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氏会人及其后代姓氏有关鄢氏流源部份
- 中华鄢氏网 2009年1月14日 鄢家仁摘
鄢姓系黄帝的子孙,黄帝是鄢姓的远古初祖。黄帝的父亲少典氏,本姓公孙,娶有蟜氏部落的女儿附宝为妻,于轩辕生下黄帝,取名“轩辕”。轩辕最初随父姓,并继承了有熊氏的称号。黄帝的部落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因此改为姬姓。
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二子:昌意、玄嚣。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号高阳氏,承袭了黄帝的姬姓。《山海金》、《海内经》记载:“颛顼是黄帝的曾孙,昌意之孙,颛顼之父是韩流(《山海金》为南方上古时期南方人记录人事的奇书,所记较为真实)。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今青海黑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
《中华姓氏丛书》载:帝高阳氏颛顼,娶邹屠氏、腾隍氏两位夫人,生了很多子女。其中,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女禄,她生了称和禺。称的儿子叫老童,有的书籍又叫卷章。老童娶根水氏部族的女子骄福为妻,生了重黎和吴回。颛顼这一支的后裔,从称至吴回,没能继承帝位,并逐渐向南迁徙,到重黎和吴回兄弟时,已迁徙到了我国南方地区。
老童的大儿子,因担任了重黎部族的酋长,取名重黎。重黎被帝喾任命为“火正”。远古时的火官叫祝融,所以又称重黎为祝融。
重黎经常受到帝喾集团的排挤。当时,帝喾派祝融(重黎)到南方去镇压反叛部落共工氏(炎帝后裔),却以平乱不力杀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吴回任火正祝融一职。于是,吴回也被称为祝融氏。
《史记》和《中国姓氏寻根》等书记载: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继任祝融,被称为远古时期的圣贤),陆终娶鬼方氏(西南部族)的女子女嬇为妻,剖腹产下六子。后来六个儿子都封疆列国开姓。大儿子名樊,封昆吾(即卫),赐已姓;二儿子名慈连,封参胡(韩),赐斟姓;三儿子名笺,字铿(彭祖),封大彭,赐彭姓;四儿子名求言,封在会国,赐云姓,称会人;五儿子名安,封在曹国,得曹姓;六儿子名季连,封在楚国,得芈姓,为楚国的祖先。(二)鄢姓来源
我氏在未得鄢姓以前,从黄帝开始,由公孙姓改为姬姓,经过了五帝前期的黄帝、颛顼、帝喾时代至求言约二百多年。求言又得赐姓妘,经过了五帝后期的尧、舜时代。此时正是瑞顼高阳氏八大子弟和高辛氏的八大子弟帮尧舜治理天下达到鼎盛的时代,持续一百多年。然后又经过夏朝(约22世纪一17世纪)约五百多年,商朝(约17世纪~11世纪)约六百多年,共一千多年为妘姓时代。妘姓数十代至西周武王初(前1027),会人后裔中的一人被封到鄢地为鄢侯,开启了鄢姓的先河。
按《鄢陵县志》卷一载:“陆终的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封于郐。郐今新郑也。鄢、路、逼、阳其别封也。”文献志曰:“鄢为郐之别封”。又曰:“西周武王初封姬姓会人于郐,姬之别子于鄢。”当时周武王封侯,共封了70多个,姬姓国就封了53个,其余的便封给了列代先皇、圣贤之后。鄢侯便是以颛顼帝和圣贤陆终之后、姬之别子的名分受封到鄢地的。
