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家谱源流】古滕盖氏源流

    中华盖氏网 2017年2月6日 盖永德


 

盖林曾给我发来了一些古滕盖氏族谱的图片。我看了一下,这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一个家族传说,西盖村旧茔墓道碑,重修序,魏郡考,还有盖字三音。以下谈谈我的看法。
在古藤盖氏族谱里有这样一个传说:
吾始祖讳亨宗,与胞兄弟讳亨祖,不知孰长孰幼,不敢忘(妄)定,故以兄弟二字浑(混)之,俱入军籍。恐后世军累子孙,推委虑两军贻害一支也,将姓之一字,分为两念。一读甘字韵入声,一读该字韵去声。其后果如所虑,我先人因军之害,躲避异域,代不乏人,其仅存者,惟吾亨宗祖之后一小支耳。凡在外寄居,从甘韵入声者,亨祖之嗣也,从该韵去声者,亨宗之嗣也。

传说中提到军籍,军籍就是军户的户籍。军户即为中国古代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家属的户籍隶于军府﹐称为军户。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准许不得脱离军籍。北魏军户亦有用俘虏充当的。宋朝将应募充军的人户称为军户﹐军士年老退伍后除籍。军户制度在元﹑明两朝最为完备。至于军户最早在中国什么时间出现的,目前还不知道。

这个传说大意是,哥两个都是军户,因为战乱,怕家人后来受害四散,不知道谁是谁的后代,为了将来能够分清哪些人是哥哥的后代,哪些人是弟弟的后代,将姓念做两个音,哥哥一个音,弟弟一个音,后来果真受害,后代跑散了,只存一小支。凡是跑到别处的,根据读音就可知道是谁的后代。这个传说很有意思,可以作为盖字变音的一个来源。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

在古滕盖氏原序里还写道:
康熙十九年正月初五日,亨宗九代孙,名中节......


西盖村旧茔墓道碑:

“水之有源广而为江汉,尚朝宗也,人之有祖大而为宗族,宜报本焉。推其报本之诚,莫非奉先之孝。汶南盖氏,溯夫乃祖,讳宽饶,由炎汉之朝,来宅兹土,其先青州临淄邑人也,家世传笏,纡青托紫者,历有之矣,莫可殚述……”


可知盖村居住的盖氏,汉时来这里居住,他的祖先在山东临淄居住过,家世传笏,纡青托紫者,说明历史上出过很多当大官的。


重修序:

“粤稽吾族,上自炎汉,世居滕邑……越及宋季元初,祸变踵起,阖族奔散,不知其方,惟一小支,潜寓阳温,繁衍颇盛,至初,又遭兵火,历代谱牒荡然无存,幸有中节祖叙其大略……”


可知到了宋朝末年,元朝初年,战争使盖村族人四散逃命,有一小支,在阳温躲藏繁衍下来,阳温就是今天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阳温,和一代帝师王东槐所住的盖村是一个镇。其他的都不知道哪去了。后来又遭兵火,谱牒无存,幸有盖中节知道一些内容。

不知今天阳温是否有盖氏族人,如果有,那么他们就是盖村盖氏的后代。如果有,就说明在山东一直有没去外省的盖氏族人。
盖中节前面已提到,是康熙年间人,为古滕盖氏家族传说的始祖亨宗的第九代孙。


中节是亨宗的第九代孙,从康熙19年往前大约推算,9代人大约250年,大约是公元1430年前后,亨宗和亨祖,是为明永乐至宣德年间人。
这个传说可以作为家族文化传承。
盖字又出来一个音,甘韵入声。很接近奄。我不懂古汉语,也不懂山西河北方言。该韵去声应该是gai。
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分别读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些方言有入声,入声字一般比较短促,有时还带辅音韵尾。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晋语受中古汉语(隋唐时代)的影响,加之地理相对封闭而保留有入声。汉语调类之一,以塞音(p、t、k)结尾,发音比较短促。北方地区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也有许多地方还保存入声。太原方言,合并为一个喉塞音[?]
大约推测一下:根据入声解释,甘字韵,多半是四声。音gan。接近ga,因后面发音短促,n的发音可能听不出来。所以初步判断是ga。


古滕盖氏源自山东盖村,这个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说明战国时就有盖氏族人在那里居住,并且以盖氏命名。村里有两家知名的姓氏,王氏和盖氏,但没提到两者有什么关系。王氏介绍里也没提到和盖氏有什么关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的盖氏族人,自认为是盖宽饶的后代。

据盖庄盖立翰介绍,祖辈传说盖村以前有盖氏,后来可能是因为犯了灭九族的大罪,盖氏族人所剩无几,后有随娘改姓王氏,所以自古当地盖氏和王氏互不通婚,自认一家。

古滕盖氏族谱里有魏郡考:

盖司隶,魏郡人,汉郡国志,魏郡属冀州刺史部,高帝时置在洛阳东北七百里。

而滕之隶徐州部者,当在今县治之东,南并兰陵,北并邹,皆是邑也。盖村孤悬邑之西隅,则冀值其北,魏值其南,则汉之魏郡适隶其中矣。
据族谱记载此文出自县志。
魏郡在洛阳东北700里,而盖村以前隶属徐州管辖。那个导演说盖村属盖邑,盖村和盖邑相距200公里,盖邑能那么大吗?古代可能有那么大。战国时期人口在2000多万。地广人稀,不像今天。

