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文化古迹】甘肃天水秦州区《辛氏家谱》
- 中华辛氏网 2013年5月16日 万家姓
佳谱志序
纪载之体,其源盖出于史,自古纪传始于尚书,编年肇自春秋。尚书史而经类相以,大抵不离乎纪传者近是。其实亦史载年,然予以为志谱也,可通于礼。而周礼周官教子相传,昔日老莱子戏母诹天心,不忘父母养育恩,孟母教子立家训,教育不离孔圣人,门第光辉天理兴,大舜耕田有道君,风俗相传数千秋,纪世不忘国土恩,则弊吏之所以严诛赏也。故周礼周公致太平之书先祖文,文访贤士,武吉孝母供双亲,春秋道德立二字,夏商两朝一千春,殷纣降香留诗语,传流后世无道君。周朝列立四个字,道德仁义八百春。四子周公且治礼,而文王访贤士,孝子贤孙为四宝:可治国也,感动天地,风调雨顺;感动民情,克己复礼。天理娴熟,而后人即本之以作谱志,则志之为体不又源于周礼也哉!
版章朱书考订超莅荟萃,翻阅旧谱,辄有志篡修,因于簿书之暇,故立祖纪世山川、礼制、官职。方今中外一家,版章式廓,兴国之广,远及外藩。圣天子复稽古证今,博综淹贯,抚绥方夏,遐逮同文,及以超 居守土,搂罗补缀,责有攸司因分门析类荟萃荫荐、莅世孙,成编,岂敢谓黼黻什平,亦聊以备太史輶轩之采择而已。
时万历朱书抄薄序并书佳谱
续修家谱志序
盖闻国有史,州有志,族有乘。《尚书》《春秋》者,宏阔简约,故有谷梁、公羊、左氏传之。迨至史迁开纪传之先河,班氏首创断代,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凡二十五史,载朝代之更替,人事之代谢,纲目分明也。至于州志云者,设朝代、建置、人物、艺文、异变,亦实为一州一郡之载史也。而我泱泱华夏,肇自太昊伏羲,今已万世,五十六支民族之数,九百六十万之版图,根深蒂固而枝繁叶茂,岂无漏万者乎?
故族乘者,祠家族之宗祖,叙人伦之尊卑,载亲疏之远近。以大辑小,以亲联疏,以远维近。昭穆以纶之,名物以纪之,恩义以固之。无则宗法不立,宗法不立则宗祖不统,宗祖不统岂非木之忘本,水之无源乎!是故虽为一宗一族之纸墨,实为史志之张目也哉!
夫陇右秦州,历史悠久,汉曰陇西、汉阳,晋唐曰秦州,宋元曰成纪,明曰巩昌府,清曰直隶州。秦州辛氏一族,源远流长。大禹之后有莘氏,曰高曰史曰辛曰陈,故高史辛陈原为一家,辛公纪辰一代,夏八代,商十代,周二十有三。大汉开国,子孙繁衍,遍山东、四川者也。汉初迁至陇西,故陇西为郡望。秦州辛氏始于武贤公,宣帝驾下大臣也。其后兴汉四百载十有一代,后汉三国十三代,两晋三代,唐宋十代,元三代,明初纪辰七十代(按:汉前三十九代,汉后三十一代),崇祯末年六代,纪汉初明末三十七代,纪夏商纪世七十六代穆依孙。谱系清楚,代有贤才。或以武功,或以文雅,循臣良吏,功在当朝社稷,荫庇秦州子孙。惜乎满清而后,族谱乏载,钩冗无征,代系莫辨,实为憾矣。
然则今之孙犹后之祖,今之视昔犹后之视今。今之者亦无所志,则异日分派日远,讹谬日久,错失日广,后人步今之谓也。故我等不才,爰及族中旧谱,征之以方志,验之以名物,询之以耄耋,参互考证而成斯谱,庶后之子孙有以考世系之出,有以辨亲疏之分,有以征名字之举,而知行所当行,亲所当奉,名所当避,尤知婚姻之所忌也。如是则恩义固,孝悌存,斯谱有补于云也。至于补其缺略,续其失坠,永续弗失,则尤望于后之贤子孙者。
二00八年春
宗源
辛氏一支按《姓纂》载为“姒姓,夏后启别封支子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例如“周太史辛甲、辛俞美,为昭王友,秦有将军辛腾,······曾孙蒲,汉有辛武贤,陇西。” (《左传》)另一支如《潜夫论》载:“莘,祸融氏之后,分为八姓,已、秃、彭、嬗、曹、斯、莘”而《广韵》又说:“莘,辛声近,遂为辛氏”,可见二支均与莘有关。
