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敬业奉献]师利江:我把奉献当快乐
- 中华师氏网 2016年8月30日 竹山县文明办
师利江,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在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看似平凡的工作,把它做好并从中感知快乐,这才是真正地热爱这个工作。师利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卓越不凡的业绩,但他从平凡的工作中感知到奉献的快乐。他说,在工作中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临危受命锲而不舍
1982年从郧县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楼台乡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一呆就是11个年头。1993年他被任命为双台乡卫生院院长。那时的双台卫生院仅有一栋两层的木质土楼,墙体到处是裂逢,最大开裂处达5公分,人在上面走,下面只掉灰,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卫生院仅有十几名医生,也没有什么检查设备,半年业务收入还不到2万元,职工3个月都没领工资了。师利江想: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能拴住人心?组织上既然把我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我不能辜负组织上的期望,真干不好再回去当医生。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卫生院建设好。在他积极争取下,1994年县卫生局和乡党委决定卫生院整体搬迁,由于当时乡政府财力有限,只能靠无偿划拨土地作为建设投入,真正建设资金只有卫生局的10万专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又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坎,他东跑西要,终于又从扶贫办争取了2万元,其余的资金缺口他厚着脸皮向其它条件稍好点的单位借,从银行贷款,首先保证职工工资发放,让职工看到希望,其次是增收节支,实行改革,提高职工积极性,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每年安排一至二名年轻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卫生院整体搬迁,他艰苦创业的精神也赢得了乡党委的肯定,1998-1999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被选举为乡人大代表。那几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教会了他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怎样化解矛盾和分歧,怎样感知奉献的快乐。
不逐名利 淡泊人生
2000年,组织上考虑到在乡下快20个年头了,夫妻又常年分居,为照顾家庭将他调进城里,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能照顾到家庭就行了,就这样来到疾控中心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不管是做一名医生还是做单位负责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做人莫为名,做事莫图利,办事讲原则,看病讲良心,工作讲实效,默默无闻做着自己本职工作。
在疾控中心他一直从事着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每天接触的大都是传染病人,他始终怀着一种对工作无比热爱的情怀,倾注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极易感染上结核病,由于一直和病人保持零距离接触,2005年他自己也不慎感染上结核病,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没放弃,也未向单位提什么要求,反而一直宽心地说: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干,这就是疾控人的责任所在。
由于他的精湛医术和热诚态度,许多病人痊愈后,特地买来了礼物表示感谢,师利江总是婉言谢绝,他总是对他们说:是现在的政策好,免费药都是国家提供的,我的职责就是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能听到你们痊愈后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说明我的付出、劳累都是值得的。
任劳任怨再续辉煌
从2007年开始,一直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发药、走访病人,了解他们身体和治疗情况,工作平凡而简单,但他说:看似很简单的工作,要做好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有一份持续的热情、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由于很多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了解,有些感染者在获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后,由于害怕来自社会及家庭歧视的压力,怕暴露自己身份,不愿意、甚至拒绝管理。遇到这种情况,师利江总是想方设法接近他们,耐心细致地劝导他们。可很多病人知道自己感染上艾滋病后,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师利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有的连骂带吼,有的还威胁要找他的麻烦,还有的甚至说你再打电话来就死给你看等等。病人怎么吵,怎么骂,师利江从不发火,总是轻言细语地做好疏导,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等病人情绪好了再联系,就这样她一步步地取得了病人的理解和信任,病人也是人,也知道他这样不厌其烦地找他们是为他们好,就慢慢地接受了治疗和管理。
作为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2008年宝丰镇的一个病人在太和医院住了很长时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回了家,师利江连忙赶到他家,看着躺在床上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病人,他立即给他启动了抗病毒治疗,不到半月,病人下床了,各种症状也得到了改善,人也有精神了,现在这个感染者常年在外打工,身体基本得到恢复,通过几年打工,还盖起了4层楼房。他说,如果不是师医生及时给他治疗,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像这样看似平凡的小事,要真正做好,却要付出真心和爱心,这些年来,本着对平凡小事的认真和热爱,带来了和谐、健康的正能量。
