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筠连师氏族谱》概述
- 中华师氏网 2014年4月11日 师义
筠连家族,是中华师姓整体族氏的一个支系,同是一脉渊源、一脉相承的。她在整个师姓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共同点,历经历史风云、社会变革、天灾国难的洗礼,坚强地走过来、成长壮大,盛世于今。其生息根据地落业筠连县域,是镶嵌在“筠连”这块“煤都宝地”上的耀眼明珠,光华夺目。
一、地理概况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乌蒙山麓余脉、宜宾市正南面,相距89公里,北邻高县40公里,东接珙县72公里、兴文县138公里、长宁县108公里,南靠云南威信县125公里、彝良县 142公里,西邻云南盐津县43公里。县域内距巡司镇16公里、沐爱镇31公里、镇舟镇41公里、腾达镇20公里、乐义乡40公里、武德乡28公里、蒿坝乡48公里。距成都365千米、重庆370千米。地处东经104度,北纬27度。东西长48.5千米,南北宽43.4千米,幅员1256.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南部大雪山主峰1772.2米,最低海拔东北部沐滩河谷368.5米。定水河穿越城区,经罗场于高县汇入南广河,再经来复、月江、南广 注入长江。境内山水纵横,峰岭各异,青山绿水,风景秀美。土地丰肥,特产富庶,盛产水稻、玉米、茶叶、水果、蚕桑等,煤矿更是特色资源,《绿色煤都》之美称,享誉中华。交通便利,已启动村级硬化公路,工、农、商、林、牧、副等多业并举,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行政区划 人口
筠连县辖筠连镇、腾达镇、廵司镇、蒿坝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镇舟镇、大雪山镇、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武德乡、乐义乡、高坎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9镇9乡。农村设243个村民委员会,1574个村民组;城镇设14个社区,131个居民组。2007年全县户数107129户,户籍人口399850人,男性209888人,女性189962,非农人口48034人,农业351816人。
三、家族渊源
筠连家族,起源久远,历经曲折,发展于今。入川前不再重叙,单表入川后历史进程。1648年,国难当头,天灾频至。我祖万才公与堂弟兄师海润公奉政令携带家眷随移民大军出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陆续入填四川,海润公先期抵达今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龙湾一带。我祖万才公来至今筠连县维新镇周坪村8组余白虎屋基定居。其艰难困苦、奋力图强、发展壮大,自不细表。
至我高祖于权公,其时家声益振,人口发展,以下六房,各安其业。于权公于1867年迁住许家沟(今西林村4组)岩脚下屋基,建一草屋定居。通过艰辛努力,家庭日渐丰盈。即于1872年腊月十八新建一座规模较大、制作精工的三合大院带有槽房的瓦屋,为下属各兄弟缓解了住居困难。
随后弟兄分居,兴家立业。在曾祖建德公主持下,于1905年在今西林村5组水井湾屋基新建一座三合院瓦房。随着人口增多,经济的积累,又于1927年在今镇舟天堂大新田屋基新修一座三合大院瓦房。1930年建德公主持忠字辈弟兄分家:长房永忠、二房炳忠、幺房锐忠分住水井湾;三房敦忠英年早逝;四房文忠、五房显忠分住大新田。同时曾祖五房建学公也于1919年在今西林村五组大坪上屋基新修一座三合大院瓦房,由长房政忠、二房效忠分居。其三房敬忠迁住镇舟花滩子、四房致忠迁住桐子塝 、五房攻忠迁住今西林村1组小垇、六房敏忠与曾祖六房建国公下属二房较忠分住岩脚下老房子,各自安居乐业,再谋发展。
三房建勋带下属世忠、臣忠迁住三秋田,后世忠下长房孝安再迁高坎乡红旗村中村塝。四房建猷带下属守忠迁住三秋田,其下孝芳再迁金子沟。宪忠下孝光住许家沟。宝忠迁住三秋田。由此可见,我祖于权、建德公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改变住居建房,实属不易。其时的三合大院极为少有,以我村为例,先后只有8座,师姓占了三座,均属富庶家庭,足见我祖创业之艰辛与气魄和胆识。