按:今天水辛氏宗源为黄帝——(次子)昌意——(子)颛顼——(后人)鲧——(子)禹——(子)启——(子)武观——(后人)甲——(曾孙)俞美——(后人)有——(子)董——(后人)廖——(后人)腾——(孙)蒲——(子)柔——(次子)武贤(辛公门下四十二代祖,天水始祖)——(子)孝贞、弟元、忠辉、信连、安邱——(后人)大德(四十五代祖)——(后人)世雄(四十六代祖)——廉贞(辛大德十九代玄孙)——金(辛大德二十三代穆孙)——(子)寿庭、世庭、云庭、祥庭、安庭、清庭、碧庭、国庭——(后人)开字辈(101代)——万字辈(102代)——吉(103代)——映(104代)——国(105代)——世(106代)——文(107代)——旭(108代)——玉(109代)。
天水辛氏一族,源远流长。大禹之后有莘氏纪辰一代,夏八代,商十代,周二十有三。天水辛氏始于武贤公,宣帝驾下大臣也。其后兴汉四百载十有一代,后汉三国十三代,两晋三代,唐宋十代,元三代,明初纪辰七十代(按:汉前三十九代,汉后三十一代),崇祯末年六代,纪汉初明末三十七代,纪夏商纪世七十六代穆依孙。其子孙迁疏于三川——牡丹岩川,宝凤山角下;四门川,九洞山龙门寺角下;洮州辛川,蒿兰山分枝角下。史记唐宋元明四朝移迁于天水西南林岱,迁八分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此之谓三川八房头。其中洮州、兴隆、付平、临颖、凤翔之大四五六房,辛沟之二房,龟嘴之三房,庙川、新街之五房,石嘴、秦安、洮州之七八房。
然自有清以来三百余载,代数未续,惟秦州辛家山存“开万吉映国世文旭玉”九字辈,故特续成以下四十一字,成五十字辈,并以“开”字纪辰为辛公门下第一百零一代,有以昌明辈份,更望子孙绵延无尽也。其字辈歌曰:
开(101代)。万(102代)。吉(103代)。映(104代)。国(105代)。世(106代)。文(107代)。旭(108代)。玉(109代)。祥(110代)。宗(111代)。祖(112代)。立(113代)。忠(114代)。信(115代)。仁(116代)。固(117代)。弘(118代)。道(119代)。纲(120代)。安(121代)。平(122代)。守(123代)。义(124代)。勇(125代)。奇(126代)。正(127代)。永(128代)。力(129代)。康(130代)。如(131代)。时(132代)。子(133代)。杰(134代)。孝(135代)。士(136代)。毅(137代)。昌(138代)。明(139代)。邦(140代)。保(141代)。尚(142代)。良(143代)。友(144代)。和(145代)。佳(146代)。贤(147代)。才(148代)。真(149代)。强(150代)。
祖先堂
天水辛氏祖先堂旧传建于秦州城内春新街百亩台,名“十笏寺”,因子孙有十人恩受皇封,持笏在朝为官而名,惜乎湮灭无迹。后又建于牡丹岩川之辛家沟,今则位于秦州区华歧乡辛大村,为民国时伐辛家沟乌牛坟祖坟杨木所建,解放前由辛大、辛山、辛沟、辛家石咀四村辛氏族人供奉,因解放后四村鲜于来往,则由辛大一村供奉。二十一世纪以来,辛山、辛沟、牡丹、秦安等辛氏族人联系加强,并有再开供奉祖先堂之意象。
祖先
辛公武贤者,陇西人氏,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春日生辰,汉皇武、昭、宣驾下大臣,累迁太原伊海将军、酒泉太守、破羌将军、侍御史、三品巡殿侯,卒于甘露二年(公元前51年),归葬天水,寿辰八十有六,封太原城隍。公乃辛公门下四十二代祖,奉为天水辛氏始祖。今秦州天靖山麓王家磨为坟志。