(竹文明)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师利江,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在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看似平凡的工作,把它做好并从中感知快乐,这才是真正地热爱这个工作。师利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卓越不凡的业绩,但他从平凡的工作中感知到奉献的快乐。他说,在工作中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临危受命锲而不舍
1982年从郧县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楼台乡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一呆就是11个年头。1993年他被任命为双台乡卫生院院长。那时的双台卫生院仅有一栋两层的木质土楼,墙体到处是裂逢,最大开裂处达5公分,人在上面走,下面只掉灰,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卫生院仅有十几名医生,也没有什么检查设备,半年业务收入还不到2万元,职工3个月都没领工资了。师利江想: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能拴住人心?组织上既然把我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我不能辜负组织上的期望,真干不好再回去当医生。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卫生院建设好。在他积极争取下,1994年县卫生局和乡党委决定卫生院整体搬迁,由于当时乡政府财力有限,只能靠无偿划拨土地作为建设投入,真正建设资金只有卫生局的10万专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又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坎,他东跑西要,终于又从扶贫办争取了2万元,其余的资金缺口他厚着脸皮向其它条件稍好点的单位借,从银行贷款,首先保证职工工资发放,让职工看到希望,其次是增收节支,实行改革,提高职工积极性,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每年安排一至二名年轻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卫生院整体搬迁,他艰苦创业的精神也赢得了乡党委的肯定,1998-1999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被选举为乡人大代表。那几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教会了他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怎样化解矛盾和分歧,怎样感知奉献的快乐。
不逐名利 淡泊人生
2000年,组织上考虑到在乡下快20个年头了,夫妻又常年分居,为照顾家庭将他调进城里,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能照顾到家庭就行了,就这样来到疾控中心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不管是做一名医生还是做单位负责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做人莫为名,做事莫图利,办事讲原则,看病讲良心,工作讲实效,默默无闻做着自己本职工作。
在疾控中心他一直从事着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每天接触的大都是传染病人,他始终怀着一种对工作无比热爱的情怀,倾注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极易感染上结核病,由于一直和病人保持零距离接触,2005年他自己也不慎感染上结核病,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没放弃,也未向单位提什么要求,反而一直宽心地说: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干,这就是疾控人的责任所在。
由于他的精湛医术和热诚态度,许多病人痊愈后,特地买来了礼物表示感谢,师利江总是婉言谢绝,他总是对他们说:是现在的政策好,免费药都是国家提供的,我的职责就是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能听到你们痊愈后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说明我的付出、劳累都是值得的。
任劳任怨再续辉煌
从2007年开始,一直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发药、走访病人,了解他们身体和治疗情况,工作平凡而简单,但他说:看似很简单的工作,要做好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有一份持续的热情、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由于很多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了解,有些感染者在获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后,由于害怕来自社会及家庭歧视的压力,怕暴露自己身份,不愿意、甚至拒绝管理。遇到这种情况,师利江总是想方设法接近他们,耐心细致地劝导他们。可很多病人知道自己感染上艾滋病后,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师利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有的连骂带吼,有的还威胁要找他的麻烦,还有的甚至说你再打电话来就死给你看等等。病人怎么吵,怎么骂,师利江从不发火,总是轻言细语地做好疏导,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等病人情绪好了再联系,就这样她一步步地取得了病人的理解和信任,病人也是人,也知道他这样不厌其烦地找他们是为他们好,就慢慢地接受了治疗和管理。
作为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2008年宝丰镇的一个病人在太和医院住了很长时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回了家,师利江连忙赶到他家,看着躺在床上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病人,他立即给他启动了抗病毒治疗,不到半月,病人下床了,各种症状也得到了改善,人也有精神了,现在这个感染者常年在外打工,身体基本得到恢复,通过几年打工,还盖起了4层楼房。他说,如果不是师医生及时给他治疗,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像这样看似平凡的小事,要真正做好,却要付出真心和爱心,这些年来,本着对平凡小事的认真和热爱,带来了和谐、健康的正能量。
