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氏名人楷模】钦俊德
- 中华钦氏网 2013年9月23日 钦氏
钦俊德
(公元1916~2008年),浙江湖州安吉安城人。著名昆虫生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吉钦氏始于宋时钦德载。1936年钦俊德报考了东吴大学,也考了浙江大学。两校考取后,他在报纸上看到进入苏州东吴大学,能获得当时的梁士诒奖学金,每年发大洋三百元。于是选择苏州东吴大学攻读生物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吴大学迁至上海。9月东吴大学又搬到湖州开学。一个多月后,战争局势变化,湖州也不安全,东吴大学只好暂时解散。他带了几位家在上海的同学回到安吉故乡。
1938年他的同学经金华、丽水、温州,乘船到上海。不久,同学捎信告诉他,东吴大学将在上海复校。那年暑假他来到上海,依靠梁士诒奖学金继续学业。
1940年在东吴大学毕业后,钦俊德又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动物学,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停办。
1942年燕京大学在四川成都复校时,他应邀赴成都当助教。
1943年钦俊德曾与燕京大学生物系的刘承剑老师到西康采集两栖类和昆虫的标本,从成都经雅安到达康定,骑马翻迁许多山来到当年红军经过的高原草地,最远到达甘孜。
1944年钦俊德到昆明西南联大,进清华大学农科研究所任助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教育部举行一次公费出国留学生考试,全国录取留欧美学生两百多名,钦俊德考取了动物学,被分配去荷兰留学。
1951年春天,钦俊德与首批归国科学家一起,放弃了当时在美国可享有的优厚待遇,搭船横渡太平洋回国。一到香港,受到新中国教育部热情接待,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先在广州参观,然后乘火车到上海。钦俊德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创建了中国第一昆虫生理研究室,从事东亚飞蝗、棉铃虫、七星瓢虫、粘虫、赤眼蜂等研究,解决了利用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难题,首次合成不含昆虫物质的人工培养液制成假卵饲养赤眼蜂获得较高的成虫羽化率,曾向农业部提出根治中国蝗灾的计划,为生物防治和预测蝗害作出了杰出贡献。并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系、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期间,编写了国内最早的《昆虫生理学》教材。
1979~1980年任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系访问教授,从事马铃薯甲虫的研究。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研究成就奖。
1987年中国科学院指定他为终生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钦俊德从事昆虫学研究五十多年,曾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兼昆虫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昆虫学报》主编,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1991年在中国昆虫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任为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曾参加194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五届、1980年在日本召开的第十六届、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九届、1996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昆虫学大会,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植物检疫和保护会议。
1982年在荷兰召开的第五届昆虫与植物的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1987年在广州召开的赤眼蜂国际学术讨论会,广泛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著有《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英汉昆虫学辞典》等。
2008年1月14日1:45分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终年九十二岁。
分享按钮>>【钦氏古代名人】钦琏
>>【钦氏名人楷模】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