墓志
汉祀辛公纪世四十二代宗祖,坐北向南红马分鬃穴;
汉世纪高祖婆辛门李氏,勅授一品诰命夫人,秦州西街飞将之妹。
葬诗云障:
银服披带山葱笼,烟岚夭妖摩青穹。
门萝欲上犹未上,四周照眼藤花浓。
服治
汉李大将军为舅,祖世相传,昭穆宣孙,五州辛门银孝,世纪儿孙不分家。对祖发誓留万代,孝弟忠信定家法。
家业田产
秦州春新街房十三院百亩台。
子孙迁疏
三川——牡丹岩川,宝凤山角下;
四门川,九洞山龙门寺角下;
洮州辛川,蒿兰山分枝角下。
八房——大房:洮州、兴隆、付平、临颖、凤翔;
二房:辛沟;
三房:龟嘴;
四房:兴隆;
五房:庙川、新街;
六房:兴隆、付平、临颖、凤翔;
七房:石嘴、秦安、洮州。
八房:石嘴、秦安、洮州。
汉中、付坪、磷缨、唐州、山东、山西、福州,原来而一家,宗祖留下个字。史记唐宋元明四朝移迁于天水西南林岱,迁八分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此之谓三川八房头。
其墓志另有宝凤山角下坟志、乌牛坟坟志。
皇亲夏禹三代黄帝御子西宫太子高史辛陈
天水始祖武贤公
辛公武贤者,陇西人氏,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春日生辰,汉皇武、昭、宣驾下大臣,累迁太原伊海将军、酒泉太守、破羌将军、侍御史、三品巡殿侯,卒于甘露二年(公元前51年),归葬天水,寿辰八十有六,封太原城隍。
辛公任凭所有,奇谋天断,文武全才。幼年习文,中年演武,为人沉通,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略以摆阵善。昭帝时,诸羌反叛,“抵冒渡湟水,郡县不能禁。”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匈奴族先零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匈奴族罕、开豪靡当儿与诸羌共犯北边。
当是时,后将军陇西上邽人赵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公为酒泉太守。宣帝发三辅、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与武威、张掖、酒泉太守各屯其郡者,合六万人以拒。后将军屯兵不出。公奏曰:“郡兵皆屯备南出,北边空虚,势不可久。或曰至秋冬乃进兵,此虏在竟外之册。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屯兵在武威、酒泉万骑以上,皆多羸瘦。可益马食,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罕、开在鲜水上者。虏以畜产为命,今皆离散,兵即分出,虽不能尽诛,亶夺其畜产,虏其妻子,复引兵还,冬复击之,大兵仍出,虏必震坏。”
宣帝准其奏,拜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公为破羌将军,赐玺书嘉纳其册。公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侯奉世将鄀、月氏兵四千人,亡虏万二千人。赍三十日食,以七月二十二日击罕羌,入鲜水北句廉上,去酒泉八百里。
