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文化古迹】陕西高句丽人盖姓遗迹
- 中华盖氏网 2017/1/11 14:28:48 网络
来源网络
陕西高句丽人盖姓遗迹
1.永寿县永泰乡车村北魏造像碑记载的高丽人20世纪80年代,在永寿县永泰乡车村发现一通北魏神龟三年(520)造像碑1,侧卧于地上,作为磨石和磨镰刀用。碑高162、宽63——65、厚15.5厘米,浅灰绿色砂页岩质。方形双螭首,正面上部有一圆拱小龛,两侧各刻供养人一个。下部第一段题邑师晏僧定等人名及地名,第二段为宗教官题名,第三至六段为邑子题名2。在67个题名中,盖姓和车姓最多,盖姓27人,车姓19人,另外为彭、孙等姓。还有高丽似先氏4个,分别为似先鲁仁、似先仵明、似先志郎、似先睹仁,唯似先鲁仁之“似先”二字已损,但痕迹尚见。由于风化和磨损,碑侧有些字迹不清。碑阳面发愿文11行,满行14字,书法简率质朴,多汉简笔意。碑存永寿县文化馆(图一)。
2.黄陵县双龙乡西峪村西魏造像碑记载的高丽人1982年在黄陵县西约50公里的双龙乡西峪村北的山坡上发现一通西魏大统十四年(548)造像碑3,碑质为灰绿色,表面黝黑,残高104、下宽50、厚14.5厘米。四面造像,除菩萨和发愿文外,还有许多供养人的姓名。由于日晒雨淋,残碑的文字虽有残损,然而从这些供养人的姓氏上看却负载着民族史的信息。其中姓氏最多的是似先氏,共11个,其次是盖氏,有5个。其他除牛姓2人外,杨、王、赵姓各1人。似先氏为高丽人姓氏。《通志》卷二九氏族五《诸方复姓》“似先氏,本高丽余种也。唐武德中右骁卫大将军似先英间。”又据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一引《后魏官氏志》“似先氏改为似氏”。同书卷二二“似先氏,高丽扶余种也。唐武德中,有右骁卫将军似先英问。又陈儒传荆南监军朱日文攻杀节度使段彦暮,僖宗遣中人似先元锡慰抚之。又李训传,训尝遣中人似先希逸按边。”《通志》与《古今姓氏书辨证》同为宋时编著,但记载有别。前者称似先氏本高丽余种,而后者称为高丽扶余种;前者称唐武德中右骁卫大将军似先英间,后者称唐武德中有右骁卫将军似先英问但《古今姓氏书辨证》所引李训传则应为《新唐书》卷一七九《顾师邕传》,李训尝遣似先义逸等按边而不是似先希逸按边。由此可见永寿县永泰乡车村北魏造像碑所载的似先鲁仁等与黄陵县双龙乡西峪村西魏造像碑中的似先仵明、似先志郎、似先难及等人应为高丽人。盖氏为一源远流长的汉族姓氏。《姓氏辨证》云:“齐大夫食采于盖,以邑为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卢水胡人也有盖姓。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卢水胡人盖吴领导胡汉人民起义于杏城(今黄陵县)。此外高句丽有盖氏,《魏书》卷一三《孝文昭皇后高氏传》“司徒公肇之妹也。父 ,母盖氏。凡四男三女,皆生于东裔。高祖初,乃举室西归。”同书卷八三《高肇传》“文昭皇后之兄也。自云本渤海 人,五世祖顾,晋永嘉中避乱入高丽,父 ,字法 ,高祖初……入国。……肇出自夷土,时论轻之。”由此得知高氏出自高丽,盖氏与夫同时归魏,盖氏亦可能为高丽人。唐初高丽的莫离支盖苏文或云盖金即是一例。似先仵明、似先志郎、似先难及等氏造像碑主要是高丽人似先氏及盖氏为主的多民族人氏共同建立的,其时,这一带应有相当数量的高丽人居住。 黄土高原上这支高丽人什么时代、从什么地方移居中国腹地的黄土高原上来的呢?根据史籍记载,西晋永嘉乱离,二京倾覆,战乱频仍。中国北方出现了许多地区政权,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十六国”时期。各个政权的霸主为壮大自己的力量,掠夺人口成为足兵丰食的唯一来源,所以人口被迫迁徙就极为频繁。就在这时有许多高句丽人被掠夺到黄河中下游地区。鲜卑慕容于永嘉初(307——312)在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割据,自称“大单于”,太兴初(318)俘高句丽众千余家到棘城。“高句骊将如奴子,居于河城,(慕容) 遗将军张统掩击擒之,俘其众千余家。以崔寿心、高瞻、韩恒、石琮归于棘城”(《资治通鉴》卷九一《晋纪》一三)。慕容 第三子慕容皇光继立后,始称燕王(337), 史称“前燕”。前燕于咸康七年(341)迁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又掠夺高句丽男女五万余口于龙城(《晋书.卷一百九《慕容皇光载记》》。前燕起于辽西,随着势力扩张已达黄河流域,都城又由龙城迁都蓟(今北京市)和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原先被前燕掠夺的高句丽人也当由棘城和龙城迁到蓟和邺。前秦苻坚灭前燕,曾迁燕主慕容日韦及燕后妃王公百官并鲜卑四万余户于关中,处乌丸杂类于冯翊、北地(《晋书.苻坚载记》)。这诸杂夷之中是不是有高句丽人,史无明载。但明确记载迁高句丽人于黄土高原是在公元4世末,北魏灭后燕。“天兴元年(398)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役三十六万,百工技巧十余万口,以充京师”(《魏书》卷二《道武帝纪》)。按北魏出兵太行山东始于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这一年北魏袭幽州,围蓟并攻占并州,接着攻中山,降冀州,又次年攻取邺城,三年之间取得了山东,所以迁徙山东六州吏民及徒何高丽杂役三十六万百工技巧十余万口充京师。这山东六州与历史上通常所指的山东不同,因魏人用兵于后燕,仅据有黄河以北各地,则此山东六州应当在黄河以北,即指太行山东西的中山(司州)、冀州、幽州、平州、并州、雍州(山西长子),实际上主要是后燕的土地和人口,而后燕京城邺及领土内的高句丽人仍是前燕时掠夺而遗留下来的。这三十六万应为三十六署(见《魏书.道武帝纪》注,中华书局1974年版)。需要说明的是天兴元年(398)一月迁徙六州吏民等以充京师,当时北魏的京师是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其年七月才由盛乐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但无论是盛乐拟或是平城均在代北。可能就是这一支高丽人在北魏到西魏时期由山西大同辗转迁移至今陕西的富县、洛川、黄陵、永寿一带,与当时这里的鲜卑、匈奴、羌、氐、汉等民族杂居,共同从事着农业生产。 黄陵县似先难及等氏的造像碑原竖于西峪村北约50米台地上,当地称“柏树峁”,属子午岭南部的桥山支脉,在古代森林要比今日茂密,宜于各民族的农牧生产。永寿县永泰乡车村处于永寿黄土梁上,实为子午岭南端延伸之黄土梁。至于这支高丽人具体迁徙路线、人口数量以及去向,尚待进一步研究。
3.西安市灞桥区务庄出土高丽人似先义逸墓志1993年,西安市东郊灞桥区务庄乡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盖佚。志正方形,边长88厘米,四周刻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图案,志文行书,凡40行,满行39字。从志文推知墓主人为似先义逸,生于唐贞元十一年(765),卒于大中四年,年六十五岁。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