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氏网新闻】关于如皋沙氏存疑问题之考证

    中华沙氏网 2013年5月24日 万家姓


㈠沙氏迁如一世祖为沙永
有关如皋沙氏世系的资料多认为如皋沙氏一世祖为礼九公礼八公,现考之此说不确。一世祖沙礼九及兄沙礼八其名不确。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第42页“如皋高氏族谱序”中有明确的说明“所谓某一某二者乃军繇尺籍之号,实非其祖宗之真名…”“其子孙追溯始迁为何人,已茫然不复记忆”。而崇明沙氏族谱明确记载说明迁如一世祖为沙永。沙永是远祖世坚公之八世孙(六世孙沙懿之孙)。沙永何时迁来如皋?来自何处?南乡族人多持是明永乐年间由苏州阊门迁来之说。元炳公所著《高氏族谱序》中也有明确说明。“沙氏始迁祖与高氏始迁祖同时迁来如皋定居;高氏世聚族而居,八户之邨鳞次而栉比,与吾族新老四房诸庄烟树相望也。盖高氏与我沙氏,同来自江南,同族处于县南乡,其世泽流衍多同至稽两姓谱碟讫始于乾隆,再续于咸丰,其时次亦无不同…,”另外,沙春建“汉族沙姓研究”第十三页中说高氏宗谱(1920年修)中说,如皋南乡高氏始迁祖高福三与沙氏一同来自苏州地区,诸说几全相同,应可信。再者,沙永是独户,与外甥范氏同来之说是可能的,但不姓沙。据崇明族谱载,沙永为沙懿次子沙轾之长子(即沙懿之孙),而沙懿长子沙轩无子,先由其弟沙轾次子网往嗣,而网又早夭,再由族人德润之子继往嗣,故沙永已成为沙懿之独嫡孙,沙永迁如,当无其他兄弟或近支族人同来了。
由次可知,如皋沙氏始祖为礼九公,礼八公之说,实属误传或猜测之误。


㈡沙氏一世祖沙永何时迁来如皋
据《如皋续县志-卷八》记载,沙氏十二世祖菊谭公的九世祖沙淳居于沙家庄,沙淳应为沙永四世孙。他生活在明正嘉年间(公元1506-1566)。其九代孙菊谭公生于乾隆三十六年,卒于咸丰四年(公元1771-1854)。又如城十二世菊谭公至二十世1987年生的沙庆(十五世可伊公之子亦名庆,为十六世,现居外地),其间八世,1771-2008共计226年,每代间隔(2008-1772)/8=28.2年,沙淳与菊谭公相隔9世(1855-1506)/9=27.7年,取二者平均为27.9年,即28年/代。沙淳为沙永四世孙,28*3=84年,从公元1506上推应为公元1422年,即沙永应为明永乐十九年左右迁如。


㈢沙永迁如之落脚点应为今之旧沙家庄
如皋县志记载,明正嘉年间沙淳居于沙家庄。沙淳应是沙永之嫡曾孙,如皋沙氏四世祖。始迁如皋之沙永为独户,故淳必为永公之嫡裔无疑。明正嘉时淳住处之成名为沙家庄,固因其为沙永落脚后繁衍数代族人聚居之故也。经我们多次在南乡探访,沙家庄不止一处,吴窑有沙兴庄即新沙家庄。旧沙家庄为沙永落脚之旧地无疑。


