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氏网新闻】广东大埔涂氏源流
- 中华涂氏网 2013年9月17日 涂氏
源于涂山 以国为姓
东汉未将领、姓氏学者应劭《风俗通》云:“涂姓,涂山氏之后”(引自《后书·贾逵传》唐章怀太子李贤“涂恽”注);西汉经学家孔安国云:“涂山,国名”。涂姓源于远古涂山氏国。
涂山氏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诸侯国,涂山是我国历史名山,在今安徽怀远。
古史记载,夏禹在涂山娶妻生子,还在涂山大会诸侯,而涂山地望自古众说纷云,有在当涂、会稽、江州(渝州)等说。东汉应劭、西晋杜预等学者以当涂涂山,即今安徽怀远东南涂山为是,当涂故城即涂山氏国。应劭《汉书·地理志》当涂注:“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墟”;杜预《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注:“在寿春东北”(寿春,治今安徽寿县);《元和郡县志》濠州钟离县(治今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涂山记:“去县西九十五里”,“当涂故城,本涂山氏国,在县西南一百一十七里,禹娶于涂山即此也”,等等,即是此说。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云:“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女”。史志记载,舜帝命大禹治水,禹年三十未娶,行于涂山,娶涂山氏女憍(音娇)为妻,生子启。大禹忙于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憍教子成立,后来继承了大禹的王位,是为夏启帝。涂山氏曾帮助大禹治水和创立夏王朝,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留下千古史赞:“夏之兴也以涂山”。因之,现代学者称涂山为中华民族圣山(《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前言)。
宋进士正胜公云:“涂山界彼东国,子孙以国为姓”。涂姓姓用字取自涂山之“涂”,而本字是“嵞”。
涂山,西汉许慎《说文解字》作“嵞山”,“涂”则涂水之名。嵞山古代一般书作“涂山”或作“塗山”。对此,清陈瑑《说文引经考证》云,“嵞山,古通作涂,塗则涂之俗字也”;清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云:“嵞正字,涂借字,塗俗字”。
涂山诸侯国的封国和涂姓肇姓始祖,涂氏族谱有两说。
一是四川古蔺保存的宋哲宗元祐间进士绣公《谱记》所载,涂山封国远在黄帝时代。黄帝第二十五子慎熙,自幼从父授治国领兵之法,英勇过人,为副将,同黄帝大臣风后、力牧伐蚩尤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功成身退,封嵞山为开国首君。传十五世十九君,至夏朝孔甲二年,在伯恢任国君时,嵞山国被陆终氏子己樊(己姓,夏诸侯,封夏伯,封于昆吾国。昆吾地在今河南濮阳,一说新郑)的子孙所灭,嵞山国遂亡。伯恢子三:长子孟消,居住巢湖之东和当涂二地,以嵞为氏,为涂氏开宗之祖;次子仲都,以嵞山国名为氏;三子叔郅,以公孙为氏。
二是湖北孝感、江西丰城等地老谱所载,涂山封国在虞、夏代,涂山氏女之父朴公,禹王外父,封于涂山,为涂姓肇姓始祖。
谱载,朴公之后,族之显者,15世祖冈诚公,因夏桀武伤百姓,以国戚力谏,抗节夏廷。44世祖实公,生于周幽王四年(前778年),仕于晋国,周平王戊午(前723年)退居江东,为建业大夫(一作涂水大夫)。65世祖挥公为汉谏议大夫,挥公子云,任汉大将军。云公之子嘉,任汉太祝,授通议大夫。69世祖祐公,任江陵邑宰,生二子,长子恽、次子禅。据《汉书》、《后汉书·贾逵传》、《风俗通》记载,恽公字子真,平陵人(今陕西兴平西北),治尚书,孔安国五传弟子,授谏议大夫,贵显于朝。禅公东汉谏大夫。至74世祖蒙公仕于荆州,任荆州别驾。75世祖朝玉公官于济南,为济南府尹。
