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文化古迹】莱阳盖氏源出后汉盖延之说
- 中华盖氏网 2017年6月17日 盖永德
莱阳盖氏源出后汉盖延之说
盖明文提供资料
2016年夏,在辽宁朝阳北票市宝国老镇马达营村喇嘛沟,一场大雨过后,一户姓赵的人家房倒屋塌,一件埋藏了几十年的墓碑出土了。墓碑是光绪年间盖永贞所立,盖永贞其人,在《清实录》中有记载。
清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八
光绪十五年。
热河都统谦禧奏、承德府知府廷杰、与知州盖永贞、互相口角。请解任查办。得旨、廷杰与属员互相口角。有无别项情弊。著查明具奏请旨。所请暂行解任之处。著毋庸议。摺包
当时盖永贞任承德府平泉州知府,因与承德府知府廷杰发生口角,被热河都统谦禧上奏朝廷。盖永贞被解职查办。
盖永贞,其人在许氏医案里面有记载。
许氏医案10
王惠棠员外,四旬无子,不能御内,为之拟方滋补之剂,服数十帖。一日请诊视姨太太,脉阴搏阳别,左大右小。余曰:喜脉,弄璋之兆。按月请诊,果举一男,后连生子。
侍郎许筠庵胸脘绞痛,他医均为热症,延余诊视。脉沉,知为新受寒邪滞气,胃脘作痛,非心疼也,拟排气饮加减。公子樨筠内阁言素服肉桂,恐系受热。余以脉论,的寒非热,出诣李山农方伯,具以告。渠与许公郎舅至亲兼知医,急往请服余方,遂愈。
余往京十年,来往诊视名公巨卿随手而愈者,以举其人焉。周锡恩,太史。陈梅初,侍读。吴祖农,太史。冯孟华,探花。蒯礼卿,太史。陈桂生,侍郎。陈桂溪,太史。王茂庵,中书。周葆,户部。嗡(疑当为翁)鼎臣,工部。颜曾,州判。韦笃臣,户部。宋芸子,太史。陈嵋,户部。冯赓如中(此处恐有误),国子监教授。张拔臣,户部。区德霖,吏部。嵩润,御茶房总辨。方芰塘,参议。姚幼庵,户部。李芝生,兵部。彭积初,户部。龚引生,刑部正郎。龚怀西,太史。刘蔼如,户部正郎。李小出,户部。邬质义,户部。祁子和,工部尚书。郭应中,工部。徐乃秋,待御。陈顺镶,中书。汤承庆,附监。刘味齐,户部。许孝生,中书。陈瑶圃,军机。郭之全,军机。范子荫,户部。杨莲甫,太史。李牧之,军机。张弟兄秋(此处有疑问),太史。左笏卿,刑部。戴少怀,太史。余鼎臣,总镇。武克训,光禄寺觉。罗炳成,考(此处有疑问),宗室。徐葆生,刺史。杨蔚霞,中书。仇涞之,户部。左蘧生,司马。伍兰荪,中书。何小溪,刑部。张蔚森,工部。郑芷轩,光禄寺正卿。何润甫,工部员外。王集,礼部员外。郑皋,刑部。李文田,侍郎。黎大均,刑部。熊润南,吏部。刘金榜,通判。杨爵修,典史。曹兆福,正郎。谢启华,户部。朱光黻,太史。沉桐,内阁。朱珩,助教。万郎庭,户部。范幼坡,太史。江忠立,户部。丁?蛑?,侍御。徐仲阮,兵部。冯立齐,广州知府。曹颛枚,侍御。李模皋,侍御。李文辉,山西知县祥荫大挑,光禄寺评事。郑廷襄,侍御。郑黻门,侍御。高袖海,知县。徐本立,河南知县。曾重伯,太史。俞恪士,刑部。邻兰樵,知县。汤伯英,优贡。周甲三,太史。裴五山,侍御。张次山,侍御。柏云卿,太史。方德?遥?四川合州知州。陈香士,户部。吴效曾,知府。熊经仲,太史。李钊,雷州知府。魏时钜,太史。王兆兰,河南开封知府徐道?j,侍御。马吉璋,太史。林贻书,太史。陈兆文,太史。丁道津,兵部。黄书霖,知府。彭向青,传胪。王锦堂正郎。赵芝珊,太史。高理堂,侍御。曾树椿,正郎。孙筱园,刑部。崇源小所校饶芝祥,太史。陈香轮,侍御。张畹农,军机。郭清安,安徽副将。濮紫泉,军机。刘启翰,正郎。王绍廉,太史。徐古香,军机。胡宝铎,军机章同知州。杨知齐,海州知州。徐寿衡,尚书。吴渭滨,通州知州。张弼臣,太史。孙朝华,军机。许介侯,太史。翁庆麟,知县。韦其廉,浙江知县。韦鼎,乡试。韦继贤,户部。许凤文,盐过于大使。张道宇,刑部。刘光第,刑部。朱益藩,太史。凌文焕,广东知县。黄儒荃,委署侍读。吴平泉,安徽知县。