㈣散布如皋农村的沙氏后人及“沙四印堂”
如皋沙氏九世祖吟庵公(由乡迁城之第二代)生有十一子(见县志及志颐堂诗文集),除树榆公为如城嫡支仍居县城外,其他兄弟十人之后裔未见在如城,他们迁去何处?仅见县志载有沙树典及其四子熙綋,熙纯,熙纶,熙缙均为官(有的在外地),如城沙家堂名为“四印堂”,印于照明的灯笼上,为何用“四印堂”之名,据十六世凤藻公(文楼)告其孙云,此因沙氏先人有兄弟四人均为官之故。但查沙氏如城嫡系族人中并无兄弟四人为官之事,县志载“沙树典家居农村,但其一生多在城办公益事,并不常居乡间”,以此推论,沙树典与如城沙氏血统关系是比较近的,沙树典应为十一兄弟之一。“四印堂”即因其四子均为官而得名。
据沙春健所述如皋沙氏有关资料,如皋南乡之张庄,加力,搬经,吴窑等地之沙氏族人可考者多为十世之后,应为城居之沙氏衰微散居在农村之族人,而其中初迁之三代先人名讳多不可考。只有十二世祖之名讳,那么无考之九,十,十一世祖应是九世祖吟庵公,十世祖树X公,十一世祖熙X公,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沙氏族人,他们的九世祖与如城九世祖是同一人吟庵公,这是我如城沙氏与南乡族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八世祖绅襄公由农村迁城,九世祖之子孙又返迁农村,仅隔两代,并未远离,可见两地族人之密切关系。据县志记载,沙氏九世祖吟庵公曾以沙家圩一庄割赠他人,吟庵公(除留城的为吟庵公第六子树榆公外)对亲生的其他十子亦给予耕地生活,其中有个别不肖者变产挥霍而树榆公则出资赎田仍将其转赠兄弟以为生。可见吟庵公之其他诸子多散居于如皋南乡多处是事实。我们于2007年间往访南乡族人,南乡之沙氏族人似乎远比城里族人繁衍昌盛多多。其实两者是十之与一之比也。可惜,百余年来几经世事动乱,各地族人原有之族谱散失殆尽,使同祖同宗之亲人,数代之后无法相认祖宗名讳不详,根自何处,茫然无对,实可悲也。
据如皋中学地理老师沙渠来曾向人述及,他原居搬经冷庄,与如城沙元炳本系一族,抗战前每逢春节族人均赴如城沙元炳宅聚会,抗战爆发始止。由此可见,南乡沙氏及散居其他地区的沙氏,乃同一宗族也,这也算佐证之一吧。


㈤如皋沙氏并非一支
如皋沙氏现城乡约有千户,这千户并非一支,沙永是主要的一支,其后人繁衍甚多,是如皋大家族,分布在如城,石庄,吴窑(长庄),薛窑,长青,搬经,加力,张庄,小曙庄诸地。
第二支零星见于县志之其他七世(维字)八世(钟字)十世(树字)辈族人之上下世系。
第三支系通州迁如。据《续如皋县志-卷八》记载“沙声远,字包山,原为通州人,迁居如皋,依族人沙吟庵(沙氏九世祖)居颐园数十载。晚岁,吟庵割沙家圩一庄赠远,谢以诗。”据《崇明沙氏族谱》载,沙氏赴崇明时,另有一支族人赴通州。可见沙声远非沙永后人,这一支沙姓同宗不同支,当居在石庄附近沙家圩一带。
第四支见于县志卷八之如皋名人沙鼎(盱江,元调)及其子孙三代均为十七世孙沙壬列入如皋沙氏世系略述中,但只知他是七世祖屏北公(维镛)之从侄(县志载其文为沙维远)曾疑为“礼八公”之后(现已否定)曾筑幻影庐于如皋城西(见“诗文集”154页“篁韵草堂图歌”)其子六(现知其五)汉鲤,汉鳌,汉缨,汉仪,汉光,孙三,曾四均记于“世系略述”中,其后裔已不详,应散居于如皋南乡各地。另有诗文集中元炳公称之为“五世从祖”之实斋公亦为当代文化名人,筑江上草堂于石庄,但未见有上下世系之记载。其上世是否是四世淳公?其子孙是否是盱江公一系,亦极有可能,因均为如皋之文化名人也。
另有一支沙氏,信伊斯兰教(回族)。据《崇明沙氏族谱》记载可知:“彼西教乃唐时回纥之后,自元人入侵我国疆,其向化归顺者相率入于中土,为沙姓。”据云此一支从江阴迁如,该支沙氏同姓不同族,散居于如城,大约有七八户。