朴公奕世绵长,至朝玉公凡75世。自夏至汉魏虽族史记载多已湮没,但从族谱的世系和世系标注中,依稀可见涂姓这一古老的族群从远古走来的足迹。涂氏家族乃封国诸侯的后裔,古以世家称之(见明历史学家雷礼《涂氏族谱序》)。
钦公南渡 裔蕃江西
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匈奴刘渊、羯族石勒等聚众反晋,史称“永嘉之乱”。朝玉公之子钦公于永嘉三年己巳(309年)奉命南渡,出镇江西。钦公有功于国,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封新吴侯,遂家豫章,为东南涂氏之祖。
钦公子宠,晋丹阳郡守(世系为宜黄、高安老谱所载,下同),宏公子成,员外郎。西晋愍帝建兴乙亥(315年)秋,中原离乱,成公举族侨迁于豫章武阳港东涂舍村(据考即今南昌县武阳镇蕉湖村,一说居新吴),遂为南邦之族。
成公生璩,璩公为晋山阳令。璩生毓,毓生仁(克复)。仁公南朝刘宋元嘉间居江东,任礼部郎中。仁公生隆,隆公任开封府尹,传富甲,富甲传高,富甲公和高公皆为朝官。高公子昌期,南齐资政大夫,居建康。梁武帝四十七年戊辰(548年),侯景反于寿阳,兵陷建康,昌期公归居涂舍村。昌期公生冰、蘖二子。冰公仕隋,为鸿胪寺丞。蘖公生文师、文政、文和(失考)三子。文政公唐冯川隐士,其支蕃新吴,一门荣盛,唐尚书省右仆射伯嘉公、刑部尚书伯温公、状元雍公、宋状元承芳公,是其苗裔。文师公,唐新吴处士,居新吴竹冈山,乃请复新吴,捐居作邑,凿井济民之善士也。文师公生寅,寅生晓,晓公唐任江州刺史。晓公生嗣辉。辉公任抚州府尹,生善轸,善轸公任尤溪县令,子元琛。元琛公任豫章刺史,上柱国,为唐代名臣,有御制联“文封石麓公侯府,武赐新吴将相家”赐之。元琛公生三子:洪肱、洪朔、洪驹。
洪朔公,汾阳参军,裔蕃江西高安、奉新、靖安等地。
洪驹公,唐学士,告老归休,率子弟及族人助唐将李克用破黄巢,阵亡五子。其孙廙,南唐南昌县尉,名宦,派衍南昌。
洪肱公,吏郎典选员外郎。肱公子希达(名宏,一名兑)曾举进士而业务邱园,“黄巢之乱”自洪州莲塘(今南昌县治)徙居南丰。
自钦公至希达公,凡一十九世。唐以后族支繁盛,宋大经公谱序云,仕于唐者三百余人。
避乱苍源 鼎盛宜黄
希达公生三子:先、允、光。
先公,五代十国时闽国王宫教授,仕至润州通判,居彼处。
光公,任府判官,于后梁乾化甲戌(914年)迁福建邵武峡上,今高安有其后裔。
允公,即大一公,唐江州通判、九真大夫。五代时避乱,自南丰徙宜黄待贤乡八都之苍源(今宜黄二都镇漠源村苍源),为宜黄始祖。允公生汉,即小大公,唐谏议大夫,迁宜黄石麓峰寨上(今宜黄二都镇帘前村石麓涂家寨)。公修城拒寇,遗址尚存。汉公生保、俊二子。俊公于后周显德二年(956年)从石麓马山迁江西丰城正信乡甘棠,繁盛其地。保公迁宜黄崇一都郭坊,生四子:秀、华、僓、贵。秀公,居崇一都小鹿路口,有后裔迁池州府建德县、南昌下湾等处,南昌明兵部尚书宗浚公其裔也;华公,后裔居江西金溪,裔衍丰城;贵公生子亮,余干知县,居丰城涂坊,派衍丰城茅园、安远黎洞等处;僓公,保公之三子,封朝列大夫。生九子:宏、简、文、让、节、亨、戬、彬、丕,皆任知州,女一,名妙宝,适抚州饶知州,即世传“九子十知州”(或称“九牧”)。
宏公知四川广安州(一为益州),官至广东枢密使,子孙居宜黄白槎、湖广潛江。
简公知云南安宁州,官至浙江提刑佥事加参政。江西新建横江之祖。
文公知贵州普安州,官至开封知府、资治尹。
节公知江苏邳州(一为邠州),官至京都兵马指挥加节制使。
亨公知山东兖州(一为东平州),官至成都知府,迁居宜黄鹿塘,有子孙居江西乐安、贵溪等地。
戬公知安徽宿州(一为凤阳颖州),官至辽阳宣议使,居鹿塘,裔衍江西贵溪。
彬公知福州(一为福建福宁州),官至福建盐运司通判。居宜黄帘田,子孙迁云南、福建、邵武、龙岩等地。
丕公知安宁州,居石麓,官至云南西宁、安南(今越南顺化北,古安南郡)招讨使。今宜黄多其裔。
让公,僓公之四子,知江西富州(一为湖北兴国州),官至广东参议,居宜黄。让公子俛,俛公生济、湛、汪。湛公子孙有居四川者。济公,俛公之长子,生五子:大任、大琳、大经、大明、大节,倶进士及第,吾族“五桂堂”堂号源出于此。
大任公,北宋元符庚辰(1100年)进士,中书舍人,今福建诏安有其衍裔。