(竹文明)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师利江,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在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看似平凡的工作,把它做好并从中感知快乐,这才是真正地热爱这个工作。师利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卓越不凡的业绩,但他从平凡的工作中感知到奉献的快乐。他说,在工作中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临危受命锲而不舍
1982年从郧县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楼台乡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一呆就是11个年头。1993年他被任命为双台乡卫生院院长。那时的双台卫生院仅有一栋两层的木质土楼,墙体到处是裂逢,最大开裂处达5公分,人在上面走,下面只掉灰,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卫生院仅有十几名医生,也没有什么检查设备,半年业务收入还不到2万元,职工3个月都没领工资了。师利江想: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能拴住人心?组织上既然把我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我不能辜负组织上的期望,真干不好再回去当医生。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卫生院建设好。在他积极争取下,1994年县卫生局和乡党委决定卫生院整体搬迁,由于当时乡政府财力有限,只能靠无偿划拨土地作为建设投入,真正建设资金只有卫生局的10万专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又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坎,他东跑西要,终于又从扶贫办争取了2万元,其余的资金缺口他厚着脸皮向其它条件稍好点的单位借,从银行贷款,首先保证职工工资发放,让职工看到希望,其次是增收节支,实行改革,提高职工积极性,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每年安排一至二名年轻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卫生院整体搬迁,他艰苦创业的精神也赢得了乡党委的肯定,1998-1999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被选举为乡人大代表。那几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教会了他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怎样化解矛盾和分歧,怎样感知奉献的快乐。
不逐名利 淡泊人生
2000年,组织上考虑到在乡下快20个年头了,夫妻又常年分居,为照顾家庭将他调进城里,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能照顾到家庭就行了,就这样来到疾控中心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不管是做一名医生还是做单位负责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做人莫为名,做事莫图利,办事讲原则,看病讲良心,工作讲实效,默默无闻做着自己本职工作。
在疾控中心他一直从事着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每天接触的大都是传染病人,他始终怀着一种对工作无比热爱的情怀,倾注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极易感染上结核病,由于一直和病人保持零距离接触,2005年他自己也不慎感染上结核病,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没放弃,也未向单位提什么要求,反而一直宽心地说: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干,这就是疾控人的责任所在。
由于他的精湛医术和热诚态度,许多病人痊愈后,特地买来了礼物表示感谢,师利江总是婉言谢绝,他总是对他们说:是现在的政策好,免费药都是国家提供的,我的职责就是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能听到你们痊愈后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说明我的付出、劳累都是值得的。
任劳任怨再续辉煌
从2007年开始,一直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发药、走访病人,了解他们身体和治疗情况,工作平凡而简单,但他说:看似很简单的工作,要做好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有一份持续的热情、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由于很多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了解,有些感染者在获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后,由于害怕来自社会及家庭歧视的压力,怕暴露自己身份,不愿意、甚至拒绝管理。遇到这种情况,师利江总是想方设法接近他们,耐心细致地劝导他们。可很多病人知道自己感染上艾滋病后,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师利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有的连骂带吼,有的还威胁要找他的麻烦,还有的甚至说你再打电话来就死给你看等等。病人怎么吵,怎么骂,师利江从不发火,总是轻言细语地做好疏导,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等病人情绪好了再联系,就这样她一步步地取得了病人的理解和信任,病人也是人,也知道他这样不厌其烦地找他们是为他们好,就慢慢地接受了治疗和管理。
作为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2008年宝丰镇的一个病人在太和医院住了很长时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回了家,师利江连忙赶到他家,看着躺在床上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病人,他立即给他启动了抗病毒治疗,不到半月,病人下床了,各种症状也得到了改善,人也有精神了,现在这个感染者常年在外打工,身体基本得到恢复,通过几年打工,还盖起了4层楼房。他说,如果不是师医生及时给他治疗,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像这样看似平凡的小事,要真正做好,却要付出真心和爱心,这些年来,本着对平凡小事的认真和热爱,带来了和谐、健康的正能量。