再说留住岩上青杠塝的祖人分住变迁,从“于”字辈长房于泰、二房于鼎,四房于田,各安立业,各奋其力,团结互助,平衡发展。先后陆续迁住龙井湾、大坪上、青杠塝、岩上、师家沟等地,即今周坪村4、8、9组、田坝村1组,建有龙井湾、大坪上、青杠塝、岩上等规模性瓦屋和建祠堂。更有朝佩公于1805年迁往云南省镇雄县落殿河染房坎上居住,长发其祥。解放后,历史变革、社会动荡、居住稳中有变,近年来更是飞速变迁,顺应时代潮流,或招工求学、或安家乔迁、或就业升迁、移居频繁,城镇农村,已遍布四面八方。目前,本家族分布在筠连、沐爱、镇舟、维新、乐义、高坎、大雪山、平安等镇乡,也有迁外县市的。今续修四谱查实,多方资料证明,现居芒部师昌发、师昌林等确属朝佩之后裔,何时迁芒部不明,已越八九代人。
四、历史文化
我族先祖,通过入川300余年的发展进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变化,人口增多、经济富庶、人文思想提升、尊祖追宗之理念增强。1782年,师泽逵公根据万才公入川时带来的老谱历史资料,结合后来的发展历程,编着了一本《师姓族谱》手写本,传于后世,最终遗失。到1880年,以师于权公主持,出钱出力,雇请工匠,创修族谱第一卷,采用木板雕刻,户存一本,永世传存。
历史匆匆,日转星移。到了1942年时隔一轮花甲,根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建德公主持下,进行第二卷修谱工程,其时公已80高龄,不辞辛苦,并得到族人及戚友的大力支持协助,其谱圆满告竣,为家族历史文化再谱新篇章,千秋颂扬。
时光飞逝,岁月流淌。转眼到了1983年,距前谱已40余年,父辈们又筹划再造第三谱,在孝彦、孝纯、孝铭、孝经公等主持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并特别关心家访事宜,即由孝铭、孝彦、孝经、本初公等一行前往云南省镇雄县芒部及落殿河查访,会见了芒部师光明等,落殿河无师姓,留下遗愿。同时获悉长宁、兴文、屏山等地有师姓,但因条件因素,未去寻访。本次续谱,由于条件因素,只有油印,他们即在筠连请了一位姓黄的老师,用较为先进的石印,完成了此次印刷工程。并将前两卷的老刻板搬出来,在岩脚下屋基,冒着酷热进行翻印,于1984年7月圆满竣工,户存一套,收工本费5.5元,其余开支全是自费和奉献。
光阴荏苒,日升月恒。1992年5月,大新田师本洪去宜宾煤矿业培训,会上见到了长宁家族师启均。二人相互交谈,方知对方即是长宁龙湾家族,欢喜之余,一同去了石垭村,会见其长辈、族人等。时隔了300余年的历史,终成现实。对方尊长师汉勋、师绍清、师伯超,即行赴我族中与孝彦、孝纯、孝铭、孝经公等会晤,并就各自家族历史作了详谈,还研究了清理整编族谱事宜。同时一同去了兴文县簸峡乡家族访谈,形成 了三方联谊。通过三方协助配合,于1994年5月成功地编著了《长宁师氏族谱》名垂青史!双方族人团结和睦、相互尊重,亲如一家。对方在我长辈孝彦、孝纯、孝铭、孝经70余岁寿诞之喜,亲送寿匾前来祝贺,情谊长存,千古流芳。自此,双方感情愈重。2004年正月、孝彦公带领7位族人再赴长宁家族访谈,并构思研讨了能否将双方字辈统一起来,更体现团结平等、和谐友谊一家亲。
岁月悠悠,甲子轮回。时光流速到2004年正月初四,我族较大规模地组织祭扫入川以来先祖之墓。在师孝伦家召开了新修家谱动员会和重建万才公墓,与会者一致赞成通过,积极出谋划策,出资捐助。至此,一场别开生面的入川第四次续谱工程拉开序幕。接下来便是制定印发公开信,实施方案,分房登记等工程。陆续出访长宁、兴文、屏山、高县、云南绥江、彝良、镇雄、湖北麻城、孝感、红安、十堰、竹山等地。先后召开数次研讨会,筹划部署编谱事宜。
五、友谊长存
和谐进步,岁月如歌。在近三十年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祖、父辈以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各省、市县、各支系族人联络交往,亲情不断加深,宗族人文理念不断升华,团结和谐、平等友善、共谋发展的大局意识不断增强。为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众多族业创始人精心研讨、筹谋运作,组织了《西南家族联谊会》,并于2010年2月21清明及2011年正月十三分别在兴文县九丝城镇、筠连县镇舟镇隆重召开第一届、第二届会议,决议了统一字辈、联合续谱事宜。第三届会议于2012年正月初九在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召开。联谊会的成功,标志着师姓家族繁荣、鼎盛、巩固团结、创新历史的优秀智慧与能力、精神与德志。然此,则友谊鲜花盛开怒放、绚丽璀璨、永不凋谢、世代飘香。
师 义
