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冢,即荆轲之墓,是战国时期的义士荆轲的肉醢冢

    中华荆氏网 2008年12月20日 网络


荆轲之墓
荆冢,即荆轲之墓,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义士荆轲的肉醢冢。原址位于丰县便集之东,现已泯于西支河南岸。今日之便集村,就是由荆冢村演变而来。
公元前247年,13岁的蠃政登基为秦王。自他执政以来,采用远义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相继攻占了韩、魏等国,继而欲引兵攻燕。当时的燕国为了表示臣服于秦,曾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由于太子丹不满秦王的傲慢和残暴,伺机逃归于燕国。他回国后,结交了当时人称“天下第一剑客”的荆轲,欲派他假和谈名义去刺杀秦王。荆轲本是卫国(今河北省易县)人,游历于燕,被太子丹尊为上卿,并将其妹明仪公主下嫁于彼。经过缜密筹划,于秦王政20年(公元前227年),荆轲携同助手秦舞阳,带着秦国亡将范於期(即范无忌)的人头和燕国的督亢(今河北省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作为进见之礼,到达秦国。
秦王接见了荆轲,先对范於期的人头验明正身,即命其将地图呈上。荆轲在指点地图之际,“图穷匕见”,急刺秦王,秦王惊起,指袖避开,左右绕柱,一时危急至极。在太监赵高的提示下,才想起拔剑相博。荆轲孤身奋战,被人用白粉迷了眼睛,左腿被剑削断。荆轲不临危不惧,猛掷匕首,将秦王钉在屏风之上。这时,秦王的卫士蜂拥而至,将荆轲乱剑刺死。秦王为儆戒敢于反秦者,遂将这位”天下第一剑客“的尸体剁成肉酱,分埋于所辖各地。
千里沃野皆神地,独见丰邑最有缘;烈士坟前必添新土,英灵万古驻汉园。其实,在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葬醢于丰地,不言而喻,是针对刘邦而来的。但是,正如构筑厌气台一样,都是徒劳的,历史的车轮是不容逆转的,只是娥墓固之侧隆起的这座荆轲冢,倒给小小的便集村增添了一处令后人凭吊的历史古迹。它曾一度更名为荆冢村,1935年开挖西支河的时候,始将荆轲冢掩埋于南岸堤下。据村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年,村东尚立有一座古碑――“太阳碑“,碑铭记载着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及荆冢村的由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我们踏着沾满露珠的秋草,再去寻觅历史的踪迹时,沉默的土地似乎在告诉:沧桑易变,正气不泯,只有为拯救劳苦大众而英勇献身的壮举才能升腾起永远不落的光环。




分享按钮>>中华荆氏网------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爱民:青年作家,甘肃省泾川县人--当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