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家谱源流】晁氏宗族及其六安支族考

    中华晁氏网 2013年5月13日 万家姓


第一节 晁姓的由来

  晁(cháo)姓来源。晁氏源出于姬姓,后以春秋时周景王(公元前544—520年)的儿子王子朝的“朝”字而得的姓。古时晁是朝字的古体字,因而写作晁。据史料记载:周景王欲立宠爱的小儿子王子朝为太子,不料景王早逝未办成。王子丏与之争位,当时国人立长子猛为王,称为悼王。子朝起兵赶走悼王,不久悼亡暴死。王子丏继立为敬王。王子朝又在贵族严氏的支持下再次起兵,赶走了敬王,自立为王。三年之后,周敬王在晋军的帮助下复位。王子朝带着周朝的典籍逃亡楚国。王子朝的子孙后来以“朝”作为姓。北宋进士、礼部郎中、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臣晁补之在《鸡肋集》中记载:“晁姓出于周景王之子朝,朝之字或为晁,朝死,葬南阳西鄂县,故西鄂之晁氏自谓子朝后,事见裴骃《史记》”。中州河南省乃晁氏发祥之地,汉朝御史大夫晁错是禹州人,其后裔移居澶渊清丰县繁衍昌盛。《晁氏宗谱》认定:晁氏原姬姓,春秋周景王之子名朝,后因名为姓。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安晁氏五届续修宗谱时,三十一世晁显翰在《谱序》中明确记载:“吾祖本姬姓,春秋周景王之子讳朝之因名为姓,故曰晁。中易朝从隶 ,后易 从俗晁故至今,凡我同宗一姓者,莫非此。”

  第二节 晁氏家族世系

  自汉代御史大夫晁错,晋有太史令晁崇,元有刺史晁清。历经数传至宋朝,祖居澶州之清乡曰永泰里,后改为三河里。唐末官至太师中书令晁禋生宪,宪生佺。晁佺生子三,曰:迪、迥、遘,后分立为东、中、西三眷。关于晁氏家世,河南省《清丰县志》(1990版)有详细的记载:“晁氏祖居唐澶州清丰县永泰乡忠臣里(今阳邵一带)。唐末晁禋生宪,宪生佺。晁佺,宋初致仕大理寺丞,迁居京师(今开封),仁宗赐第‘昭德坊’,后世称昭德晁氏。佺生迪、迥、遘。迪赐刑部侍郎,为东眷,居锯野;遘,赠礼部尚书,为西眷,居嵩渑;迥,大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封南安郡公,谥文元,为中眷,居澶渊之清丰,……”。《清丰县志》,对晁氏族人的学术成就、学位题名、名人传略、官阶升迁、烈士褒扬都有记载。《县志》并写道:“本境晁氏,唐末至今已传四十世,主要居民点有阳邵乡西阳邵村、六塔乡六塔集”。

  在北宋真宗、仁宗年代,晁氏子孙繁衍,人才辈出,堪称极盛时期。宋仁宗赐给晁氏辈分十六字派:宗仲端之,公子百世。中令文元,有德必大。据《晁氏宗谱》【光绪二十四年(1889年)版】记载,继后旧谱,仍有两次附录辈分字派。一是:原时维生,光显可在。奉康翼贻,钟秀岳岱。祥呈先泽,瑞启鸿猷。衣冠肃慕,秉耀千秋。二是:储毓绵延,植基宁泰。敬慎常凝,品拟彭戴。资学服官,培养斯在。燮理持衡,藻耀奕代。揆式含芳,景舒旭蔼。班序永澄,球图伟对。嗣徽克展,搢笏垂佩。树泽孔长,普遵家诲。据说山东嘉祥地区还在沿用老世系字派。随着三眷散居全国各地,各支族也都自订辈分字派。但总的世系还是一脉相承的,现在相传繁衍在四十世左右。

