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师敏绪

    中华师氏网 2010年1月7日 苏龙居


宏道阐教 矢志不移
——记江苏省道教协会师敏绪副会长

建伟 苏龙




道教有句俗话:道士者,以道为务。道教中人无不以此为基本。师敏绪道长就是在信道、学道、修道、行道、弘道的人生追求中经世处事,安身立业,贡献于道教事业的。
师道长为江苏金坛人,现年六十七岁,生于一九三五年,敏绪为其道名,原名为海荣。因上清派发源地茅山就在其家毗邻,自幼受其影响,笃信道教,于十三岁时便到茅山怡云道院(在茅山顶宫)出家为道士,拜陈钦道、陈钦德、陈钦圣、陈钦贤四兄弟为师。
茅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圣地,它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和文化积存是国内其他仙山名观少有能与之比拟的,在社会中也有较高的影响。师敏绪道长明白这些,他很乐意拜“道德圣贤”四兄弟为师,每天在完成日常的值殿、诵经之余,就在师父们的指导下专心研读上清派道教典籍,他觉得要成为有学识的道士,必须有深厚的国学基础,所以他还自觉地刻苦学习了诸子百家、正史、文学等中华传统文化。
凡有志者,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四位师父见其信道坚定,三年后遂将其带往乾元观种田、割柴、烧窑,以观其心者,教其道法。师道长便效仿释宗慧能在务椿臼的劳动中而顿悟佛学玄机的精神,不仅认为出力流汗的劳动是道士自食其力的本分,而且他认为在劳动中还可思考和领悟到道教的许多哲理。因此,他每天积极地和道众们一起下地干活,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悟道,同时也练就了他一身娴熟的农事技能。
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八年,这段时期由于国家土地改革和文化大革命,师道长转业回家,先后做过农业社会计、高级社中队记帐员、煤矿挖掘工、供销社棉花收购划码员等工作,在参加生产劳动中师道长的表现,甚得社会群众的赞赏,大家打心眼里佩服他任劳任怨、忠厚踏实、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这得益于当年他曾在乾元观的劳动磨练。
一九七九年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贯彻落实,他又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茅山。一九八二年被调入中国道教协会专修班进修一年,师从黎遇航道长。一九八三年又被分配到苏州玄妙观任秘书,协助苏州道教的恢复工作。
苏州市玄妙观在江南一带素负盛誉,遐尔闻名,它不仅是江南道教名胜,人们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吴中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苏州社会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师道长自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不负众望,他明白今后在教务活动中自己将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和劳动。可是,八十年代的玄妙观,部分殿宇出卖、租赁给商界作为店铺、仓库之用,三清殿露台前空地杂乱地搭满了各种棚、摊,昔日庄严雄伟、香烟缭绕的玄都仙境,竟成了商贾云集、三教九流充斥的红尘嘈杂之地。在当时既缺财、缺物、又缺人的艰苦环境中,白手起家谈何容易。为了道观尽快恢复,师道长上任后,和道友们一起互相勉励、共同进取。为了积累资金,在玄妙观内先后开办了服务部、摄影部等三产;为了解决道教后继乏人的问题,他在政府宗教部门的支持下,在老道长的帮助下,连续举办了三期青年道徒培训班,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道众,解决了苏州玄妙观青黄不接的问题。
苏州玄妙观恢复了,发展了,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师道长的辛勤努力。他爱国爱教的志心和敬业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俭朴的生活要求和关心他人,关心后学的胸怀深得玄妙观道众们的爱戴。在苏州道协第一届至第四届道教代表会上先后被推选为秘书长、副会长同时还先后被当选为平江区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委员。
师道长在和后学者谈心时经常借用清代道士王常月的话说: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仙道远矣。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师道长为了弘扬道教事业,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因为苏州玄妙观和苏州道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沾沾自喜,当他想到道教在许多地方尚未恢复时便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于是在一九九四年,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无锡的征程,为宜兴市张公洞的修复、为无锡市道教协会的成立而呕心沥血。
当张公洞、无锡市道教协会先后修复开放、成立后,师道长又毅然辞去了张公洞住持和无锡市道教协会会长的职务,于一九九九年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至江苏省道教协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为全省道教工作的开展而忙碌着。
师道长这种爱国之心不移,奉道之心不二,修行持之不懈的精神,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道教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江苏道教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也给年轻道士以启迪。


分享按钮>>【安氏优秀人才录】河北科技大学工程师安家骏
>>谪仙怨·怀念师文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