二0一二年六月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筠连家族,是中华师姓整体族氏的一个支系,同是一脉渊源、一脉相承的。她在整个师姓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共同点,历经历史风云、社会变革、天灾国难的洗礼,坚强地走过来、成长壮大,盛世于今。其生息根据地落业筠连县域,是镶嵌在“筠连”这块“煤都宝地”上的耀眼明珠,光华夺目。
一、地理概况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乌蒙山麓余脉、宜宾市正南面,相距89公里,北邻高县40公里,东接珙县72公里、兴文县138公里、长宁县108公里,南靠云南威信县125公里、彝良县 142公里,西邻云南盐津县43公里。县域内距巡司镇16公里、沐爱镇31公里、镇舟镇41公里、腾达镇20公里、乐义乡40公里、武德乡28公里、蒿坝乡48公里。距成都365千米、重庆370千米。地处东经104度,北纬27度。东西长48.5千米,南北宽43.4千米,幅员1256.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南部大雪山主峰1772.2米,最低海拔东北部沐滩河谷368.5米。定水河穿越城区,经罗场于高县汇入南广河,再经来复、月江、南广 注入长江。境内山水纵横,峰岭各异,青山绿水,风景秀美。土地丰肥,特产富庶,盛产水稻、玉米、茶叶、水果、蚕桑等,煤矿更是特色资源,《绿色煤都》之美称,享誉中华。交通便利,已启动村级硬化公路,工、农、商、林、牧、副等多业并举,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行政区划 人口
筠连县辖筠连镇、腾达镇、廵司镇、蒿坝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镇舟镇、大雪山镇、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武德乡、乐义乡、高坎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9镇9乡。农村设243个村民委员会,1574个村民组;城镇设14个社区,131个居民组。2007年全县户数107129户,户籍人口399850人,男性209888人,女性189962,非农人口48034人,农业351816人。
三、家族渊源
筠连家族,起源久远,历经曲折,发展于今。入川前不再重叙,单表入川后历史进程。1648年,国难当头,天灾频至。我祖万才公与堂弟兄师海润公奉政令携带家眷随移民大军出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陆续入填四川,海润公先期抵达今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龙湾一带。我祖万才公来至今筠连县维新镇周坪村8组余白虎屋基定居。其艰难困苦、奋力图强、发展壮大,自不细表。
至我高祖于权公,其时家声益振,人口发展,以下六房,各安其业。于权公于1867年迁住许家沟(今西林村4组)岩脚下屋基,建一草屋定居。通过艰辛努力,家庭日渐丰盈。即于1872年腊月十八新建一座规模较大、制作精工的三合大院带有槽房的瓦屋,为下属各兄弟缓解了住居困难。
随后弟兄分居,兴家立业。在曾祖建德公主持下,于1905年在今西林村5组水井湾屋基新建一座三合院瓦房。随着人口增多,经济的积累,又于1927年在今镇舟天堂大新田屋基新修一座三合大院瓦房。1930年建德公主持忠字辈弟兄分家:长房永忠、二房炳忠、幺房锐忠分住水井湾;三房敦忠英年早逝;四房文忠、五房显忠分住大新田。同时曾祖五房建学公也于1919年在今西林村五组大坪上屋基新修一座三合大院瓦房,由长房政忠、二房效忠分居。其三房敬忠迁住镇舟花滩子、四房致忠迁住桐子塝 、五房攻忠迁住今西林村1组小垇、六房敏忠与曾祖六房建国公下属二房较忠分住岩脚下老房子,各自安居乐业,再谋发展。
三房建勋带下属世忠、臣忠迁住三秋田,后世忠下长房孝安再迁高坎乡红旗村中村塝。四房建猷带下属守忠迁住三秋田,其下孝芳再迁金子沟。宪忠下孝光住许家沟。宝忠迁住三秋田。由此可见,我祖于权、建德公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改变住居建房,实属不易。其时的三合大院极为少有,以我村为例,先后只有8座,师姓占了三座,均属富庶家庭,足见我祖创业之艰辛与气魄和胆识。