  一、东眷简述

  东眷第一世祖晁迪,宋赠刑部侍郎,谱云:配封寿安县郡。生子一宗简。晁迪在世时居京师(今开封)昭德坊,后由其子宗简移居济州巨野。第二世宗简,字南安,宋太宗淳化年间进士,宋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吏部尚书。妻刘氏封河间县太君,生五子:仲偃、仲参,余名失考。第三世仲偃,尚书库部员外郎,通判凤翔府。妻许氏,继妻刘氏封长寿县君,生子三:端友、端本、端中。第四世端友,字君成,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进士第,官至著作佐郎,尝为上虞令,终新城令,赠左奉仪郎。妻杨氏封寿光县君,生子二:补之、将之。第五世补之,字无咎 ,号济北,又号归来子。神宗元丰七年(1079年)进士,任曹州司户参军,礼部郎中,知泗州、北京国子监教授等职。妻杜氏,系户部侍郎纯之女,封永嘉县君,生子三、女二。子三是:公为、公似、公肃。以上是东眷五世主要情况概述。东眷主要分居在山东、安徽、江苏、江西、广东、河南等省。根据《晁氏宗谱》世系谱记载,东眷有:郓城世系图一、二,曹县世系图、六安世系图、嘉祥老林分世系图、嘉祥新分世系图、嘉祥薛家庄分世系图、济宁世系图、济宁另派世系图、金乡嘉祥世系图、金乡郓城分世系图、太康世系图、商丘世系图、濮州万金庄世系图、归德墨白集三分世系图、归德新分世系图、 番禺世系图、确山世系图、汝宁世系图、汶上梅花庄世系图、巨野世系图、肖县丁家楼世系图、肖县郭家庄世系图、宿迁世系图、沛县世系图。宗谱对各地的分世人名、家世都有详细记载。为了便于族间的联系,寻根问祖,现就东眷居住集中地区郓城的分世人名(以长子为代表,下同)记录如下: 一世迪、二世宗简、三世仲偃、四世端友、五世补之、六世公为、七世子嘉、八世载、九世彰、十世望、十一世显、十二世邦彦、十三世铎、十四世维清、十五世本、十六世真、十七世溱、十八世彻、十九世应臣、二十世本、二十一世中庸、二十二世刚玉、二十三世文锡、二十四世遵颜、二十五世再良、二十六世奉和、二十七世康协、二十八世翼谦、二十九世丙贻、三十世秀江、三十一世钟带、三十二世岳云、三十三世岱田。其他各地的世系不再录述。东眷居住分散面广,人口较多的一眷。东眷四世端智之子鼎之南渡居江西省金溪县仙岩,子一公宣,公宣字彭年,晚号真乐居士,寓临川之水梁寺,徙城之地藏寺。妻赵氏修武郎士亚之女,生子二:子质、子聿,俱进士。孙百徵,进士。其后世均居临川。

  二、中眷简述

  中眷第一世祖晁迥,字明远,北宋澶渊清丰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历任大理评事、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终年84岁,谥号“文元”。他著作甚丰,朝廷文札、诏令多出其手,宋真宗多次称赞他为“好学的长者”。晁迥生子四:宗悫、宗谅、宗操、宗干。宗悫,字世良,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天圣中累迁尚书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掌诰。官至资政殿学士,赠工部尚书,著有文集40卷,谥号“文庄”。晁氏自晁迥以下,五世八进士,科举乡贤三十七,宋仁宗赐给昭德坊的府联是“六朝尚书府,九世进士堂”;“晁氏分三眷,澶渊第一家”。晁氏三眷中,以中眷晁迥一支,学有成就,地位显赫,声震朝野,影响较大,当时有“晁半朝”之称。

  中眷始祖及后裔多居清丰、濮阳一带,但也有因战乱、因官任职迁徙至山东嘉祥、江西临川等地。根据《晁氏宗谱》的世系记载,中眷有:临川世系图(一至五)、贵溪世系图、崇宁世系图、开州世系图、王定村世系图、晁家寨世系图、清丰世系图、六塔集前街世系图、南街世系图、西街世系图、东街世系图、东街迁西南庄世系图、开州晁家寨世系图、菏泽八寨世系图、亳州晁庙世系图、李固庄世系图、单家寨世系图、小寨世系图、武艺寨世系图、清丰阳邵村滩上村世系图。根据《晁氏宗谱》记载,中眷菏泽世系的人名是:一世迥、二世宗悫、三世仲熙、四世端彦、五世说之、六世公寿、七世子温、八世百源、九世敬先、十世光祖、十一世可行、十二世宽、十三世汴、十四世让、十五世玘、十六世擎、十七世爽、十八世荣、十九世鹤龄、二十世贺、二十一世海宗、二十二世楷、二十三世鼎元、二十四世芳、二十五世曰兆、二十六世萼、二十七世登临、二十八世景夔、二十九世贻修、三十世秀岭、三十一世锺书、三十二世岳俊。

