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氏列祖:血缘始祖——帅昺

    中华帅氏网 2011年6月2日 中华帅氏宗谱


   帅昺,原姓师,乃瑯琊东武人(今山东诸城)汉丞相师丹公之后裔,生活朝代三国、西晋。约为公元225--290年时人。
    魏咸熙二年八月,司马懿次子,晋王司马昭病故,立太子司马炎为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二百六十五年甲子日),司马炎设坛南郊,逼曹奂“禅让”退位,改魏为晋,史称西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元年。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此时,在朝任右将军的师昺公,为避景帝司马师之庙讳,上表呈奏改“师”姓为“帅”姓。司马炎为维护皇权尊严,颁诏准奏。自此,“师昺”改为“帅昺”,是为帅姓血缘始祖。
    帅昺公其父是谁,史书、宗谱均未有记载,但有二个历史人物,值得考研。
    师纂(约公元199---264年时人)《晋书 文帝纪》载,曾任司马昭主簿。他是魏国将领,随邓艾与姜维相拒,有战功。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随邓艾自阴平小道攻蜀。蜀亡后,邓艾命他为益州刺史,不久,邓艾被钟会诬陷谋反,槛车征送洛阳,被钟会旧部将领卫瓘,田续追杀,他亦同时被害。
    相传,汉魏时期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口锐减。为了躲避战争,成千上万人背井离乡,流浪四方,造成大批耕田多年荒芜。时任曹操主簿的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利用这些荒废的耕地派军屯田。这项建议并没有引起曹操的重视,司马懿私底下却派师纂带兵屯田。一方面招兵买马,一方面屯田积粮,为后来的司马懿崛起,奠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足兵源。由此,可以看到,师纂公和司马懿交谊甚笃,师纂公是司马懿忠信可靠之人。他死后,师纂公做了司马昭家的主簿,并派他到邓艾军中“监军”,更进一步证实了师纂公和司马家族谊情的浓厚。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百七十九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15年)任曹操主簿,时年三十六岁。曹丕称帝时,司马懿四十一岁,是他得宠年代。养兵屯田,应是这个年代之举。司马懿启用师纂公养兵屯田,其时,师纂公起码年令有二十岁以上,如此推断,应是公元二零零年左右时人。另外,邓艾是公元一百九十七年时人,师纂公应和他年龄相仿。公元二百六十五年司马炎为帝时,师昺公尚在中年,约在四十岁至四十五岁左右,如此推算,可能出生在公元二百二十五年左右,也就是说从年龄上分析,师纂公和师昺公是父子关系的年龄差。从司职上分析,他们都是司马家族的家臣。《晋书》载:师纂公曾任司马昭的主簿。主簿是总管家,管理钱粮兵马,是司马家族最信任之人。师昺公曾任司马氏兵曹尚书,散骑常侍,右将军,黄门侍郎。《帅氏宗谱》载:因灭吴有功升任大司徒,其时,帅昺公约在五十四岁左右。由此看来,他也是司马氏家族的宠臣,二者关连的渊源值得考究。
    还有一个值得考究的人物,就是师昙,他是后汉刘禅景耀年间(公元258年)黄门侍郎。从取名用字上看“昙” 与“昺”都是“曰”字头,这符合中华民族父取多子名,用同一边旁或同一上下首的习俗。从司职上分析, 三国時诸葛亮事刘备, 诸葛谨事孙权. 师昙公事刘禅, 师昺公事晋是符合当時朝风的.
   自师昺公改师为帅,至今一千七百四十四年,一直一脉相承,没有外族血液的流入,故帅昺公是帅氏家族血缘的始祖。清朝康熙年间出现了一个“帅颜保”(公元1642—1685年)满州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希福之次子。当今在土家族,水族,傈僳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发现有帅姓。
    值得一提的是,改“师”易“帅”史载是昺公一人之事,未涉及其它师姓.昺公子二、孙三、曾孙三、玄孙一、远孙三、七世四、八世四、九世五、十世五、到唐初万成公辈兄弟才七人,一直衍用帅姓。所谓后有人由“帅”复易“师”, 欠缺史料依据。


分享按钮>>帅氏列祖:初祖--力牧公
>>帅氏列祖:名祖——万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