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泾阳县蒋路乡姚家村党支部书记师兴民
- 中华师氏网 2009年10月20日 资料
记泾阳县蒋路乡姚家村党支部书记师兴民
走进泾阳县蒋路乡姚家村,道路两边的日光温室大棚一眼望不到边,清新的菜香扑面而来,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车子呼啸而过。全村3100亩地2900亩都种了菜,3600元人均纯收入中蔬菜占到了2800余元。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正是姚家村62岁的支部书记师兴民。
致富带头人
师兴民父母早逝,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每次都站在最前端。1972年入党,1978年起担任村上干部,一干就是20多年,一门心思扑在发展经济,为群众寻找致富路上。根据当地群众有蔬菜种植传统的实际,1994年,他率先建起了蔬菜日光温室大棚。为了掌握作务技术,他经常到县乡农技站请教,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书见了就买,先后到过长春、沈阳、寿光等地学习取经。凭着精明强干,当年收入过万元。第二年,他又新建日光温室大棚两座,当年收入超过5万元。身教胜于言传,师兴民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发展大棚菜一年收入过万的事迹在村中炸了锅。师家的三个大棚成了群众最爱去的地方,老师一天到晚忙着给大伙介绍经验,传授技术。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1996年全村就建起了48个温室大棚和30多个拱形棚,当年就增加群众收入近100万元。十多年来,利用担任农村信贷员的有利条件,师兴民先后为群众争取信贷资金3000多万元,扶持200多户群众走上了种菜致富之路。
群众主心骨
蔬菜发展起来了,群众也有钱了,但老师的身体却垮了。几年前,因身体原因,师兴民辞去了村上职务,专门从事蔬菜病虫害测报和技术咨询工作。2004年的党支部班子换届中,姚家村的党员群众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德高望重的师兴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带着全村党员群众的期望,师兴民再次担任村支部书记,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带领党员群众连干三件大事,为姚家村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打井修路,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老师带着村两委会一班人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资金扶持,为村上新打机井7眼,彻底解决了蔬菜灌溉难问题。采取干部垫资,群众义务投劳的办法,带领全村群众经过近一月的艰苦奋战,拓宽改造了一条宽6米、长1800米的村庄道路,使本村的菜出得去,外地的商贩进得来。二是倡导农户+协会+市场的模式,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倡导成立3个蔬菜协会,大家统一购种,统一防病,统一销售,及时交流种菜经验、心得,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减少了种植成本和风险,增加了产业效益。村上还在村外临公路黄金地段建起了两个蔬菜批发市场,使村上的蔬菜产业迅速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三是示范引导,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村上利用集体承包地,投资17万元,建起了31个骨架大棚,对芥兰、西兰花、蛇瓜、五彩椒、苦瓜、娃娃菜和香芹等20多个新特品种进行无公害试种,引导村上的蔬菜种植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有了支书的带领和支持,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姚家村的日光温室大棚和拱形棚迅速发展到1100余亩,陆地菜发展到1800亩,蔬菜产业愈来愈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
为党旗争辉
师兴民始终紧抓党建不放松。自己垫资布置起了党员活动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把自己家的花盆搬到活动室,为党员建起了一个温馨的家。他多次走访党员群众,积极动员年轻同志向组织靠拢,去年以来,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全部是35岁以下的致富能手,村两委会班子10名成员中,有6人是经济能人。动员党员干部捐款近千元,慰问困难群众。帮扶5户贫困户,为他们联系贷款,指导他们从小拱棚起发展蔬菜种植,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目前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2006年1—6月,在师兴民的带领下,姚家村迈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仅蔬菜一项就收入660万元,户均1.3万元,每人收入3400元,全村526户群众中,513户已经盖起了新房,75%的农户有农用三轮车,几乎家家都有摩托、彩电。看着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们激动地说:是师书记带领我们走上了富裕路,他为我们打造了这绿色银行。
分享按钮>> 陕西燕姓将军——燕兴龙
>>白河县中小企业促进局任副局长师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