鄢侯到了鄢地(今河南古鄢城)后,建立了鄢国,历时247年,十余代鄢侯王。到春秋周平王二年(前780),郑武公在周朝任司徒,为扩张郑国的势力范围,趁周王室东迁的混乱之机,一举攻下了虢、郐、鄢等十国,归属郑。鄢国为郑邑,鄢城。
鄢国灭后,鄢候的子孙以国为姓,称鄢氏。为了辨别宗支,又分别用焉、傿、鄢、阝焉 四字传姓。《姓氏词典》428页载:“焉,源于妘姓,焉侯之后有焉氏、傿氏、鄢氏、阝焉 氏(据路史)。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妘姓。妘姓国灭于郑,后以为氏。焉,源于妘姓,妘姓后有焉氏。阝焉 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妘姓。鄢,妘姓国,后以为氏,其地在郢(楚都,今湖北江陵),故楚有此姓(《姓氏考略》)。望出太原。焉、傿、鄢、阝焉 四姓同出一源。”由此可见,鄢姓源于姬姓,经妘姓,起于河南鄢陵古城。三)鄢姓辩
其时,鄢国虽灭,但在鄢城¬——郑邑为官者,仍是鄢侯之后。《古代地名词典》载:“鄢城县令有个儿子叫鄢陵,21岁受封于湖北郾城县为官,民称鄢陵君,父死回到河南鄢城(同是郑国所辖)为官,有功于鄢城。死后,民为了纪念,将鄢城县追定为鄢陵县。”后来,鄢陵县被楚国夺去,鄢陵的子孙被改拨到了楚国的故都江陵,在那里又建立了楚国的附庸国——楚鄢国。故址按《史记》载:“鄢、邓二城并在湖北襄州安养里,古鄢子之国。又按《水经注》:“鄢城(湖北的鄢城)当在宜城南,那里有鄢水。”经考证,江陵正是在宜城的南面。那时,宜城和江陵各住着一支鄢姓。江陵的鄢姓是鄢侯之后。这支鄢姓后裔中有鄢武子到了卫国。《辞源》载:“鄢武子,名月仐,于哀十六年任卫国大夫。”《左传》又载:“哀公十七年春,卫侯使鄢武子告于周。”宜城的那支鄢姓,是楚大夫之后。按《鄢氏族谱》载:“鄢(鄢陵县)后来被楚夺去,改置为县,楚有大夫被封于此,任鄢县尹,他的子孙也就以封邑为氏,称鄢氏。楚平王时的鄢将师就是该大夫的后裔。”鄢将师因任楚副都的大夫,他的子孙又随之迁到楚副都宜城居住。后因奸臣费无忌勾结鄢将师,害死了素以廉政深得人心的尹谷宛,激起了楚国人民的愤恨,沈尹戍借助人民力量杀死了费无忌,顺便杀死了鄢将师。此后,鄢将师的子孙便在宜城遗嗣,成为鄢姓的另一支,故宜城有鄢姓。
(四)鄢姓迁鄢
这两支鄢姓都起源于鄢陵古城,故址在今鄢陵县西北15里,属后来的颍川郡所辖。在此设置颍川郡的时间,见《秦灭韩国》载:“秦王赢政十六年(前231),在秦军进逼下,韩国被迫把南阳郡献给秦国。次年,秦军内史腾率军攻韩,占领韩国首都,俘韩王安,韩国灭,秦在此设立颍川郡。”这时,鄢国已被郑灭掉560年,晋在此败楚已有344年。两支鄢姓都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从《鄢陵县志》和各种古籍都未见有鄢姓人在鄢陵县及颍川郡的活动记载。
鄢姓人为什么离开鄢陵县呢?这是因为鄢国在公元前780年被郑灭后,又于公元前722年郑伯于鄢克段,公元前575年晋败楚于此,史称鄢陵之战,继后于公元前538年,又是周代的赖国(湖北随县东北历山店一带)被楚灭掉,赖人被迫迁鄢(河南鄢陵),这些历次战争和历史的变更使鄢姓人无法在此长期立足而迁往他地。
鄢姓人虽然迁离了鄢陵县,但它是鄢姓人的起源发祥之地,鄢姓人很仰慕它。鄢陵因经历了几次著名之战,成为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地方。名胜古迹有:鄢陵塔、马栏塔、古鄢城及议台等,代表着早期鄢姓人的辉煌业绩。
分享按钮>> 燕姓历史名人——燕茂林
>>晏姓历史人物系列介绍—————晏贞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