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古代名人】元代武德将军盖昭先墓碑
- 中华盖氏网 2018/2/5 18:26:23 网络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元代武德将军盖昭先墓碑
寿光日报讯(首席记者 吴晓东 本报记者 刘菁菁 通讯员)2013年5月14日,特别联络员李宪峰打来电话:“稻田镇潘家稻庄村修路时,挖出了一块将军碑,我们也向文物部门汇报了情况,你们是否愿意来看看?”
爆料:修路挖出武德将军墓碑
当天下午,记者随市博物工作人员来到了潘家稻庄,在新开挖的路基两旁,看到了多块墓碑。最大一块自中间横断为两截,高过2米,宽有1米多,厚在30厘米左右,正反两面都刻着字。正面右上侧刻着“盖氏昭先之碑”,左侧刻着“大元至元壬辰季春下旬”,算起来该碑已有700年历史。经过风雨的侵蚀,石碑表面存有很多划痕,部分文字已经很难辨认,但“武德将军”、“左丞李骠骑有征收日本之行受武德将军就带已降金”等文字仍依稀可辨。由此推断,碑主人可能是盖昭先,其官职为武德将军。
除了这块断成两截的墓碑,周围还有一些不完整的石柱,在新开挖路基另一侧,还有半块雕龙碑额,其上龙纹雕刻精细。
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墓地遭到破坏
“听村里老人说,以前这个武德将军幕很壮观,有石门、石碑、多根石柱,还有石人(翁仲)、石羊(吉祥)、石虎(巡山)等石雕,代表着忠孝节义。”“在碑额上雕刻的是龙纹,以前下面有一个石龟(赑屃 音bixi)驮着。”“两个石人是一文一武,有3米多高。”“石门下面还有两个莲瓣石座。”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村民向记者描述了传说中武德将军墓的原貌。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些石碑、石柱等都被派上了‘用场’,多数石雕构件被运到村东。”村民潘大天表示,1952年左右,村西南角有个池塘,人们为了方便挑水、洗衣服,就把一些石雕放在塘边,当了垫脚石,有一个石羊也因此受损,羊头断裂下来。墓碑也没有让它闲置,在村东北角有条小河,人们就把这个石碑当了桥面,因有多种车辆从上面经过,所以石碑表面有很多划痕。“这个石碑当桥面时,我年龄不大,还经常在桥洞底下看碑文呢。”59岁的村民潘晓天告诉记者,他看过整篇碑文,但因为年代久远,碑文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
传说:武德将军因皇帝一梦而“发迹”
潘家稻庄的村民大多姓潘,而武德将军姓盖,这个武德将军到底是何许人也?和潘家稻庄的村民有什么关系?
“传说在元代,这个村子的人都姓盖,后来有个妖兽把他们全都吃了,潘姓人家是明朝才迁移到这里。”村民潘银天的说法带神化色彩。
村民潘明天则介绍了这样一则传说:“元朝第三个皇帝统治期间,有一天皇帝做了个梦,梦到自己的江山即将就易手,这时被一个姓盖的黑脸大汉帮忙扶正了。梦醒后,皇帝就召集大臣四处私访,后来一大臣找到盖昭先。当时,盖昭先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力大无比,但没上过战场,皇帝让其先当小兵,有战绩后再封赏,于是盖昭先扛着他家的叉子(一种农具)上了战场。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盖昭先用叉子碰巧杀死了敌方最大的头领,己方大获全胜,被皇帝封为大将军。盖昭先凭借自己的勇猛、果敢和聪明才智不断取得赫赫战功,死后皇帝就在村中给他建了大墓。”潘明天说,以前作为功臣的子民,这个村子一直以盖昭先为荣,后来元朝灭亡,明朝皇帝即位,村民害怕遭到迫害,于是纷纷逃散。
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德明介绍,《民国县志》有这样一段记载,“元武德将军行中书省都镇抚盖珍墓在县城东四十里潘家稻庄西门外。”王德明还告诉记者,武德将军是古代武将官名,金时设置,为正六品,到了元代升为正五品。因为古代人有名有字有号,拿到现在来讲就是名字很多,所以盖珍和墓碑上的盖昭先应该是同一个人。
期待:村民希望墓碑能得到妥善保护
在村民带领下,我们在村子西边,还看到了两个石柱底座,上面的花纹仍清晰可辨,但我们并没有发现村民所说的翁仲、吉祥、巡山等石雕。“这柱座和两个石人(翁仲)都是我们建大棚时挖出来的。”一村民介绍,现在石人已经不知去向,其他石雕好像还在地下埋着。
“武德将军的墓碑断裂,翁仲丢失,石柱等其他构件也有多数受损,现在我们村还挖出一些清朝的墓碑。”不少村民表示,虽然现在不能窥见墓园当初的壮观景象,不能亲眼见证一代名将叱诧风云的雄姿,但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让文物能得到妥善保护,为后人了解历史留下有力的物证。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