  河南清丰是晁氏三眷的发源地,可惜是世系记载不全,根据《晁氏宗谱》记载,中眷清丰世系的人名是:一世迥、二世宗悫、三世仲熙、四世端弼、五世顺之、……十六世寿官、十七世大林、十八世三重、十九世贺、二十世及第、二十一世宏降、二十二世季龙、二十三世彪、二十四世经、二十五世培文、二十六世功立、二十七世元吉、二十八世肯堂、二十九世良贵、三十世克勤、三十一世新一、三十二世燿先。

  江西省临川、贵溪是晁氏迁徙江南人口较多的地区,有东眷也有中眷,以中眷居多,中眷临川世系的人名是:一世迥、二世宗悫、三世中熙、四世端彦、五世咏之、六世公迈、七世子京、八世百龄、九世世德、十世大中、十一世令闻、十二世文郁、十三世元礼、十四世有本、十五世德崇、十六世必雅、十七世大祖、十八世原禄、十九世时恭、二十世维贤、二十一世森生、二十二世道焜、二十三世升、二十四世可麟、二十五世文澜、二十六世蕃宗、二十七世承祖、二十八世翼魁、二十九世贻展、三十世秀谱。

  三、西眷简述

  西眷第一世祖晁遘,官尚书驾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妻张氏,封寿安县太君。子四:宗曜、宗恪、宗愿、宗懿,女一人,嫁进士桑况。《曾巩集》卷四十五《寿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记载:“夫人姓张氏,济州巨野人,嫁为同郡尚书驾部员外郎、吏部尚书、赠开府仪同三司晁公讳遘之夫人,而为赠太傅讳佺之子妇。有子男四人,曰宗曜,进士;曰宗恪,光禄少卿;曰宗愿,真州军事推官;曰宗懿,尚书司门员外郎。女一人,嫁进士桑况。夫人初封清河县君,累封清河、寿安县太君,年八十有七,卒于熙宁二年十一月某甲子,葬于某年之某月某甲子。其墓在开封府祥符县旌孝乡,合仪同之兆。卒时子宗曜、宗愿皆以死,既而光禄居丧,以疾亦死,而诸孙男女凡三十人,男已多仕,女已多嫁矣。”为张夫人作“墓志铭”者是其孙女婿曾巩。

  西眷晁宗恪,字世德,生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以伯父晁迥恩补将作监簿。后迁升光禄少卿,历监单州应天府酒税,知苏州之常熟,婺州之兰溪县事,通判安州、杭州。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至嘉佑七年(1062年)知通州,任满改知虔州,提点广南路刑狱公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至神宗六年(1073年)知信州,改知泉州,卒于任所,享年63岁,曾巩所撰《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云:“公为人乐易慈恕,寡言笑,人不见其喜怒,遇事果于有为,人亦罕能极者。其为常熟,修学校,理沟防,人赖其利。为兰溪,绳奷字(济)穷,境内和洽。通判安州,州政待公而决。通判杭州,州将矜已自肆,上下莫能变,公徐与之论可否,语平而气和,将畏且从也。由是,上下倚公以治,至今杭人称之。……其为通判,如广南、为信州,泉州、如虔州,所至人皆安公之政,而去常思之。……盖公之行已居官而见于事者如此,而其大抵则于仁厚最隆也”。

  晁宗恪夫人闾丘氏,生有子二人,女六人。子二人,曰仲景,海州司理参军;曰仲孺,试将作监主簿。孙男三人,曰端复、曰端俨,皆太庙斋郎,三曰某未考不详。西眷五世载之,字伯宇,行十,登进士第。官封丘丞。载之为晁仲儒孙,晁端俨之子。西眷载之后裔,十三世渊迁至主事府,二十世中翰迁至西和府。西眷二十四世步青,字凌云,号竹庵,滑县增广生。步青为嘉庆八年(1803年)晁氏三眷联修宗谱时,做了很多工作。步青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享年六十七岁。