吴石卿,拣选知县。许拔庵,内阁。全芸轩大使。舒云亭,江苏知县。魏学恒,绥阳县知县。魏理云,柳州知府。俞耕齐,山东知县。陆赓卿,吏部。毛笱陔,户部。毛笃山,知府。吴堪,知县。尹缉庵,知府。李灼华,太史。杨觐圭,兵部。罗炳熔,知县。徐本华,知县。李小研,大常寺卿。尹鹰若,太史。岑云蜡太仆寺卿。汪叔芾,内阁。叶玉书,内阁。关杏王宅正郎。延清,员外。藏济臣,洗马。宫竹楼,山西平原知县。洪禧,知县。汪文衔,刑部。昌颀,四晶宗室。冯文蔚,阁学。梁翎远,太史。白曾焯,刑部。赵延璜,员外。陈文锐,礼部。景恩,宗室镇国将军。黄珊庵,侍御。朱云甫,太史。张友鹤,北通州。冯志先同知。杨望洲,知县。杨艺芳,大名道。郑芝岩,侍御。京察,浙江粮道。巢梦芝,知县。赵心笙,南捕厅。李新之,元亨金店。叶铎人,太史。王小航,礼部。鲍印亭,记名道。罗程青,四川定远县。胡额兰,举人。王彦泉,太史。杨树,内阁侍读。汪春榜,兵部。杨廷桂,守备湖南提塘。周瑞銮,湖北东湖县知县。孙启瑞,工科。连总叔,军机。王廷钰,宁津知县。丁理堂,教谕。陈金鳌,松藩总镇。陈梓琴,知县。袁葆生,兵部。贾孝珍,山西知州。徐子静,中允。储冰芗,工部。盖永贞,平泉州知州。杨登甲,刑部。孔樾,农部。膝均,知县。杨东皋,刑部。杨维新,祟庆州。钱开祜,户部。王承陛,东河同知。区海峰,刑部。余鼎三,太史。刘培元,福山总镇。何庆涛,教习。车诚一,内阁。凌福彭,太史。谢秀山,刑部。魏学恒,山西河曲县知县。曾纪隽,知县。王庆?A教授。王仲连,侍讲。王季连,荫生。王幼连,举人。承荫,正郎。周葆祯,县丞。屠义容,昌平知州。江瑞麟,知县。曾景钊,刑部。曾伯陶袭伯。蔡学渊,户部。何玉麟,知县。陈嘉言,太史。杨鼎,新甘肃知县。关六生,军机。张乐山,知县。丁小春,同知县。育甫,州判。英心垣,小析校。徐芷帆,太史。邻亨先,员外。邹经甫,礼部。鲍心增,吏部。聂楫臣,礼部员外。詹黻廷,礼部正郎。杨觐宸户部。郭乔生,户部。郭兰荪,观察。汪范卿,宗人府主政。袁葆生,兵部。袁敏孙,正郎。丁竹珊,中书。黄笃瓒,中书。朱梦霆,中书。潜彝帆,中书。林右臣,中书。丁衡甫,吏部。丁锡丞,吏部。朱古科,刑部。彭维镛,户部。王承洛,司马。陈虞延罗家玮,工科。卞虞卿,花翎侍卫。解兆鼎,金佐。周沈兆,梁王治国马、少辅。祁子修、徐寿干、张少山、张振邦,蓝翎侍卫。许炳仪、秦辅亭、耿叙卿、叶少楼、饶居仁、马俊臣、严文卿、张玉卿、朱虎员,武举。朱犀员武进士。此均延。余胗视相得者,其他干人,逐日送诊,不可胜记。是以医名噪于京师,自愧何敢言医,聊以小道济人为怀耳。
盖永贞家世代官宦。
清代散官官阶
文官封赠十八阶: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
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授征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
其祖父盖云才,通议大夫,正三品官员。妻宋氏。
其父盖有文,官至中宪大夫,正四品。
【中宪大夫】文官名。【宋、金、辽官阶】金始置,正五品中,元升正四品,宋、金、辽皆实施。明为正四品升授之阶,清正四品。
其母为四品诰命,封为恭人。
恭人:
元代六品之妻封之,明清两代,四品官之妻封之。明清如封赠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称太恭人。清并封赠宗室奉恩将军妻为恭人。《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清史稿》一百十《选举五》:“正、从四品恭人。”
光绪21年,盖永贞回到家乡,今辽宁朝阳北票市宝国老镇马达莹村喇嘛沟,在祖茔立了一块墓碑。应属于记事碑。
传说后来盖永贞曾任黄河道台,与李鸿章矛盾,自杀身亡。从盖永贞两次与上司口角矛盾,可见其人秉性刚直,不畏权贵。
