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家谱源流】 盖氏支谱序

    中华盖氏网 2017/4/18 10:07:49 盖竣然


 

盖俊然提供:

公元二00四岁次甲申正月,借阅族兄寿云珍藏的盖氏族谱,捧而读之,见案卷之浩,支派之繁,历次修纂之曲折艰辛及过去襄事者之勤劬与所耗心血,不禁深为感动,非语言所能表达。我十五世祖  兆生公曰:﹃木有本,水有源。祖宗,其本源也;子孙,其支流也。﹄为使后世子孙不忘本源,兹将我们拜读盖氏族谱一得之愚,为后世追流溯源及没有亲睹族谱或虽睹而未曾细读者提供一二参考。
一、盖氏族谱之初纂
   据盖氏族谱记载,我始祖  演公迁入莱阳,卜居凤翥山阴。(即现在的山东省莱阳市姜疃镇凤头村)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嗣后又四世单传,(二世祖政配潘氏万氏,生七子,长忠,佘俱无考。)宗祧之不绝者仅如一线。至五世分为二支;六世分为四支;七世分为十六支。(见附图示)耕读为业,勤俭承家。迨后所生日繁。而左右村落多为盖氏子姓。支支荣盛,根固枝茂。但世远年久,派分支蕃。我盖氏一族散处十甲者,多经年不接矣。如无谱以统之,则日远情疏,将一本之亲不明,同源之谊弗笃。我列祖列宗每引为憾。我十四世祖  范公,清顺治甲午(公元一六五四年)乡试中举并名列前茅;乙未(公元一六五五年)进士。(莱阳县志第六册人事志,人物,科第,第七十页载:盖范姜疃甲午亚元乙未进士)敦宗睦祖之志不禁勃然,并致力进行。商确合社分各甲;众姓为庵下;合盖氏一姓为庵上。(据县志记载,莱阳明初属莱州府,洪武九年即公元一三七六年改属登州府。清初沿明制,莱阳城区划六个坊;乡村划十四个乡;辖一百三十五个社。本乡叫凤山乡;辖九个社。本社叫庵里社。)居虽各村。而因差役转换,所以同宗支人经常聚会。共同当差则犯名知避;经常聚会则长幼知序。只有这样才不至族远莫辨而漠然不相互关心。事既竣,又向族长言曰﹃今日虽一时合聚,他年未必不割裂。待我任后,必聚同族合集一谱,使宗辨支明,百世永赖焉﹄岁次己亥,(公元一六五九年,)赴京师抽选。敕授福建省建宁府建阳县知县。孰意率众赴任,行临闽界,暴疾殒命。无缘报君思,亦不能睦吾族,修谱之说竟成虚语矣。此后不数年,果分各甲当差,支散宗离。我十五世祖兆生公承先父敦宗睦祖之志,欲总修一谱,各藏一册,使族人展卷一览,百世同源,亲睦之意悠然而生。不想次第尚未编辑清析而精神已耗,年逾六旬,志为病阻。姑约略辑之,嘱其次子濂,继前人未竟之志,将族谱修成。                                    
   至康熙四十年间(公元一七0一年),族人劈甲,丁徭并入税赋。无论支派远近亲疏,但据住址划分,税粮各输。于是遂有庵南北;庵东西;庵中内外等名,而族属大紊矣。族人到门,老少存没,都不復识。一再传后,何世糸之有?!我十六世祖濂公遵先志,毅然以修纂族谱为己任。欲大合支谱,汇为一编。雍正改元之旦(公元一七二三年),濓公诣南楼(现盖京涛居住周围)。谒神主,幸睹十二世族祖 盛贤公北五支草册一卷。虽虫鼠凋残,而征诸谱轴,先世支序颇详明不紊。若南五支也有留心人手录一册,位次秩然,岂不更令宗支不坠?!而惜乎其竟无也。於是,濂公搜传轴;拾故本;询白发;征疑信。遂稽而遂志之。历尽艰辛,奔波於各地。自故里以至徒居,共计百有余村;村村而考其端委。由始祖以迄曾玄,合算一十九世;世世深究其源流。至于那些支派缺失者,也不遗之。谱外而列之篇末,待将耒考证祥明再为续入其流。寓居异县虽不能详察,也将传闻志之。纂修既成,其胞弟(我十六世祖  公)欲捐金刊印,以传后世。夫何此议方兴,其胞弟又亡。真乃一波三折。料想物成有时。更望世世子孙续而补之。

二、同治庚午之刻
   吾盖氏族谱肇修於十二世族祖 盛贤公;十五世祖 兆生公;十六世祖 濂公。合族宗支赖以不淆。后来,十七世族祖日增公倡议建宗祠(奉先堂),欲刊印盖氏族谱,有志未及。命其子琢章按旧谱续而修之。咸丰辛酉秋(公元一八六一年),捻匪扰境(县志载,捻军於一八六一年九月十四日至廿日在赤山高格庄大夼姜疃一带活动。与谱书记载同)。先祠(奉先堂)毁於兵燹。幸宗谱预藏地窖,未为灰烬。若非琢章公保护之力,恐支派既紊而误。以误传,后人有欲修而无从修者矣!
   同治癸亥(公元一八六三年), 琢章公聚众重修先祠。又惧族谱年久易失,於庚午春(公元一八七0年),将未及刊印之族谱组织人员校对详明,佣工镌刻至秋九月,谱牒成。(自雍正元年纂修成帙至同治庚午付印,经几代人努力,历时近一百五十个春秋)。工竣之日,聚族人而告之曰:﹃乌乎,吾盖氏之族姓,毕荟於是矣。虽有贵贱、贫富、贤愚、长幼之不同。然原其始皆一祖之分体也。一祖之分体衍而为吾谱中数千万人。则合吾谱中数千万人之生於一体者,犹同体也。然则,隶吾谱而或有以贵凌贱,以贱妨贵;以富忘贫,以贫嫉富;以贤傲愚,以愚慢贤;以长弃幼,以幼侮长者,其毋乃忍於忘祖乎?皆唯唯而退。吁斯志也,尤有望於数世后之为子为孙者﹄。

