都往高处躲雨,加之天气寒冷,楚军土兵死伤大半,只得班师回朝。晋平公盛赞师旷说,子野真称得起是乐中之圣啊!至于师旷为什么不把其中的真正原因告诉晋平公,这恐怕就是大师的聪明之处。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传说中的岐伯就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内经》,流传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用问答形式写成,因此,后世又把医学称为“岐黄之术”。春秋时期,祖医医学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春秋战国之际,最享有盛誉的名医是齐国的民间医生扁鹊。他经常带了弟子周游列国,行医治病,足迹遍及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地。扁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前人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死”的疹断方法,发展为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阴阳五行”学说是祖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中的相生相克法则,是以时令的相生相克来推断人的病情当进入某一时令时是要加重还是要减轻,也成为医生预测病人遇后吉或凶的依据。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就是调和阴阳,辨症施治。望、闻、问、切是诊断病情的基本方法。闻,包含二个意思,一是听声音;二是闻气味。也就是说,通过听声音、闻声味也能断定一个人得了什么病,病在哪腑哪脏,病的程度如何,根据五行学说,便可以推断到什么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史书载师旷能“明阴阳之消长”,可以想象师旷是懂得医学的,至少在诊断学上是精通的。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医学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师旷的眼睛是自己用艾叶薰瞎的,认为“心之不专,由于多视”,到底多看了什么,是不是医学方面的东西,这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了,说师旷通过弹琴可以推断人的生死,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师旷只是用弹琴来假托,那么,师旷为什么用弹琴来做幌子呢?我想,这大概是大师自我保护的一种生存方式吧,自古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师旷能够在晋悼公和晋平公两代君王的宫廷中平安度过,没有一点自我保护的措施恐怕是不行的:
师旷在厦祁宫演奏,召来对对玄鹤翩翩起舞,我想,主要的原因是那时汾河之畔、浍水之滨的生态环境并不象现在这样恶劣,一定是山青水秀,地肥水美,珍禽异兽,快乐栖息,不然晋景公也不会迁都到新田来。仙鹤听到琴响钟鸣,飞来凑凑热闹不足为奇。至于师旷弹琴召来狂风骤雨,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是老天爷偶然发了点脾气,并非师旷的本事。
师旷不仅是位音乐家,而且是一位政治家。
据《左传》记载,还在晋悼公时候,晋悼公就曾经问过师旷如何治国安邦。师旷说,只有以仁义为本,天生民而立君,君必须养民如子,赏言而刑淫,绝不能肆于民上,奔天地之性而从淫,民奉君要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倘若君主变成困民之主,使百姓绝望,就必然要灭亡。据考证,这是最早论述民贵君轻的言论,它对晋悼公恢复霸业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晋平公也曾问师旷“人君之道”,师旷回答说,人君之道清静无为,博爱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拘溺于流俗,不苟同与左右,踔然独立,以临臣下。
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八年春天(公元前534年),人们传说晋地魏榆有一块石头会说话,此事传到宫中,晋平公问师旷,石头为什么会说话?师旷回答,石头根本不会说话,可能是有鬼神附在上面,否则就是人们听错了乱说的。不过臣又听人们讲,假如做事违背了民意,并且为此妨害了人民的农耕,就会有怨恨之言流传在民间,这时即使不会说话的东西也许就会说话了。如今宫室既富丽又豪奢,可是人民的精力已经用尽,所以怨恨四起,因为人民都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那石头说话,不也是应该的吗!这个时候晋平公正在建虒祁宫。
据史载,有一次晋平公大宴群臣,在酒席上晋平公听琴看舞很高兴,一时得意忘形,便说,做君主就是好,每日听琴看舞,就是神仙也比不上,当时师旷也坐在下面,听到晋平公的话后非常气愤,抓起面前的古琴就朝平公砸过去,琴没有砸着平公,却把宫殿的廊柱砸掉了一块皮。当时很多大臣都让平公杀掉师旷,但晋平公并没有杀师旷,而是让人把那根廊柱保护起来,使自己以后看到能引以为鉴: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了解到师旷性格刚烈,忌恶如仇。他认为那些话不是一个做君王应该说的,如果做国君的有这种想法,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所以他根本没想自己的后果-在这里晋平公表现得很大度,完全容忍了师旷的过激行为,说明晋平公还是愿意做一个好君王的。
师旷主张人要时刻学习新的东西,要活到老学到老。师旷曾劝晋平公要努力学习,他说,少年好学如初出之阳,壮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年好学如炳烛之光,只要学就能有所进取。平公对师旷的这番话深为不满,便置酒于厦祁宫,又在台阶布满蒺藜,召师旷来奏乐。师旷履而上堂,平公怒斥说,有臣穿着鞋子见君主的吗?师旷只好脱掉鞋子,脚被蒺藜所刺,疼痛钻心,摔倒又被刺破膝盖,只好仰天而叹:平公却说,开个玩笑,何必如此悲惨?师旷说,人主堂庙生蒺藜,妖已在前。不乐而归,表现了坚强的政治态度。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师旷不仅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位政治家。称师旷为“乐圣”,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应当摒除对历史记载的误解,还历史一个真实可信的师旷。师旷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师旷自身的刻苦努力,他为了学好音乐,可以薰瞎自己的眼睛,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二是当时的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空前繁荣,民间音乐活动相当普及活跃,各诸侯国宫廷中盛行规模宏大的“钟鼓之乐”。刘向《新序》中记载,鲁国孟献子到晋国访问,晋国的宣子设豪华的酒宴招待他,酒宴搬迁了三个地方,而处处都有固定的编钟、编磬组成的庞大乐队;三是晋平公的扶持,晋平公可以说是一个爱才的国君,他封师旷为太师乐师,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天地,使师旷的艺术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充分表现。
根据有关资料报告,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获得了音乐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了一批距今8000年的骨笛。这些骨笛全是用动物骨管制成的,一般长20多公分,直径1.1公分左右,一侧有规整的圆孑L,形制固定,制作规范,大多为7孔,个别笛子在主音孔旁还钻有调音用的小孔。专家们对骨笛进行了测音研究。结果表明,骨笛已经具备了七声音阶结构,而且发音相当准确,音质较好,至今仍可吹奏旋律。舞阳骨笛的发现,导致中国音乐史学界对中国史前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的重新评价。它把那些“中国乐制只有五声音阶”、“先奏有无七声音阶”、“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声音阶是否由国外传人”等观点和疑问,一扫而光,在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一切史前音乐文化的物证之中,无论是年代方面、可靠性方面,或是成就方面,舞阳骨笛都是无与伦比的。它表明,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史前时期已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距今8000年的骨笛已具备了完整的七声音阶,师旷所在的春秋时期,距今不过3000年。可以说,师旷所在的年代,七声音阶是完全成熟的,这也为师旷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今天我们来研究师旷这个历史人物,是要充分肯定师旷的历史功绩,发扬师旷这种坚韧不拔,刻苦向上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分享按钮>>桩坯 度夏 是 一关
>>辞典百科关于师旷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