碑文中记载“……我始祖讳延,系出后汉,以佐世祖光武皇帝,有功封为将军,遂即家山左登州府莱阳县,厥后历代相传,以耕读为业……至贞,二十有一世矣……”
由碑文可知,莱阳盖氏源于东汉盖延。盖永贞是莱阳盖氏21世,不知道是哪支。
盖永贞立的是一块说明性的碑。这块碑的内容大致就是说了莱阳盖氏的来历,以及告诫后人不能妄动坟地的土地。
文革以前这块碑还立在茔地,盖家莹地有200亩之大。但是文革期间,石碑被损毁,拆下来建村委会房子,盖房子用去三块墓碑,其中就有此碑,以及盖云才的墓碑。后来房子卖给一户姓赵的人家,当时计划花钱从他家墙上把碑拆下来,但是赵家不同意。机缘巧合,2016年夏季多雨,房子倒塌。赵家儿子回来翻盖房屋,从墙上拆下石碑,认为不吉,遂丢到一边。正巧盖长波知道此事,与盖明文说及此事,在明文的建议下,长波把石碑运回盖家老茔地,现存放在盖氏祖茔。
大家对这块碑众说纷纭。我认为这块碑的问题在于“我始祖讳延,系出后汉,以佐世祖光武皇帝,有功封为将军,遂即家山左登州府莱阳县,厥后历代相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始祖名讳盖延,系出后汉,以辅佐汉世祖光武皇帝,因有功劳,被封为将军,于是把家安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其后历代相传。
盖延,大家都知道,传统也这么认为,是居渔阳要阳,而不是莱阳。
“遂即家”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于是把家安在”。不管作者本人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们不能推测,只能按照原文翻译。从上下行文来看,意思就是盖延把家安在莱阳,其后历代相传。
莱阳盖氏后人,在供奉祖先时,所用对联:汉代功臣延百世,唐朝学士达千秋。对联中的上联“延”指的是东汉盖延,下联中的“达”指的是唐朝盖文达。
前些年,本人的一个本家爷爷也曾经说过,我们盖家老祖宗是盖延,当时年轻,也没在意。现在想来,这个家族传说,也许是真的吧。
康熙版莱阳县志序
邑应乎宿,人巩乎邑,山川毓乎人,德业文章钟于川灵山秀,洵莫重于志矣。志何昉乎?始而结绳,渐而书契,既而宪典国乘,以及稗官野史,皆以名志。志固经之裔,史之翼也。《禹贡》所纪,田赋高下,坟垆黎赤,与夫、龟、鱼之细。《周礼·职方》则及于山薮川浸,男女畜扰之粗。而班孟坚作《地里志》尤详政治、风俗,奢俭缓急之宜。继此,魏俊民、桂文襄、罗文恭等复孜孜于形势、阨塞、封疆、壶柝之计。其为纪载不一,类于以辨方域、识文物则一也。盖统志因乎省郡,省郡因于县志,故县志为最详。莱阳为古莱子国,素称岩邑。景物人文甲山左,数百年来其间,山川之苍莽、人物之班次、土风之沿革、草木虫鱼之畜产或遗而不存,或略而不详,无他,失所志焉故也。自我清定鼎汇一统,志为详且尽矣。岁横艾困敦,我皇上诏天下郡县纂合修志典,残籍维新,文明于烁,猗与,何风之隆也。时松谿万公任莱邑,毅然以作志为己任,见夫海滨广斥,幅员寥阔而靡所纪极也,则志疆舆、建置;见夫风俗浇漓,庶类繁杂而靡所究稽也,则志典礼、处纪;见夫守牧失人,则脧民生,惟乎缺供,户口消耗则伤国脉而靡所补救也,则志官师、食货。虽然,犹未足以尽志也:教化为人之模范,则学校于是乎志;俊髦为人之桢干,则人物于是乎志;而且志贡举,则昭科名荣荫之所由;志艺文,则备德业学术之所由考。虽为一邑之事,而义则通乎天下,虽为一时之事,而理则周乎百世。诚甚盛大典也。然而搜罗具备,典章有缺;条目胪列,刊刻未竣;有初鲜终,邑人惜之。洎余分符兹土簿书,鞅掌之余,问及一邑乘书,而旧章无有存者。一日,太史张公持残编授余,命余落成,爰汇览全集,正其讹,补其偏,俾苍莽之山川,有稽班次之人物,有稽土风之沿革,有稽畜产之草木虫鱼,有稽凡莅兹邑者。抚今思昔,起弊维衰,不有以扶进醇风而臻厥上理也哉?万公创始于前,遵令甲也;余不佞纂成于后,续不备也。倘后之君子起而讨论之、修饰之,增其所遗,详其所略,其以斯志为筚路蓝缕也可。时康熙十七年岁在著雍敦牂夹钟花朝之吉旦,文林郎知莱阳县事浙长兴卫元爵撰。
