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氏网新闻】墨氏出自墨胎氏 墨子本是夷齐裔

    中华墨氏网 2013年12月24日 墨氏


【夷齐书院山】

首阳高节;

兼爱遗风。

                        ——墨姓宗祠对联

墨学之祖 ;

帝王之师。

                        ——墨姓宗祠对联

【夷齐采薇颂】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清·车万育 《声律启蒙》

黑赤砚分,研丹朱而磨墨子。

斧斤器异,破孤竹而砍高柴。

——当代·张家林主编《中国对联大全》

【夷齐读书处】

墨姓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姜姓,炎帝后裔墨如之后,以祖名为氏。《潜夫论》载:“禹师墨如。”传说炎帝神农后裔墨如见多识广,是他的建议使大禹治水成功,大禹后拜他为师。大禹之子启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之后,封墨如的儿子胎初为孤竹国国君,胎初就以父名为姓,称墨胎初,世代相传姓墨。

其二、出自墨胎氏,商代孤竹君后代。据《通志·氏族略》载:“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姓考》上也有“孤竹君之后墨台氏,改为墨氏。”的记载。相传夏朝时,炎帝后代被封于台(今辽宁朝阳),时称墨台氏,后简化为墨氏。商朝,墨台氏后代建立诸侯国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南),国君墨胎,两子分别是伯夷和叔齐,他们因都想让位于兄弟而出外流浪,后侍于周文王,阻拦周朝伐商,因耻于食乱臣之粮,饿死首阳山。其贤名流传于世,后人就以墨字为姓,称为墨氏。

二者起源似乎为一,均出自墨胎氏。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即为伯夷、叔齐的后裔。《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说:“墨子,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约公元前479—公元前381年)。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天志”、“明鬼”学说,承袭殷周传统思想形式,但增入“非命”与“兼爱”等内容,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以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力主“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处世奉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当时人民反对战争的意向,其“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为反对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并提出“尚贤”、“尚同”等政治主张,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弟子众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墨学于当时对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姓早期居住在河北、河南,汉代以后在河南东部形成墨氏望族,以梁郡为郡望。如今在山西广灵、河南卫辉、山东滨州、甘肃永昌、安徽淮南等地有少量分布。

墨姓的郡望为梁郡, 汉为国,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南朝宋改郡,治下邑(今安徽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墨姓的堂号:梁郡、兼爱等。



分享按钮>>【墨氏家谱源流】敦本堂——墨氏族谱
>>【倪杨氏网新闻】翼善堂举行悬挂堂匾暨祖宗灵位立牌上座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