西盖村旧茔墓道碑:

……汶南盖氏,溯夫乃祖,讳宽饶,由炎汉之朝,来宅兹土,其先青州临淄邑人也,家世传笏,纡青托紫者,历有之矣,莫可殚述……”

……宋之季年(1126年,宋钦宗,年号靖康),有孙讳(盖进)进者,始以戎事起,建殊勳,外彰勇武,内韬雄略,朝廷知其忠鯁,委以郡政,为国藩垣,既而命出阃外,配金印,横琱戈,镇守穆陵,值本朝兴师,相为勍敌,虽尽臣节,罔顺天心,拒逆弗从,至于俘馘,军旅欷歔而遁,噫,夫是经兵戈未偃之间,本之族系荡析离居,莫知所在,守邱围者,百无四五矣,昨于皇统二禩(1142年,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即南宋高宗时)(缺)东之裔孙,讳选(盖选)者,……奉东茔之祀者,十有六家焉,其曰信(盖信)者,选(盖选)之族孙,初(盖初)之宗侄,昆季二十二人焉,信(盖信)与兴(盖兴)之子父,少而醇笃,暮年学浮屠教,绝嗜欲,不忮害,不贪求,何适不臧乎,余之伯仲洎乎嗣续,振振然,绳绳然,力田起家,咸善守成,他日不无必复者矣,由祖先之勳烈,致之而愈久,可谓积善之家,有余庆也,既葬新茔于兹,迨四世矣,虑先兆久而无证信,一日,语其诸弟诸侄曰:宜刊石以誌新茔,叙祖宗之明德,述先人之宗兆。族人欣然而相谓曰:斯识何其宜也。于是令工砻石,向余求誌,余愚懵,承斯族,以是嘱之,余忝邻里旧姻,稔闻其说,遂从其言,而直书其实,仍诠次家谱于碑阴,俾后世云仍春秋洒扫之际,而识宗祖之坟墓不远,知先世之令闻愈彰,盖之族人是孝,有始而有终也,诚报本之至欤。

乡贡进士奚拱宸撰并书篆额

峕(时)

成安岁次庚申(1200年金章宗完颜璟)大凑下休裔孙信(盖信)并诸弟诸侄同立石。

古滕盖氏先人记曰:斯誌本非佳搆,录之以存吾族之来历可也。

 

在古滕盖氏原序里还写道:
康熙十九年1681年正月初五日,亨宗九代孙,名中节......


重修序:

“粤稽吾族,上自炎汉,世居滕邑……越及宋季元初,祸变踵起,阖族奔散,不知其方,惟一小支,潜寓阳温,繁衍颇盛,至初,又遭兵火,历代谱牒荡然无存,幸有中节祖叙其大略……”

 

同治六年1867年,古滕盖氏15世孙,盖琢旃说,…….咸丰十一年1862年,三月初八日,捻匪数十万众,如潮而来,横行滕境廿余日,焚杀虏掠,惨不可言,…...在阳温插铺肆恶尤甚……

民国11年1922年,十七世祖少韩公……

于国初1952年冬商讨续修家谱……

1963年又续修家谱…….
1991年续谱......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1200年立的石碑,上面记载,汶南盖氏,其祖先是盖宽饶,到了宋末,有后代叫盖进,抗金殉国,1142年,盖选从新安葬了祖先(应指盖进),后来在盖信的组织下,立石碑。后来古滕盖氏做族谱时,把碑文记在了族谱里,并记录说:斯誌本非佳搆,录之以存吾族之来历可也。可见他们是承认这个碑文的,也就是承认盖宽饶,以及后来的盖进,盖信等为其祖先的。

1682年,盖中节做谱。

后来在重修谱序中提到,“粤稽吾族,上自炎汉,世居滕邑……越及宋季元初,祸变踵起,阖族奔散,不知其方,惟一小支,潜寓阳温,繁衍颇盛……”

这里就提到阳温。

同治六年1867年,古滕盖氏15世孙,盖琢旃说,…….咸丰十一年1862年,三月初八日,捻匪数十万众,如潮而来,横行滕境廿余日,焚杀虏掠,惨不可言,......在阳温插铺肆恶尤甚……

这里又提到阳温插铺。

直到1963年,还在续谱。

这说明古滕盖氏族谱,就是阳温盖氏族谱。他们祖上曾在盖村住过,后来战乱,逃到阳温。直到1963年还在做谱呢。1991年继续 续谱。

盖林说他们的祖先是北宋末期的盖进。

那么古藤盖氏的发展历史就是这样的,起先居住在青州临淄邑,到西汉盖宽饶时期,来到滕州即今天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盖村,后来由于“宋季元初,祸变踵起”从盖村逃走,在滕州市滨湖镇阳温插铺躲藏繁衍下来。

 


分享按钮>>【甘氏文化古迹】沈阳甘氏忠果堂家训
>>何氏讣告|石狮籍福建篮坛首位入选中国国家队运动员何仁义辞世 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