  西眷主要居住在河南省封丘、嵩县、滑县、黾池。在滑县主要居住在北召集、大吴村、小寨村。根据《晁氏宗谱》记载,西眷只有滑县世系图一份。西眷滑县世系的人名是:一世遘、二世宗恪、三世仲景、四世端复、五世载之、六世公达、七世子克、八世百源、九世世济、十世美中、十一世令德、十二世琛、十三世渊、十四世远、十五世承、十六世达、十七世净、十八世衍 、十九世廷安、二十世中贵、二十一世文进、二十三世遵圣、二十四世复泰、二十五世承汤、二十六世服官、二十七世尚志、二十八世金印、二十九世中喜、三十世缚柱、三十一世成德、三十二世开泰。

  第三节 晁氏家族散居全国各地

  《晁氏宗谱》记载了晁氏分居全国各地及其支族始祖或名人的情况,按原文先写的是地名,后写的是人名或眷别(并加括号)。具体内容是:颖川(错)、辽东襄平(崇清)、南阳西鄂(艮正)、济州巨野、清丰、彭门(佺)、开封祥符昭德坊(中眷)、巨野(东眷)、任城(西眷)、金乡(东眷补之)、铅山(东眷谦之)、辉州(补之后彰林、德聚)、济州平州郓城(望)、嘉祥(源英光先中眷世章)、巢(邦宪)、崇明(通海)、六安(三锡)曹(庆余)、赤城(刚正)、番禺(世臣)、济宁(继远纲崇)、金乡(云奉汪)、太康(献可)、商丘(四训)、濮州(允荣允才)、归德(宏道克亮克敬炆)、确山(克盛)、汝宁(静源)、汶上(恺)、抚州临川(中眷子谁、东眷鼎之)、景陵(大瓒)、开封(原祥)、南昌(原朋)、贵溪(旭光兴元诸子)、崇宁(绅远、綋远)、金溪(公诗)、封邱(西眷载之后渊)、滑(中翰)。

  晁氏家族主要居住在河南、山东、皖北、苏北、江西抚州等地。但由于官职升迁、正常迁徙 、战乱避灾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据嘉庆八年(1803年),三眷联修的《晁氏宗谱》记载:“宋室南渡,中原丧乱,三眷之族或南或北流离播迁,迄今六百余年。子孙迁徙所在而有故,在河南则有祥符、渑池、嵩、临頴、鄢陵、濬、滑、登封、许州、长葛、辉、新郑、邓州、陈州、密及南阳府之晁。在山东则有巨野、曹、定陶、邹平、东阳、肥城、东平州、汶上、其河及曹州府之晁。在直隶(今河北)则有开州、清丰、南乐、庆都、南宫、文安、高阳、清苑之晁。在江西则有金溪、东乡、铅山之晁。在江南(今江苏、安徽)则有上元、高邮、宿迁、徐州、滁州之晁。在四川则有庐州、荣、马湖、宜宾及黎州、安抚司之晁。在山西则有夏、洪洞、高平之晁。在陕西则有三原、朝邑之晁。”

  宗谱虽然提到各地的晁氏之族,但是有地方还未列入宗谱世系,无从查考。《晁氏宗谱》提到:“谱谍阙失。道里隔绝,莫能知其所自徙其确然。可考者,山东郓城、嘉祥、济宁、金乡,江西之临川、贵溪,四川之崇宁,广东之番禺及吾六安崇明而已(应含河南清丰、滑县、商邱)。然其中间闲有他徙者,数传而后辄复不得其世次。盖道远则往来绝,故老尽则传闻歇,故自一本而为路人,可不惧乎。”谱中所提及到的,有迁徙数传而不得其世次的;有的居住遥远往来断绝,虽老死而不得信息;虽是同宗视为路人,真是大水淹着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所以寻根问祖,追宗慎远,研究家族资料,查清世次渊源,整理宗族谱牒,是一件急待抢救和非常有意义的社会伦理工作。



分享按钮>>【晁氏文化古迹】通用联
>>【晁氏文化古迹】《晁氏家乘》的内容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