其秋,后将军病,诏公诣其屯所,为副将军,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月击先零羌。后将军奏屯田十二事予以阻挠。宣帝折中,一面留后将军屯田,一面诏公代后将军出兵。
公斩首二千级,强弩将军许延寿降四千余人,中郎将赵卬(赵充国长子)降者亦二千余级。诏罢兵,独后将军留屯田。明年(公元前60年)五月,公因与后将军不睦,遭参罢免,退为酒泉太守。
羌军还后七年(公元前51年),公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后不出,征未至,病卒。
昔公为太原伊海将军,匈奴来犯,公身先士卒,披挂上阵,敌见之,弓弩齐发,矢如飞蝗,遮天蔽日,公不幸右目为敌所伤。卫护大惊,急谏收兵,公凛然厉声曰:“大丈夫当以国家社稷为念,今辛某惟伤一目,何足道哉!诸公勿复言。”言讫,拔矢掷地,血如泉涌。敌酋见之,肝胆为之慑,仓皇北逃,太原百姓遂安。公兄弟者三,曰临众、曰汤。大弟临众沉稳有大略,少弟汤嗜酒使气。公生六子,曰庆忌、孝贞、弟元、忠辉、信连、安邱。
公乃辛公门下四十二代祖,奉为天水辛氏始祖。今秦州天靖山麓王家磨为坟志。
《汉书》赞曰:“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时将军白起,眉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宫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辛大德
东魏孝帝驾下大臣,天水秦州人,官至大联元,皇亲勅授朝庭四品文林郎。大业中,为信安令诛剪群盗,甚得民和。会著作郎,绰得罪,亡命抵大德,大德舍命岁余。绰为人所告,吏执以送江都坐斩,时使者并执大德,大德妻泣曰:“每谏君无匿,学士今日之事,岂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当死以谢绰。”会有诏:死罪得以击贼自效。信安吏民诣使者,叩头曰:“辛君,人命所悬,辛君若去,亦无信安矣。”使者留之以讨贼,帝怒斩使者,大德获全。辛公门下四十五代祖也。
辛世雄
辛公讳世雄,天水秦州人,隋文帝驾下大臣,皇亲勅授左骖将军,朝廷武备,三品保驾侯。其随隋帝改水治河,文武全才。其余事迹不祥。寿终五十九岁,灵骨未回秦州,落葬陕西付坪县也。辛公门下四十六代祖也。
辛鑫
辛公讳鑫字廉贞,天水西街住址,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天福元年勅授岷州同知,六品,寿世八旬有一,骸骨而宝凤山角下茔志。辛公门下第六十四代祖也。
辛金
辛公讳金,大明戊子科已丑会试副榜,举人。直隶秦州新街人。历任秦州同知,七品;江南镇江府同知,五品;户部主事,四品。为官廉直清史,复流移隆驿站,创修史志,什江南镇江府同知,邑人 之,诣国,奉表回上秦州春新街。为官清廉,奸臣陷害,天水西路宝凤山角祖茔志,天水南七十里林岱住址。乌牛坟坟志。明万历十七年皇亲授封秦州主事,东魏孝帝大臣辛大德二十三代穆孙。
大明万历年秦州同知皇表诏宣详悉注书
辛家山村址记
