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文化古迹】盖国在哪里其实没人知道
- 中华盖氏网 2017年11月10日 盖永德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盖国在哪里其实没人知道
青铜器铭文
禽簋:“王伐盖侯,周公谋,禽祝”。
东汉许慎《说文》伐,击也。攻,击也。所以伐和攻一个意思。
此时,盖国和周应是敌对关系。所以铭文中用伐。
刚劫尊:“王征盖,锡刚劫贝朋”。
《孟子》,"征,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平等的两国交战不称"征"。从刚劫尊铭文看,“王征蓋”应该是上伐下。
此时的蓋国,应该是周的属国。所以铭文中用征。
春秋文献
《尚书》周书·多士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
明显是伐奄之后事。《史记》与此处不符。
《尚书》周书·君奭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
《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成王政〗
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
〖将蒲姑〗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
《尚书》周书·多方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左传·昭公九年》:
“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东土也。
战国文献
逸周书作雒解第四十八
【题解】
雒,同洛,指洛邑。作雒,即营造洛邑。此篇记周公在武王殁后的政绩以及洛邑的城制之类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
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
清华简系年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韩非子"说林上》:“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辛公甲即为辛甲,原为殷臣,由殷出奔到周
《墨子·耕柱》:
“古者周公旦非關叔,辭三公,東處於商蓋,人皆謂之狂。”張純一《集解》引欒廷梅(字調甫)曰:“‘非’字當讀如‘避’。古讀‘非’字如‘彼’,與‘避’字音近。
《古本竹书纪年》
(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命监殷,遂狩于管。 作《大武乐》。 十三年,巢伯来宾。 荐殷于太庙,遂大封诸侯。 秋,大有年。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祷于坛摐,作《金縢》。 十五年,肃慎氏来宾。 初狩方岳,诰于沬邑。 冬,迁九鼎于洛。 十六年,箕子来朝。 秋,王师灭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诵于东宫。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
成王 名诵。 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 武庚以殷叛。 周文公出居于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 迁殷民于卫。 遂伐奄。 灭蒲姑(姑与四国作乱,故周文公伐之)。 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庙。 夏四月,初尝麦。 王师伐淮夷,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 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六年,大蒐于岐阳。 七年,周公复政于王。 春二月,王如丰。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 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 王如东都,诸侯来朝。 冬,王归自东都。 立高圉庙。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 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 作《象舞》。 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 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
这里面两次提到灭蒲姑。
周武王时灭薄姑
十六年,箕子来朝。 秋,王师灭蒲姑。
周成王时又灭薄姑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 迁殷民于卫。 遂伐奄。 灭蒲姑
《今本竹书纪年》
成王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庚午,
周公诰诸侯于皇门。夏六月,葬武王于毕。秋,王加元服,武庚以殷叛,周公出居于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
与古本记载相同。
古本《竹书纪年》魏纪
魏纪自惠成王起,称"梁惠成王",这与其他典籍记载的魏国又称梁国相符,有利于读古书,如《孟子》时,弄清楚究竟怎么又有个梁惠王之类的疑问。更好地保存了历史的原貌,对于研究魏国历史更为便利。
奄盖应与此类似。
《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明代嘉靖以后,出现二卷本的所谓《竹书纪年》,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由于来路不明以及体例与历来所引《竹书纪年》有所不同,《今本竹书纪年》历来被斥为元明时人之伪作,姚振宗称:"作伪者乃郭人范钦也"。今本《纪年》有注,一说是梁沈约作,钱大昕认为今本"附注多采《宋书·符瑞志》,《宋书》,约所撰,故注亦托名休文,作伪者用心如此"。
到底是周公“居东”抑或“东征”, 《古本竹书纪年》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 武庚以殷叛。 周文公出居于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 迁殷民于卫。 遂伐奄。 灭蒲姑(姑与四国作乱,故周文公伐之)。 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庙。 夏四月,初尝麦。 王师伐淮夷,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 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六年,大蒐于岐阳。 七年,周公复政于王。 春二月,王如丰。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 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
其实是先“居东”,后“东征”。《竹书纪年》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事件的。
“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
二年与三年,是指成王二年,成王三年。而不是指居东两年,也不是指伐奄伐了三年。
汉唐时期
《史记·殷本纪》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後,国於宋。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穀,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汉墓帛书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有一部分是《战国策》,或者叫《战国纵横家书》,在《燕策一》中,苏秦讲了一段话,说各个诸侯国都不能以已取得的成就骄傲自满,限制自己,如果因自满限制自己,就没有好的发展。他举例说,如果自负而足,很自满很知足,不思进取的话,“秦将不出商奄,楚将不出沮、漳,齐将不出吕隧,燕将不出屋注。”沮水、漳水在湖北北部,是楚国的发祥地。“楚将不出沮漳”,楚国就不会走出沮、漳。与之相对的是“秦将不出商奄”,秦国就不会离开商奄了。
毛诗正义:
《书传》曰:“武王杀纣。继公子禄父及管、蔡流言,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已死,成王幼,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
《地理志》云:“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作乱。”则薄姑非奄君之名。
《书序》云:“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於薄姑。”注云:“践读曰翦。翦,灭也。”奄既灭矣,其君佞人,不可复,故欲徙之於齐地,使服於大国。是奄君迁於齐也。《书传》云:“遂践奄。践之者,籍之也。籍之,谓杀其身,执其家,潴其宫。”如此,则言奄君见杀,与序不同。《书传》非也。
尚书正义: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已灭奄,而徙其君及人臣之恶者于蒲姑。蒲姑,齐地,近中国,教化之。○蒲如字,徐又扶各反,马本作薄。近,附近之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言将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此册书告令之。亡。
[疏]“成王既”至“作蒲姑”○正义曰:成王既践灭奄国,将迁其君于蒲姑之地,周公告召公,使作册书,言将迁奄君于蒲姑之地。史叙其事,作《将蒲姑》之篇。○传“已灭”至“化之”○正义曰:昭二十年《左传》晏子云,古人居此地者,有蒲姑氏。杜预云:“乐安博昌县北有蒲姑城。”是蒲姑为齐地也。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近京师,教化之,知今迁奄君臣于蒲姑,为“近中国,教化之”。必如此言,则奄去中国远于蒲姑。杜预云:“奄阙,不知所在。”郑云“奄盖在淮夷之地”,亦未能详。成王先伐淮夷,遂灭奄,奄似远于淮夷也。○传“言将”至“之亡”○正义曰:《礼》天子不灭国,诸侯有罪,则杀其君而择立次贤者,故知所徙者言“将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也。上言周公告召公,其篇既亡,不知告以何事。孔以意卜之“告召公使为此策书告令之”,不能知其必然否也。
东汉郑玄云“奄盖在淮夷之地”, 亦未能详。
三国至西晋的杜预云:“奄阙,不知所在。”
就是古人也不知道奄到底在哪里,只知道把奄的国君迁到薄姑去了。
据《左传》,周初封鲁,“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杜预注:“商奄,国名也。少皞之虚,曲阜也。”传统上认为奄国即在今山东曲阜。
但是,杜预云:“奄阙,不知所在。”杜预明明不知道奄在哪里。
李学勤即采用此观点。
所以盖国到底在哪里,盖国有多大,今人所说,亦都是推测。
分享按钮>>【覃氏网新闻】作家覃继南
>>【盖氏家谱源流】探讨莱阳盖氏来源的各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