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儿子——师延林
- 中华师氏网 2012年7月3日 新疆日报
深山里锻造出一块好钢
师延林是一块好钢,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每当组织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时,他都毫无怨言,迎难而上。
阿克陶县的库斯拉甫乡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山处,距离县城300多公里。山峦沟壑犬牙交错,地形极其复杂,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006年12月25日,一场反恐“灭鼠”行动在这里进行,使库斯拉甫这个名字远扬海内外。恐怖分子看上的就是这里复杂的地形和环境,选择这里进行恐怖训练,伺机进行恐怖破坏活动。
“12·25灭鼠行动”之后,谁来担任这个乡的党委书记至关重要。领导再三斟酌,都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师延林。
州党委书记闫汾新介绍说,当时组织上考虑,一定要选择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行。选择师延林,就是考虑他在山区工作了17年,精通语言,熟悉情况,经验丰富,且政治立场坚定。
然而相比之下,师延林当时工作的克孜勒陶乡,条件要好一些,通路、通电、通电话,而且他已经在深山里工作了17年,组织上担心他会有想法,就专门安排人和师延林先谈谈。师延林没有豪言壮语,痛快地答应了。
当师延林再次选择了偏远落后、条件艰苦的地方后,妻子赵金香百思不得其解。她对丈夫说:“你不知道吗,你到山区工作时,孩子还不满周岁,现在孩子都快20岁了,你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几天?你不为我考虑,也该为孩子考虑,为自己的身体考虑,一两个月难得回一趟家,回一趟家要在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你身体还吃得消吗?”
面对妻子,师延林总是感觉愧疚太多,妻子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身为教师的她,好几次晕倒在课堂上。以前住平房,冬天自己生炉子,每年学校发两吨煤,都是妻子一点一点弄回家的。近20年了,家里的一切,都是靠妻子拖着病弱的身体强撑着。
师延林明白,作为丈夫和父亲,自己是不称职的,亏欠妻子和孩子的太多太多,然而,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想到大山深处的农牧民,他依然选择了库斯拉甫。师延林满怀歉意地做妻子的工作,他恳切地说:“你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你的党龄比我还要长一年,应该有大局意识。这个乡刚刚出了问题,组织上安排我去,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党性和工作能力的考验,我不但要去,而且去了就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回家的时间可能更少,希望你能谅解。”
通情达理的妻子明白这番道理,看师延林主意已定,流着泪为他准备行囊。
师延林上任伊始,重点抓好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改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稳定工作结合起来。他发挥懂语言、熟悉当地民族习俗的优势,带领乡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针对库斯拉甫乡的现状,对村民开展爱国主义和反分裂教育。由于师延林精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与村民交流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村民都很信服他,有什么想法也愿意和他说,很快,他在村民中树立起了威信。
为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根据库斯拉甫乡地形复杂的特点,师延林建立了巡山制度。每个月,他都带队在沟壑山谷巡查,发现情况立刻处理。山路迢迢,崎岖难行,每一次巡山回来,同去的年轻民兵都累得不愿动了,而师延林却始终坚持这项制度未曾动摇。
库斯拉甫乡是阿克陶县最贫穷的乡之一,年人均收入仅有900多元,师延林把提高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积极推广小麦、玉米良种,增加种植业收入。四处奔走联系,每年都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不到3年,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牞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年来,库斯拉甫乡没有开通班车,村民进出只能搭乘偶尔路过的汽车,费用高又不安全,师延林与有关单位协商,为乡政府解决了两辆中巴车,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村民称赞说:“师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2007年,库斯拉甫乡有8名牧民的孩子分别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为解决贫困学生“无钱上学、上不起学”的问题,师延林奔走于驻地矿产企业,最终与金鑫公司达成协议,凡库斯拉甫乡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贫困学生,由金鑫公司提供全部学费,直到大学毕业。
2009年7月,英阿瓦提村的克里木·阿布杜瓦伊提16岁的女儿热依拉·克里木突发胆囊炎,疼痛难忍,要送医院,家里拿不出钱。焦急的克里木·阿布杜瓦伊提到乡政府向师延林诉说了困难,师延林当即从自己兜里拿出一千元递给了他,催他赶紧送孩子去医院。
乡党委副书记曹凌云说:“师书记帮助过的村民很多,他的工资就装在身上,每次下乡,他都要给孤寡老人带一些生活用品,遇见谁家有难事,他就会拿出自己的工资去帮助,我们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一位腿有残疾的维吾尔族村民42岁时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媳妇,打算结婚又没钱,于是来找师延林。师延林拿出自己身上的500元钱给了他,让他去办喜事。
师延林是村民心中的主心骨,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意告诉他。家里办丧事也会通知他,无论多偏僻的地方,无论工作有多忙,师延林都会抽出时间去参加。谁家有了喜事,更是要请他参加,在婚礼上,师延林和大家载歌载舞,村民说:师书记唱的民族歌、跳的民族舞比我们都地道。
师延林在他48年的人生旅途上,用青春、汗水,用一个基层干部对山区农牧民的真挚情意,谱写了一首壮丽之歌。有人对他说:现在库斯拉甫乡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你在山区也干了20年了,可以向组织提出回县城工作了,回家好好享享福吧!他说:“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但为老百姓办了好事、有了工作成绩也是一种幸福,为老百姓办的好事越多,幸福感就越强。”
曾任阿克陶县委书记的胡奉德这样评价师延林:“一个人20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无怨无悔地为党工作,如果不具备坚定的党性和高尚的品质是很难胜任的。”
库斯拉甫乡的农牧民则说:“修水库可以移民可以搬迁,但谁也不能把师书记从我们身边搬走,师书记永远是我们的自己人。”(罗彦林)
来源:新疆日报网
分享按钮>>凤氏郡望堂号
>>大山的儿子——师延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