我辛家山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南四公里之兴隆山,自秦岭主峰马蹄梁西向吴家尖嘴木星发祖,向西兑门出脉,垒垒落落,起起伏伏,如万马奔腾,以万夫不当之勇奔涌而来,气势磅礴,于红土眼罅猛然起顶,一分为二。一支向西北蝇子咀倒帐,向西沿梯山中枢出脉,于水滩里束龙换气,而炸山咀成鬼靠,分出堡子坡与舍坡洼木金二山。木战乾位而未合,故大局张家坟水口出丁字,祖位红土眼罅占甲字,乾甲丁合成木局,以补木位之不足。舍坡洼属金居坎位,金生水而气得。棱干场兑宫南行柳树巷虎腰中建神庙以解凶煞,为吾村又添风水也。一支向西南于黑鹰山成大八字而账外合,活坡洼与圆嘴坡成小八字而帐内合。内外和合,而尤向山河湾家沟大顶朝迎,金星履顶,成品字大案。舍(舍坡洼)堡(堡子坡)二坡若乳嘴,周遭出凉水泉、阴山泉、鸭崖泉、周崖泉、饭半泉五泉,五泉若汁。活(活坡洼)圆(圆嘴坡)二坡若臂,吾村即于怀抱。曹家沟、马家河湾二水交流出温家沟入稠泥河,瞒头嘴与石家山成龟蛇以把水口。故吾村钟灵毓秀,人杰而地灵也。
吾村东起红土眼罅,西至胡麻湾,北起宝凤山,南至黑鹰山,四址分明,今为行政村。村落暗藏三龟九盖四门八窗。会生宅基处为一龟,瓜崖下为一龟,石节子为一龟;石节子场为一盖,高里崖为一盖,舍坡洼山脚为一盖,大沟里为一,老泉路为一,庙坪咀为一,老场为一,李家坪为一,堡子坡脚下为一;陈家门,老院门,石门下,杨门坟;八窗为入村之路口,如棱干场,雀院里,庙坪咀,大沟里,麻地下,大崖,大滩子,曹家坟。层次分明。
今村落以烂泥滩为界,东曰东关里,西曰西头子。东向依此为陈家门、老院、老院门、新院、庙坪嘴、李家坪、雀儿下(老泉路)、大沟里、李子棱干;东南大阳沟、石家子(崖台子);向南大崖下、麻地下;西南家套下、瓜崖、曹家坟、羊毛坟、杨家庙,过河石家山;向西老场、棱干场、马莲套;西北上果院,正北雀院里,东北高里崖。
村之年代史无可考,谱记辛氏族人自唐宋元明四朝移迁于天水西南林岱,迁八分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村之其先有曹、陈、李、杨、谢、蒲诸姓居之。辛氏自秦州城迁入,始居兴隆山对面之庄窠洼,后代曹陈而居是。相传昔曹氏有龙虎昆仲,官高位显而其母丑陋。曹龙曹虎省亲归来,其母欣喜而走,随从问何人,曹龙曹虎齐声答曰蛮女。蛮女即为奴婢,母闻之大恚,坐庙坪嘴而咒曰:“曹龙曹虎,死不得归乡。”曹龙曹虎惊惧而逃,直上宝凤山,骑倒旌折,从此一去不返。又传,舍堡二坡乃是曹氏命脉,不可断绝。辛氏欲夺而窃掘之,日掘数丈,曹氏见之而诀曰“长”,二坡即会天然生长如初。辛氏后人无法,趁夜掘,得芦根,粗若碗沿,斩之,血如泉注,沿雀院里、烂泥滩向曹家坟流去,言流入坟则气脉不断,流入天河则愈加旺盛。眼见即将流入曹家坟,突见一犬奔出,将血液尽皆舔食,曹氏遂绝。然则今之有曹家坟、曹家沟、陈家门、李家坪、蒲家川地、谢家阴湾诸地名,并有五荒地沟为其之祖坟,至解放前尚有其后扫墓。宝凤山有旗杆梁,每当雨过天晴,梁顶鲜红如旗,传为曹龙曹虎落马折旌者,可知也。今村之辛氏属牡丹岩川一支,为大四六房之后。大房有油复下、崖台子、烂泥滩三伙局。其中油复下曾收一螟蛉之子张氏,姓未更,民国十八年(1929)分出大崖张家。五房迁于游龙川,其田产后归庙产,即今赏赐地(石家山)八十垧。六房有崖背里、羊毛坟两伙局。其余均为四房之后,计有李家坪、陈家门、麻地下、棱干场、人物家、大阳沟、上果院等伙局。后自李家坪分出部子家、背后场、十字坪;自陈家门分出老院门、新院、家套下、雀院里、照碑下;自大阳沟分出石家子、雀儿下;自上果院分出大园子、梁背后;又自大园子分出皂效镇下寨子;自石家子分出皂效镇慕水沟。今之辛家山辛张王共三姓,其王姓来自邻村王家铺,仅有一户;辛张不分家,人口已逾两千。
庙川林产记
庙川林位于今秦州与徽县之舒家坝,分九沟、一十八壑、二十又四簸箕湾,纵横千亩,昔为秦州辛氏私产,今属秦州李子园林区。