㈥新,老四房庄
《志颐堂诗文集》之“如皋高氏族谱序”记“高氏世聚族而居八户之村,鳞次而栉比,与吾族新老四房诸庄烟树相望也。盖高氏与我沙氏,同来自江南,同族处于县南乡,…”
而现实情况吴窑镇东至今有四房庄存在,但问及沙氏族人,有无新,老四房庄之说,皆茫然。提及四房庄名称之来源则虽七十余岁之长者亦不能说清。调查中有两说,一说是沙氏四房聚居于此;一是说兄弟四人,排列老四直居于此处,其他兄弟三人另居他处。大多人持后一说。笔者认为,四房庄的历史已比较长,居者应较有声望。查阅县志,沙氏先人中较有声望的是沙氏十世祖定斋公(树榆)是吟庵公第六子,生于康熙43年,他的其他十兄弟成人迁乡应在雍正末年或乾隆年间,有兄弟四人同居一隅而成名为“四房庄”是很有可能的,这大约应为老四房庄。也有可能是吟庵公之第四子独居该处而为老四房庄。据县志记载,沙树典的四个儿子熙綋,熙纯,熙纶,熙缙均为官。他本人室家在石庄,但终岁在城无安处,因其四个儿子同时为官,故其在石庄(地区)之住处,得名为四房庄(新)也是很自然的。按此推论新四房庄之成名应在乾隆10年之后(1746年)斯时树典公40岁左右。沙树典四子均为官,故我如城沙氏堂名有“四印堂”之称。如城沙氏照明灯笼上印有大红字“四印堂”即为佐证。如城沙氏先祖父楼公曾告知后人堂名之由来,即因兄弟四人同为官也。元炳公辞官之后改堂名为“志颐堂”以表明志向,不在意于官场,而归乡颐心养性,以此避俗人之纠缠。
“四印堂”之堂名,四房庄无人知晓,这可能是年代久远之故。据上所叙,四房庄应存于清雍正朝之晚期1735年,或乾隆初期,沙氏为十世,距今已二百余年矣。加之族谱失传,故四房庄族人无人知晓在情理中。四印堂文得名,缘于乡居之沙氏兄弟而如城族人沿用此名。可见两者为近系也。

㈦老六房
旅台沙壬先生所撰《如皋沙氏世系略述》中,云及沙氏十二世祖菊谭公生有六子(即六房)。此说有误。老六房实为菊谭公之六孙,即长子晴溆公(讳鸿钧)之二子绍基,瀛仙二公;次子镜秋公(朝议)之四子,平斋,达夫,占梅,虞轩四公,共为六房。
菊谭公是如皋沙氏中兴之祖,朴实勤俭,主持六房共炊,“盖不忍以分而费也”。沙氏“六房共饮”曾被颂为“节俭美德”之佳话。


㈧沙懿应为世坚公六世孙
崇明沙氏族谱中述及关于沙世坚与沙懿之间的关系,可有三种理解。
(1) 沙懿是世坚公之四传玄孙;
(2) 沙懿是世坚公之曾孙;
(3) 世坚公——沙懿之间有四代失传。
这几种说法,当然只能有一种是对的。到底哪种说法对?
我们认为应该是第三种,而且对这种说法必须有准确的解释,世坚公与沙懿两人之间有四代失传,即沙懿是世坚公的六世孙,中间二,三,四,五世失传,第六世为沙懿,这是四传代阙的准确理解。根据这一推算,如皋一世祖沙永是世坚公的八世孙,其祖父沙懿是世坚公的六世孙,如皋七世祖屏北公应是世坚公的十四世孙,现在如城的沙氏二十世孙,应为世坚公的二十七世孙。这说明了自南宋高宗1127年至今的880年间,沙氏家族不只是20世左右,而是已传了27世。现如皋所流传世代是以沙永为一世祖起算,故为20世。辽宁沙春建的“汉族沙姓研究”最后提出“如皋沙氏自宋宜州(即世坚公)始,至今不超过20世,时间跨度800余年,似乎缺了好几代。”这和我沙氏大族,子孙繁衍相矛盾。而我认为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由远祖世坚公与其嫡裔沙懿的关系上不明而生,后人大多按崇明族谱之说,如沙懿是世坚公之曾孙,但曾孙应是自己三代后的子孙,而“四传代阙”确实是说明两者中间失传了四代,也就是第五代为懿,就是世坚公的六世孙。失误的推算,出在上代,其影响就波及以后世代推算了。
又沙世坚在南宋高宗时,已是一个成年或壮年人,故他是出生于公元1100年
左右,沙懿于元代任江西行省左臣,应在公元1260年(元世祖至元元年)以后,故沙世坚与其六世孙沙懿生存之间相距160年以上(1100-1260),160/6=27年/代,是符合一般传代情况的,这就反证沙懿应是世坚公六世孙而不是曾孙。


