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旸:给英雄的未来一个承诺
- 中华商氏网 2012年7月18日 人民网
只有建立起长效的救助机制,才能拉直英雄生活中的曲折,让英雄的余生不致陷于惨淡
刹那的壮举,成就了一名英雄,也给英雄留下了终生残疾。双腿被轧断的李博亚,刚刚走过20个春秋,余生岁月令人牵挂。
而与此同时,有人站出来说,李博亚的行为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属于见义勇为。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感到唏嘘和遗憾。人们希望英雄获得见义勇为的相关荣誉,不仅仅因为这是对英雄事迹的承认和肯定,更多的是缘自这样的期盼:荣誉,往往能为英雄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再真诚的赞美也会被时间所尘封,再多的鲜花和掌声也终将成为历史。
今年刚刚20岁的李博亚,才上完大一,家境也并不富裕,这次又因救人致残,接下来等待他的很可能是艰难的漫长人生。身体上的伤害、心灵上的创伤,年轻的生命已经被改变。过不了多久,当一切溢美化为平淡,李博亚将面对来自现实生活的残酷挑战。
因此,必须要给英雄的未来一个承诺。这种承诺,不应仅仅是一次性的物质奖励,更应是一系列制度性的措施,包含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专业性的恢复治疗,以及对工作技能继续培养和对今后生活的必要补助,从而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关注。
只有建立起长效的救助机制,才能拉直英雄生活中的曲折,让英雄的余生不致陷于惨淡,也才能最终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社会悲剧。
我们不应被一时的情绪充斥头脑,在对英雄奉上赞美之后,却对他们的余生不管不问。这种对社会正义的消耗,会误导价值取向,产生消极的价值判断。
对英雄的崇尚固然重要,但只有善待英雄的余生,才能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根本性的支撑。
无论是张丽莉还是李博亚,这样的平民英雄应该在救人之后生活得更好。建立起有效的保障机制让英雄的余生幸福,比单纯地赞美他们的英勇事迹,更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累。
分享按钮>>赵蓓蓓:别让铺张浪费阻碍中国发展
>>姜泓冰:打击论文造假别“大棒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