秦州辛氏源自山东栖霞,汉文帝时赦授皇亲为臣,迁徙天水,武帝时获楼兰功,祖望陇西。始祖武贤公,宣帝驾下大臣,官至破羌将军、太原伊海将军等。子孙八房,迁于牡丹岩川、四门川、洮州辛川三川。
其兴隆山位于宝凤山麓,属牡丹岩川。地势寒苦,为大房、四房、六房之后,多闯口外、下四川者也。故至今有“过了嘉峪关,眼泪哭不干”及《下四川》之小曲。其中有兄弟三人,长能文,饱读诗书,通古晓今;仲能武,拳脚功夫,刀矛娴熟;叔务功,生吞五毒,杖责无觉。三人结伴远上青海取得盐巴,肩挑背负,直下四川,靠贩运糊口。其中伯最羸弱,平日所负盐巴多均于二弟代劳,然入川几千里路亦不能胜也。
某日至一山湾,其困乏,躺地不起。大弟不悦,愠道:“尔所负盐巴我兄弟代负,汝轻装而行,尚且如此,莫如让我等驮你不成!”兄强笑道:“你等二人留一人负盐,一人均出负我,我实实行不动矣。”弟生气道:“你平日奸懒,莫如耍赖也不可知。”兄笑道:“既如此,你只管驮我,我说王变你二人听何如?”小弟悦道:“如此甚好,就讲个三国。”大弟道:“不可,你真傻,不知他乃诈也。”小弟笑道:“二兄莫忧,弟今独负盐巴,只要长兄讲说古今。”大弟道:“此番不可,我二人先行,看他还藏奸。”说罢即牵小弟先去。
兄弟二人行半晌,回首望去,不见长兄归来。小弟道:“长兄定是困疲,今我等弃之不义。”大弟道:“小弟勿忧,我有一法,自可察其诈否。”小弟道:“你有何法?”大弟道:“我听老人说,乏与不乏惟尿可辨:鹰鹞者尿高声粗,如射如注;困乏者尿低声细,如滴如漏。”小弟乐道:“如此甚好。”
二人返身回来,但见其兄已移于树下,依木而憩,甚为悠闲。大弟道:“我知你在耍赖,小弟不信。这般到好,我等已前去甚远,还要返来迎你。”其兄笑道:“言笑晏晏,如兄如弟,其我之谓乎!”小弟急道:“长兄勿得意,今二兄有一法,立时可见你藏奸与否。”兄笑道:“士离三日,刮目相看。方才弟等仅别一时,莫非也要为兄刮目相看乎?”小弟道:“长兄,只要你依二兄吩咐。”兄道:“大弟,敢问得何人指点,竟能知我?”小弟道:“兄长只管撒尿,立时自见分晓。”
长兄正要撒尿,忽见俩童驱羊前来,其中一童指使另一童,要赶羊群于辛家坟园。长兄听得“辛家坟园”四字,大为诧异,未想这陇南旷地,何出个辛家,于是忙问其缘故。牧童回道:“此处名庙川,属徽县界,沿梁出河九道沟、一十八壑、二十又四簸箕湾林地,皆为辛氏所有,前方为其祖茔。”兄忙问辛氏人在何处,答曰无人矣。再问辛氏后裔,回道:“更不知迁于何方。”兄窃喜,打发走牧羊童,对其弟曰:“今庙川千亩林地皆辛氏祖产,亦可谓我祖产也,既此处亲房本眷不知所去,我等辛氏后人,自可继之,你二人以为何如?”二人道:“好是好,只是庙川与我,相距百里,恐他人不与。”兄笑道:“你二人平时不知帮我,区区几斤盐巴,尚不代负,今天赐恩泽,自不能消受。也罢,你二人先回,我一人凭凭运气,成则成,不成也就罢了。”小弟急道:“兄长大人不计小人过,你之盐,我一人负驮,我知你能办了此事。”兄笑道:“我也是跟你二人玩笑罢了,其实我亦无法。”大弟知是有意为难,便央求道:“兄长,是我之过,从今往后,只要有力气活,我全代劳,总该行吧。”兄笑道:“不是这等道理,实为兄无能也。”大弟知仍是有意为难,有些生气,可是无法,于是又求道:“眼前飞过五只苍蝇,你能知三只是雄二只是雌,今非小弟之过,你总得看小弟的面子才好。”兄笑道:“既如此,你二人知今日何日?”道:“寒食。”兄道:“既知寒食节,你二人只消如此。”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次日,辛氏大弟携小弟头顶香马盘,手执纸幡冥钱,来辛家坟园扫墓祭奠。庙川人见之,大感惊异。纷言辛氏绝后,来者冒名顶替,当缉拿入官。兄弟二人听知,并不理会。扫墓礼毕后径直来在护守家中,伸言辛氏后裔祭祖,并要继承林产。护守听知,自是不信。兄弟道:“天理国法,是我祖产我当继之,从今往后不得砍伐。”护守怒道:“我庙川众人皆知辛氏绝后,今炕眼门冲出个背枪的,是哪个营的!你定是某方刁民,来我庙川,欲要讹我等林地,还要硬说自己是辛氏后裔,想辛家是何等人家,必没有你等无赖之徒,你等还是放聪明点,自便!否则可别说我手下无情。”二人听知,欲要分辩,可护守不容分说,将他们赶出门来。