其中:“莱阳为古莱子国,素称岩邑。景物人文甲山左,数百年来其间,山川之苍莽、人物之班次、土风之沿革、草木虫鱼之畜产或遗而不存,或略而不详,无他,失所志焉故也。”
山左
山左是山东省旧时的别称。 山左中的“山”指太行山。中国古代,坐北朝南。“坐于”太行山,则太行山左侧为山东省。故也将山东称为山左。类似的例子有“江左”,坐北朝南,则长江下游为江左。
渔阳
网络解释
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汉、魏、晋、渔阳郡治此。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天津蓟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现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名渔阳。
《汉书·地理志》
渔阳郡(1),秦置(2)。莽曰通路。属幽州。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3),沽水出塞外(4),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有铁官。莽曰得渔。狐奴(5),莽曰举符。路(6),莽曰通路亭。雍奴(7),泉州(8),有盐官。莽曰泉调。平谷(9),安乐(10),厗奚(11),莽曰敦德。犷平(12),莽曰平犷。要阳(13),都尉治。莽曰要术。白檀(14),洫水出北蛮夷(15)。滑盐(16)。莽曰匡德。
(1)渔阳郡:辖境相当今北京市东部,天津市宝坻县,河北省廊坊地区与承德地区西部。郡治渔阳。(2)秦置:秦始皇二十二年置,汉因之。(3)渔阳: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4)沽水:今白河、潮白河。(5)狐奴:故城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6)路:故城在今河北廊坊地区回族自治县西北。(7)雍奴:故城在今天津市武清县东北。(8)泉州:故城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南。(9)平谷:故城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郊。(10)安乐:故城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郊。(11)厗:“虒”之误。虒奚: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12)犷平: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内。(13)要阳:故城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北。(14)白檀:故城在今河北滦平县北。故要阳东南。(15)洫水:“濡水”之误。今滦河。(16)滑盐:故城在今河北滦平县南约四十里。
要阳
现在丰宁县专家根据《水经注》考证,汉代要阳在今丰宁县凤山镇。
碑文记载与历史不一致。此碑文只能证明他们是莱阳盖氏,并不能说明莱阳盖氏是谁的后代。还是依据莱阳县志,莱阳盖氏是金元故家,太守通之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