大琳公,北宋元祐辛末(1091年)进士,任县尹,官至汉阳通判(一为大理评事),裔蕃江西新城。
大明公,北宋重和戊戌(1118年)进士,善化知县。
大节公,北宋崇宁四年乙酉(1105年)进士,开封府祥符学正。
大经公,济公之三子,北宋绍圣甲戌(1094年)进士,知南昌县事,治水有功封南昌伯,敕祀乡贤。大经公子中胜,天台县丞,中胜公子平山。平山公子骥,乡贡进士,复迁石麓峰下,后迁宜黄城南之黄华桥,生三子:良规、良佐、良恢。良规公南宋乡贡进士,福建盐运同知;良佐公,乡贡进士,青田知县,今宜黄有其裔;良恢公,居宜黄池口岭上,南宋进士,祁阳县丞,生四子,长鉴元、次仕桂,名日起,三叔埜,四叔阳。叔埜公,柳州知府,生四子:实、志、祐、宝。宝公生五子:雷、霆、普、睿、还。
宜黄允公之族,迁衍居址班班可考,其后人文炳蔚,为宜黄之右姓。允公至霆公凡一十五世。
派衍长汀 闽西客家
霆公生三子:六郎、保郎、安郎。保郎公迁福建光泽;安郎公居宜黄崇三都;六郎公,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游澜阁石崇村游寓客家民系大本营闽西,居长汀城福寿坊,为长汀始祖,生四子:讳、访、臻、禹。臻公生论、讲二子。讲公生木、羽、香、存、禄、师六子。羽公任潮州通判,居彼处;禄公任惠州通判,出籍未归;香公生十三郎。十三郎公生大郎、小大郎。大郎公,即抶社除妖之法祖也,迁居长汀涂坊,生四子:小四郎、小五郎、小六郎、小七郎。
小四郎公,任广东宣慰使(一为推官),后裔居涂坊,派衍浙江遂昌等地。
小五郎公,迁连城彭口,派衍宁化、龙岩、南京等地。
小七郎公,裔蕃连城、长宁、武平、江西信丰等地。
小六郎公,大郎公之三子,生三子:十九郎、念二郎、丙二郎。丙二郎公生十八郎、二十郎、四十八郎。二十郎公涂坊墙背之祖,贵州有其裔;四十八郎公涂坊园背之祖,曾迁大埔青溪,后返长汀,生二子:长子德宏,长汀大布岗之祖,传住上杭、于都等地;次子仁弘,从青溪徙浒子村(今大埔三河梓里),后迁镇平(即今蕉岭)黄沙坝,为蕉岭之祖。十八郎公,妣谢氏、赖氏、张念四娘,长汀谱载,生二子:德神、德光。德神公迁广东;德光公裔衍涂坊,播迁江西瑞金、兴国、宁都、龙岩、三明、广东惠州、浙江武义、遂昌、温州、丽水、缙云、福建福州、连城、宁化、上杭、湖北黄冈等地。
枝繁南粤 薪火相传
谱载,元至正丁未(1367年),长汀九世祖十八郎公避地海阳州都清溪,即今大埔青溪村肇基立籍,传百五郎、百九郎、百十二郎三大支系(十八郎公而下世系有缺疑,待考)。
青溪村位于埔北汀江东岸,涂族人口渐繁,多陆续他徙。
百五郎公生四子:贵昌、贵荣、贵珊、贵宁(平远谱载)。贵昌公,肇基平远石正安仁村;贵荣公传龙川铁场柏树仕贤公一族(龙川、河源谱载);贵珊公居青溪,其后有宗近公者迁韶州乳源龙颈子;贵宁公妻汤氏,携子念三郎、念四郎公落籍梅县梅西石赖村,其玄孙明懿公居梅城,。
百九郎公谱载子名有三:贵明、贵华(待考)、五八郎。贵明公,迁梅县瑶西铅畬,裔衍梅县石坑磜梅、梅西米子嶂、官田、江西遂川等处;五八郎公,居青溪村,其长孙友贤公迁大坑头磜上村,友贤公曾孙受瑛公从磜上迁大坑头村,其裔复迁磜上者乃可公,迁青溪长丰村者敬思公、捷龙公,迁长丰源头村者良翊公。
百十二郎公居青溪村,长丰村仁汕公一族系其后裔,迁英雅梅树岗者珍公,迁英雅寨子里者明芳公,迁潮安凤凰大坪村者必才公,迁梅县松东富坑村者宗及公,迁梅县松东中井村者杨义公。
上述三大支系,还有裔孙广布于今广东五华、海丰、陆丰、饶平、惠州、汕头、河源、广州、增城、揭东、普宁、英德、南雄、乳源、阳山、曲江等县市,四川、贵州、广西、福建、江西、海南、香港、台湾等省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国。
大埔涂氏,自涂山朴公迄今蕃衍140余代,自钦公至今已1700余年,传60余代。
数千年来,历代祖先荜路蓝缕,开基创业,贻谋子孙。为子孙者,当端本思源,缅怀宗功祖德,光前而励后也。
分享按钮>>【涂氏网新闻】四川古蔺涂氏族谱涂氏源流记
>>【涂氏文化古迹】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清溪镇涂氏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