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县吴家镇敖家祠堂

    中华敖氏网 2011年4月26日 敖氏家族


荣昌县吴家镇敖家祠堂前大门

 敖家祠堂位于吴家镇以西四华里处,在五台山旁,地名双流村,这里的祠堂是敖氏子孙祭祖的地方。以前的敖氏家谱都在里面存放着的,上厅正中摆排的敖氏历代先人昭穆考妣神位,左侧放的大钟,右是大鼓,“早三晚四”烧香使用,这是子孙们叩头祭拜祖先的地方,厅中还有一块木刻立匾,上面刻着桂高祖入蜀简介。正面挂着敖氏子孙在世代科考高中后皇帝赐封的公名匾幅,有经魁、文魁、进士等金字大匾,两旁还有若干朝贺匾,上厅两侧壁上挂着木刻家训。道光六年由十五世时韪公颁行的族正规章,共有八条以及同治七年由十六世庚渠公七十三岁时纂写的以孝、第、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内容家训。还有以前祠堂正堂屋顶上雕塑着二龙戏珠以及牛羊的塑型。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后来《十六条》又明确规定“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导致了全国文物大摧残的局面,就这样敖家祠堂也不列外。
听老人说这里每逢上、中、下三元之期(农历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族长和族正率众族人来此祭祖先。
 康熙初,帝锡公随父兄反川后得分到的一块地,因建祠堂之需便赠建祠堂了,并创办了一所义塾,清代敖氏文人由此复兴。
 清代以来,敖氏子孙科第绵延,人才辈出,又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重新修缮了敖家祠堂,敖家祠堂占地宽广,分三部分组成,有前厅、中堂、上厅,重建后的祠堂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刻梁雕柱,周围风景宜人,正门外面有一个树木葱茏的大坝和一座石拱桥,桥的两端有两个防火备用的池塘,构成一道小桥有水的风景,石桥前面则是两根高大的石桅杆,在清代科考中家族的人要是考取进士以上的人家便才有资格在宗祠门前立这样的桅杆。


吴家镇敖家祠堂中庭

敖家祠堂的撑弓之一

   当时为了培育子孙后代及社会,祠堂还开办了一所义校,经费由敖氏子孙资源捐赠,其中十九世祖敖其炳(江苏省宝山县等县知县),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他没有继承分得的祖业有五十多石田地全部捐赠给了宗祠作为教育基金。凡是敖氏子孙中勤而好学、品学兼优、家贫而无力上学深造者均可享受宗祠经济上的培养资助。如:四川大学著名数学教授敖硕昌就曾得到这样的资助,在三十年代后就终止了。
   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敖氏族长和族正们由于没有管理好宗祠,本来宗祠每年节日在三元之期,后来由于经济困难又改为每年冬至举行一次,安房轮流主办,主办房自己出资来主持。使族人最难忘的一次宗亲会,也是敖家祠堂的最后一次冬至会,因为那年人太多,就连妇女也可以到祠堂聚餐,生活上的安排又未及时跟上,有一个小孩不小心从他母亲的背篼里掉进了滚烫的肉缸里,从此宗祠就再也没有举办过聚会了。
   新中国建立后,敖家祠堂中的义校归公了,又办了几年后因生源缺乏也就停办了,祠堂里还有一家属厅房的后人占住,所以现在的敖家祠堂里堂有一半是公家的了。这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敖家祠堂”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左路线指导下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残。保存下来的塑刻文化都是残破的面目。


荣昌县吴家镇敖家祠堂平面图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