三、光绪庚子之续刻
   己亥春(公元一八九九年),琢章公之子守中公聚族人而言曰:﹃吾盖氏之宗谱世有修辑之人。至同治庚午,吾先父倡为刊印,支分派别,秩然不紊。但子姓繁衍迄今又三十余年。不亟为续之,将来难於考证。且庚午之刻凤西(绍曾字凤西,北三昂之后,同治壬戊科举人,辛未科进士,诰授奉政大夫,实任四川南冲县知县)。实领其事。今凤西自蜀致仕归。过去襄事之人又大半谢世。及今不修,復何俟?﹄族人皆唯唯称善。於是拟於四月开雕,促各支胪列清册。由我二十一世族祖桂馨公负责校正缮写。惜守中公与 凤西公竟於冬月先后谢世。倡其始而未能观其成也。刻板工经年余,於光绪廿六年秋,谱牒告成。
   因家族浩大,命名多復。本次续修特拟定十六字,以为命名之序。自今以始,族中各宜恪守,谨列於左:
如永其德  乃克作成  有为若是  允汝之能
   一排次十六字。议自二十四世起,凡童子及冠(及冠指男子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务於正月谒祖庙时到祖庙向名。襄事人授以某字,日后不得更换,亦不得擅自命名。(据传,自廿四世起,此十六字先依次排在名字中间一字;排遍后再将此十六字依次排在名字最末一字。排遍后再排在中间;排遍后再排在最末。周而复始,永远使用)。
   以上三次版本未曾查阅到。据说存世不多,仅见历次纂修序志及凡例八篇,民国十八年再续刊时转载。
四、民国己已再续之刻
   民国八年秋(公元一九一九年),我二十世族祖 枫林公集族人到祠堂商讨再续族谱。虽当时与会者无不赞同,但终以板刻与铅印之争,事遂不果。到民国十七年戊辰夏(公元一九二八年)时局不安定,我二十三世族兄麟书公(现盖丕喜之长祖父)又以修谱为言,征得 枫林公同意,乃邀我二十世族祖 长发广明等共任调查人员,身赴各村,不避暑雨,无昕夕辑之。远居他省他县者,则由其本支查访,或直以书信查询。谱稿已集,邀我二十二世族伯树桂(字丹生大庄子村)桂馨等人清稿膳写,并同到祠堂考证宗支谱系。又以我十九世族祖 钦止公(东庄人,公曾三赴关东,我散居各处者调查颇详)。手纂谱本为据进行考证。再不明悉者,则征谱轴考碑记,将旧谱失校者进行订正,列表附谱未,以备考稽。无确据可考者,仍按其旧。新续之稿,全部与各支考订必至无疑。枫林公又建议於栏旁载明某支某世,使翻阅查考者一目了然。孰意事尚未竣, 枫林公竟於七月间谢世。族人闻之无不惊骇,虑功败於垂成矣。幸麟书长发等合力维持,继续进行。自戊辰六月(公元一九二八年)到己已三月(公元一九二九年)始脱稿。又会同族人详细校对。谱稿告成而铅印无资,幸有德章卿云诸公慷然倡为借款,於民国十八年六月(公元一九二九年)去青岛印刷,由德章公主政, 乃斌公(字佑武)司校勘。又经过六个月乃成。计自始祖至二十六世;一千二百三十余页;分十二册装钉。乃斌公睹卷轴之浩繁不禁有感而发,呼吁族众:﹃溯自吾始祖演公卜居莱阳凤翥山下,迄今历年数百,传世二十有六。子孙蕃衍者亿万。则吾先世相续努力奋斗,以战胜於天。演公概可见矣。惟自欧风东渐,西方人挟其经济学术,风驰电掣,以与其他族相搏,触其锋者鲜不败亡。吾人今日生逢其时,果何所恃以竞生存?族人虽众,而世所谓大学问家大实业家果何人哉?即降而所谓受相当教育,足以独立生活者又占族人中百分之几?此余心所为危而不敢不向族人大声疾呼以告者。族人闻之苟不以为狂妄,本先世奋斗之精神,群致力於生活教育,以深植其基﹄。(联想当今局势,颇有同感。中国加入wto,西方经济贸易冲击中国,大有强者生存,弱者消亡之势。又纵观全卷,历代书香门第者,其后人现多显达殷实。足证教育为立世之本)。
   以上是据盖氏族谱记载编汇的四次成帙大体经过。或重叙族谱,或引申以考辨。因族谱全是文言文,且无句读。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虽广征博采,也难免有曲解或不尽人意处。有待於后之踵其事者考究,更正,补续,增其所遗,详其所略。
公元二零零四岁次甲申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