(竹文明)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师利江,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在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看似平凡的工作,把它做好并从中感知快乐,这才是真正地热爱这个工作。师利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卓越不凡的业绩,但他从平凡的工作中感知到奉献的快乐。他说,在工作中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临危受命锲而不舍
1982年从郧县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楼台乡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一呆就是11个年头。1993年他被任命为双台乡卫生院院长。那时的双台卫生院仅有一栋两层的木质土楼,墙体到处是裂逢,最大开裂处达5公分,人在上面走,下面只掉灰,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卫生院仅有十几名医生,也没有什么检查设备,半年业务收入还不到2万元,职工3个月都没领工资了。师利江想: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能拴住人心?组织上既然把我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我不能辜负组织上的期望,真干不好再回去当医生。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卫生院建设好。在他积极争取下,1994年县卫生局和乡党委决定卫生院整体搬迁,由于当时乡政府财力有限,只能靠无偿划拨土地作为建设投入,真正建设资金只有卫生局的10万专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又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坎,他东跑西要,终于又从扶贫办争取了2万元,其余的资金缺口他厚着脸皮向其它条件稍好点的单位借,从银行贷款,首先保证职工工资发放,让职工看到希望,其次是增收节支,实行改革,提高职工积极性,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每年安排一至二名年轻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卫生院整体搬迁,他艰苦创业的精神也赢得了乡党委的肯定,1998-1999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被选举为乡人大代表。那几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教会了他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怎样化解矛盾和分歧,怎样感知奉献的快乐。
不逐名利 淡泊人生
2000年,组织上考虑到在乡下快20个年头了,夫妻又常年分居,为照顾家庭将他调进城里,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能照顾到家庭就行了,就这样来到疾控中心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不管是做一名医生还是做单位负责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做人莫为名,做事莫图利,办事讲原则,看病讲良心,工作讲实效,默默无闻做着自己本职工作。
在疾控中心他一直从事着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每天接触的大都是传染病人,他始终怀着一种对工作无比热爱的情怀,倾注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极易感染上结核病,由于一直和病人保持零距离接触,2005年他自己也不慎感染上结核病,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没放弃,也未向单位提什么要求,反而一直宽心地说: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干,这就是疾控人的责任所在。
由于他的精湛医术和热诚态度,许多病人痊愈后,特地买来了礼物表示感谢,师利江总是婉言谢绝,他总是对他们说:是现在的政策好,免费药都是国家提供的,我的职责就是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能听到你们痊愈后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说明我的付出、劳累都是值得的。
任劳任怨再续辉煌
从2007年开始,一直从事艾滋病人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发药、走访病人,了解他们身体和治疗情况,工作平凡而简单,但他说:看似很简单的工作,要做好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有一份持续的热情、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由于很多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了解,有些感染者在获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后,由于害怕来自社会及家庭歧视的压力,怕暴露自己身份,不愿意、甚至拒绝管理。遇到这种情况,师利江总是想方设法接近他们,耐心细致地劝导他们。可很多病人知道自己感染上艾滋病后,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师利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有的连骂带吼,有的还威胁要找他的麻烦,还有的甚至说你再打电话来就死给你看等等。病人怎么吵,怎么骂,师利江从不发火,总是轻言细语地做好疏导,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等病人情绪好了再联系,就这样她一步步地取得了病人的理解和信任,病人也是人,也知道他这样不厌其烦地找他们是为他们好,就慢慢地接受了治疗和管理。
作为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2008年宝丰镇的一个病人在太和医院住了很长时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回了家,师利江连忙赶到他家,看着躺在床上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病人,他立即给他启动了抗病毒治疗,不到半月,病人下床了,各种症状也得到了改善,人也有精神了,现在这个感染者常年在外打工,身体基本得到恢复,通过几年打工,还盖起了4层楼房。他说,如果不是师医生及时给他治疗,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像这样看似平凡的小事,要真正做好,却要付出真心和爱心,这些年来,本着对平凡小事的认真和热爱,带来了和谐、健康的正能量。
(竹文明)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师氏网新闻】[敬业奉献]师利江:我把奉献当快乐
>>【师氏网新闻】[敬业奉献] 师利波:圣水茶乡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