二人出得门来,无计可施,复欲闯入,这时护守召来村民,怂恿道:“今不知何方刁民,自称辛氏后裔要讹我等林地,我庙川人有保护的义务,乡亲们,此二无赖,不打不走,赶快拿起手中的锄头,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吧!” 庙川村民经此怂恿,纷纷拿起棍棒,向着辛氏二兄弟打来。
初,二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小弟护大弟,如老鸡护小鸡。彼折棍棒数十,二人寸步不让。小弟浑身血肉横飞,依然笑曰:“尔等只伤我皮肉,无伤我汗毛矣。”言罢纵声大笑。彼方气忿,举杖齐出,小弟不敌,扑地气绝。
庙川见出人命,大惊,急以凉水浸之,方醒。小弟睁开眼睛,依然面带得色,骂不绝口。彼复挞打,小弟仍不求饶,至气绝,彼复以凉水浸之,如此者三。大弟始才道:“你等打死我兄弟三次,我未点你一指头。何也?礼让三先。今礼数已尽,我当大开杀戒。”言罢,顺手拎一汉子,如老鹰抓鸡一般冲出门去。
辛氏大弟出得门来,如猛虎下山,三拳两掌,已伤彼数十。彼方望风而逃,其乘胜而前,打遍徽成二县无敌手。
二人得胜归来,诉其原委,长兄曰:“你二人伤庙川数人,彼必不服而起诉讼。你等但歇息,万事皆由我去料理。”未已,果有乡约传唤。
辛氏长兄来在公堂,先给县太爷施上一礼,之后不慌不忙道:“庙川辛家坟园,吾祖茔也。祖上林产凡九沟、十八壑、二十四湾,四址分明。吾辛氏后裔,始祖讳武贤公,大汉酒泉太守、太原伊海将军,赦封三品侯,其后有东魏之大德公、隋之世雄公、后汉之廉贞公、大明之金公,均循臣良吏。子孙八房,迁于三川。三川者,牡丹岩川、四门川、洮州辛川。今大、四、五、六房居于洮州、兴隆、付平、临颖;二房居辛沟;三房居于龟嘴头;七、八房居于石嘴、秦安。五房自兴隆而迁于游龙川,庙川坟茔及林产,属五房。今我兄弟三人,我为四房后,大弟乃大房后,小弟为六房后人,自兴隆山来,投亲认祖,未料庙川人绝我房眷,占我林产,又伤我兄弟。今谁是谁非,一目了然,祈请明公明察”。
那县衙接了诉词,见句句肯切,即着人察验。计庙川有辛家坟园、辛氏林产九沟十八壑二十四湾、兴隆山有赏赐地(五房田产)八十垧;洮州、兴隆、付平、临颖有大四六房,辛沟有二房,龟嘴有三房,石嘴秦安有七八房。凡是等等,尽皆属实,遂依律将庙川九沟十八壑林产尽皆判与辛氏三兄弟。
从此,庙川林产尽归秦州辛氏。今考之庙川实地,有上辛家和下辛家,辛家坟为将军坐宝帐的坟穴,左旗杆,右斗子,风水天成。上辛家更为富有,辛老爷乐善好施,相传其有一女,病殁后葬于辛家坟园一侧而冲伤坟脉,使得辛家衰落。然而至民国时,庙川林产仍由兴隆山、龟嘴头、辛沟三村经管,吾三祖父曾以经管者身份长居是处,直至解放后,方归公有,今属小陇山林业局。庙川林产自汪家沟一带,有上古场、下古场、黄土梁子、小崖下、草崖沟、上草崖、下草崖、洞湾里、花崖湾、棺材湾、阳棺材、阴棺材等。
又,三兄弟中长兄祖茔在瞒头咀,咀大瞒头,因而呼之,向山河湾家沟大顶自上而下有六咀,与喉咙咀、老鹰咀、羊粪咀合为九咀,此即“喉咙九咀,不敌瞒头一咀”,因此风水,出得能说会道之人物,验之于长兄也。此又为人物伙局之来历。(另一说为喉咙嘴、河湾大顶、杜家梁、庄窠洼、圆嘴坡、庙坪嘴、炸山嘴、风台嘴、胡麻湾老梁九座山嘴。俗谓九嘴皆大,瞒头最小,小者为尊。)