再说留住岩上青杠塝的祖人分住变迁,从“于”字辈长房于泰、二房于鼎,四房于田,各安立业,各奋其力,团结互助,平衡发展。先后陆续迁住龙井湾、大坪上、青杠塝、岩上、师家沟等地,即今周坪村4、8、9组、田坝村1组,建有龙井湾、大坪上、青杠塝、岩上等规模性瓦屋和建祠堂。更有朝佩公于1805年迁往云南省镇雄县落殿河染房坎上居住,长发其祥。解放后,历史变革、社会动荡、居住稳中有变,近年来更是飞速变迁,顺应时代潮流,或招工求学、或安家乔迁、或就业升迁、移居频繁,城镇农村,已遍布四面八方。目前,本家族分布在筠连、沐爱、镇舟、维新、乐义、高坎、大雪山、平安等镇乡,也有迁外县市的。今续修四谱查实,多方资料证明,现居芒部师昌发、师昌林等确属朝佩之后裔,何时迁芒部不明,已越八九代人。
四、历史文化
我族先祖,通过入川300余年的发展进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变化,人口增多、经济富庶、人文思想提升、尊祖追宗之理念增强。1782年,师泽逵公根据万才公入川时带来的老谱历史资料,结合后来的发展历程,编着了一本《师姓族谱》手写本,传于后世,最终遗失。到1880年,以师于权公主持,出钱出力,雇请工匠,创修族谱第一卷,采用木板雕刻,户存一本,永世传存。
历史匆匆,日转星移。到了1942年时隔一轮花甲,根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建德公主持下,进行第二卷修谱工程,其时公已80高龄,不辞辛苦,并得到族人及戚友的大力支持协助,其谱圆满告竣,为家族历史文化再谱新篇章,千秋颂扬。
时光飞逝,岁月流淌。转眼到了1983年,距前谱已40余年,父辈们又筹划再造第三谱,在孝彦、孝纯、孝铭、孝经公等主持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并特别关心家访事宜,即由孝铭、孝彦、孝经、本初公等一行前往云南省镇雄县芒部及落殿河查访,会见了芒部师光明等,落殿河无师姓,留下遗愿。同时获悉长宁、兴文、屏山等地有师姓,但因条件因素,未去寻访。本次续谱,由于条件因素,只有油印,他们即在筠连请了一位姓黄的老师,用较为先进的石印,完成了此次印刷工程。并将前两卷的老刻板搬出来,在岩脚下屋基,冒着酷热进行翻印,于1984年7月圆满竣工,户存一套,收工本费5.5元,其余开支全是自费和奉献。
光阴荏苒,日升月恒。1992年5月,大新田师本洪去宜宾煤矿业培训,会上见到了长宁家族师启均。二人相互交谈,方知对方即是长宁龙湾家族,欢喜之余,一同去了石垭村,会见其长辈、族人等。时隔了300余年的历史,终成现实。对方尊长师汉勋、师绍清、师伯超,即行赴我族中与孝彦、孝纯、孝铭、孝经公等会晤,并就各自家族历史作了详谈,还研究了清理整编族谱事宜。同时一同去了兴文县簸峡乡家族访谈,形成 了三方联谊。通过三方协助配合,于1994年5月成功地编著了《长宁师氏族谱》名垂青史!双方族人团结和睦、相互尊重,亲如一家。对方在我长辈孝彦、孝纯、孝铭、孝经70余岁寿诞之喜,亲送寿匾前来祝贺,情谊长存,千古流芳。自此,双方感情愈重。2004年正月、孝彦公带领7位族人再赴长宁家族访谈,并构思研讨了能否将双方字辈统一起来,更体现团结平等、和谐友谊一家亲。
岁月悠悠,甲子轮回。时光流速到2004年正月初四,我族较大规模地组织祭扫入川以来先祖之墓。在师孝伦家召开了新修家谱动员会和重建万才公墓,与会者一致赞成通过,积极出谋划策,出资捐助。至此,一场别开生面的入川第四次续谱工程拉开序幕。接下来便是制定印发公开信,实施方案,分房登记等工程。陆续出访长宁、兴文、屏山、高县、云南绥江、彝良、镇雄、湖北麻城、孝感、红安、十堰、竹山等地。先后召开数次研讨会,筹划部署编谱事宜。
五、友谊长存
和谐进步,岁月如歌。在近三十年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祖、父辈以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各省、市县、各支系族人联络交往,亲情不断加深,宗族人文理念不断升华,团结和谐、平等友善、共谋发展的大局意识不断增强。为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众多族业创始人精心研讨、筹谋运作,组织了《西南家族联谊会》,并于2010年2月21清明及2011年正月十三分别在兴文县九丝城镇、筠连县镇舟镇隆重召开第一届、第二届会议,决议了统一字辈、联合续谱事宜。第三届会议于2012年正月初九在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召开。联谊会的成功,标志着师姓家族繁荣、鼎盛、巩固团结、创新历史的优秀智慧与能力、精神与德志。然此,则友谊鲜花盛开怒放、绚丽璀璨、永不凋谢、世代飘香。
师 义
二0一二年六月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师氏网新闻】《筠连师氏族谱》前言(二)
>>【师氏网新闻】《筠连师氏族谱》重 修 族 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