㈨与如城族人有显著密切关系之南乡沙氏世系
南乡沙氏与如城沙氏当为同族,沙元炳在《志颐堂诗文集*篁韵草堂图歌》注中称,居于石庄的实斋公为五世从祖(实斋公在石庄筑江上草堂;八世从祖元调公在城西筑幻影庐)。实斋公他不是如城支系的嫡先祖,但不排除是四世祖沙淳公的另一嫡子。其后裔可能是七世维远公(君翊,八世盱江公之父),见县志卷八
沙元炳在《志颐堂诗文集*清赠奉直大夫沧柱沙公墓志铭》一文中曾记载一支完整的世系。沧柱公名登州,字沧柱,如皋石庄人,殇于清光绪丁末(三十三)年。沧柱公曾大考(曾祖)熙文,大考(祖父)培第,考(父亲)锦恬;公子元烺,孙寅生。沙元炳应元烺之约撰墓志铭,自称“族子”(族侄)。这说明这一支是如城沙姓近支。元烺应与沙元炳同辈(十五世)。石庄这一支系应为十一世祖熙文公→十二世祖培第公→十三世祖锦恬公→十四世祖沧柱公→十五世祖元烺公→十六世祖寅生公。此系可能即十世树榆公迁乡诸兄弟之一。
笔者从薛窑沙氏族人中找到一方神主(祖宗牌位),镌“先考沙公锦波府君,在年七十九岁…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三日卯时寿终”。沙锦波属锦字辈,当与锦恬公同为十三世祖,与如城系十三世祖晴溆公同辈。
如城十世祖树榆公生有四子(见篁韵草堂八世藏扇记),而“如城沙氏廿系略述”中,仅提及熙忠公(无后),熙惪(馨斋)公,其他二子未提及。其他二子是否在农村安居?如是这样,那么熙文公是树榆公的其他二子之一是极有可能的。


㈩沙氏之堂联
如皋南乡沙氏最常用的堂联是:
“汝南世泽 蓟北家声”(四房庄,薛窑沿袭至今)
另有:“汝南望族 东莞华宗”
“宜邑使君 素称骁勇
  云州节度 独著战功”


㈩㈠关于如城沙氏老长房十四世祖绍基公生卒年月失传之考证

(1) 志颐堂诗文集78页“伏生先生墓志铭”:“先生生三岁而孤”。伏生公为绍基公独子,生于清咸丰六年十月(1856年)故知绍基公是卒于1858年
(2) 十四世祖瀛仙公生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他是晴溆公次子,为绍基公之嫡弟,故绍基公生于1828年之前。
(3) 十七世孙沙旦生前曾口述绍基公早逝,年仅31或32岁,故公应生于1825~1826年,享年31~32岁。


资料整理:十八世孙建华
邑人冯际虞
电脑录入:二十世孙庆
联系方式:0513-87535822(家座机)
13584740365(沙建华)



分享按钮>>【沙氏家谱源流】如皋市如城沙氏世系简表
>>【沙氏家谱源流】温州沙氏宗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