并,大弟世居烂泥滩,舍坡、堡子坡若倚,活坡洼、圆咀坡若扶,野木头湾、狼子鼻梁、棉花地梁成旗三杆;瞒头咀为鼓一面,左旗右鼓。震位王家墩高大雄伟,踏曹家沟、马家河、温家沟三河,饮饭半、凉水、阴山、鸭崖、周崖五泉。因地理之故,有武学之人,验之于二弟也。
小弟世居羊门坟,李子棱干若蜈蚣,天爷屁脸若蟒蛇,唐家地若蛤蟆,杨家庙若毒蝎,凉水泉若壁虎,成五毒,亦因地理之故也。
今考之人物伙局祖茔,瞒头咀葬五代而迁大坪洼,大坪洼葬四代而迁马莲套,马莲套有四代,为映、吉、万、开四辈,依次类推,彼长兄“人物”者,其时当在雍正前后,疑为辛公门下九十一代祖也。
胡麻湾地产记
胡麻湾位于我村与大柳树、马家窑村之间,昔日为荒草野滩,向无人经管。大柳树村呼为刘家湾,与我村争夺之。约在清初,我村孩童游戏玩耍时,不慎伤殒一人,遂以毡袄张穿尸身,以棒顶立于滩,犹如站立一般,并诱大柳树人继之玩耍。大柳树人不知底细,触之立扑,我村即要以该湾田地产权抵偿人命,大柳树人不与。
官府判曰:“人命关天,不可草率。今双方争执不下,死无对证,此事便也交天所断。何为由天者?今沿刘家堡往下滚巨石,石落处既为天断。”当是时,巨石沿梁滚下,哐哐当当,直入资水(今稠泥河),故沿梁出河几百亩尽归我村。
然大柳树人不服,二村纷争由此而始。初由牧童之口舌,进而至大人之谩骂,至打骂,愈演愈烈,并上什为二村之械斗。民国初期,大柳村人赂贿官府,复又据田产为已有,此举犹如火上浇油,使得二村之仇怨更增。大柳树人要田我村不与,我村耕种大柳树阻挠。你争我夺,不得不再起诉讼。
我村由辛寿山公主司,此人精奇门遁甲,人誉为活神仙,常在衙门行走。大柳树村由刘居仓主司,刘心眼活泛,最能察颜观色。其不惜重金而赂贿官府,再次将田产据为已有,并要追回前几年之农业收入。
某年月日,天水县委虎书纪携牡丹镇镇长王寿宗带兵入村强行执行公务,要没收我村财物,一进村西头辛国安宅院即命令手下上房揭瓦,当时国安母病危,他们亦不怜惜。我村民众大怒,辛双有公,当过兵,满脸麻子,人称麻班长,最是胆大心细;辛长才公,体貌魁伟,忠厚正义。二人挺身而出,与村人合力拒之。
初,王寿宗等入村前我村已有觉察,我村人商议可死缠硬磨,万不得已时可于院内放火示警,以彼等离开为目的。方是时,国安母请求不成,遂于院内点燃荞杆,立时浓烟如柱。张公(张茂才之父)见之,直奔崖台子上,边敲锣边大喊:“土匪进村了,快来救人!”村民听了,纷纷携棍棒而来。
人们奋勇而前,喊声不断。时有辛润巴公,盘了辫子,拉开架势,想要吓唬对方,明智而退。然大柳树人借官府之势,将润巴公打倒,我村村民大怒,时有辛占荣公,挥舞梿枷棍,向对方打去。霎时,双方混战一片。我村伤一人,大柳树村受伤者遽什至七八人。
王寿宗控制不了局面,落荒而逃。我村民众乘胜追击,王脱身不得,令手下鸣枪,此时我村民众已失去理智,对鸣枪置若罔闻,行为并更加过激。兵士大怒,终于边开枪扫射边逃走。立时,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终了,我村缴获官帽一顶,现藏于庙内。
解放初期,我村与大柳树村之矛盾始解,该湾田地以马家窑水泉为界,上部归我村,下部归大柳树村,至今依然。
今我村参与械斗者尚有健在者,家父今年八十有二,亦为参与者。他老人家常述此事,故而为之记。
2008年1月10日
分享按钮>>【辛氏家谱源流】辛氏家谱字辈排行汇编
>>【辛氏文化古迹】辛氏家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