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氏网新闻】600年株洲言氏 是孔子名徒之后
- 中华言氏网 2014年3月6日 言氏网
据市公安局统计,在株洲姓言的有9108人,多居住在云龙新区的太平桥、龙头铺与大丰村一带。
住在大丰村、年近花甲的言新民,是记者了解到的最熟悉言氏情况的株洲人。
据言新民介绍,株洲言氏,距最近一次修族谱,已有86年历史,最后一位族长也在50年前去世,而今言家祠堂破败不堪,不少言姓年轻人想了解自己姓氏的来历,却无从得知。
言家“六房”
70多岁的杨聪英,50多年前嫁到太平桥,成为一名言家媳妇,“只是听爷爷说过,我们这一支是六房的。”但这六房代表了什么意义,她也说不清。
记者查阅了光绪年间的《湘潭县志》,里面记载:“在三都洪武言信以直谏编管,因家焉为屯户,信死立子游庙。”意为,在明洪武年间,言官言信因直谏而被贬,从军发配,“三都”则是古代龙头铺的旧称。
根据《言氏六修家乘》的记载,言信被贬至此后,留有一子,名为言寿二。而停留在株洲太平桥的是言寿二的六儿子,也就是当地老人口中的“六房”。云龙的龙头铺与湘潭龙口则是“五房”与“二房”。
延绵600年
据《湖南氏族源流》记载,湖南言氏一族,以先贤言子游为始祖。言子游是孔子72弟子中唯一一个“南方人”,孔子曾说,他的门下有了言偃,他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明洪武年间,后人言信被贬,自江苏常熟虞山迁湖广茶陵,再迁湘潭第三都宛在塘,宗祠建于湘潭城东(今株洲云龙太平桥)。
从明洪武起至今,言姓在株洲已有600余年历史。虽然是在清乾隆32年,第一次修族谱,但修谱时还寻根至江苏常熟虞县,并在江苏言氏族谱中找到了言信的名字。
为了保证氏族的延续,从清乾隆32年开始,每隔30年左右修订一次家谱,不时与江苏常熟言氏宗族保持联系,至今已6次修订家谱。其中一套《言氏六修家乘》保存于湖南省图书馆。
探访言子祠
在云龙太平桥的位置有一个宏伟的建筑,红墙青砖,与普通宗祠的青砖灰瓦有很大区别,这里就是言氏的宗祠“先贤言子祠”。
为什么一个被贬官、充军至此的氏族,会有如此规格的宗祠?《湘潭县志》中的解释是,因为言家是圣贤言子游的后裔。正因为在文化传播上的独特贡献,言偃死后,在各个朝代备受崇敬,累世不绝。唐代开元八年(720年)他被列为十哲(排名第九)进入孔庙受人们的祭祀。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清代承袭明代的封号,这也是祠堂牌匾名称的由来。
记者来到位于云龙太平桥的这间“言子祠”,宗祠修建于明末清初,清嘉庆年间修缮。现在外墙的朱红有些凋落,屋顶的砖瓦、木块也已掉下,墙体外墙剥落,露出了里面的泥沙与木头,当地的老人说,这是将黏土、石灰、沙子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夯筑而成,“格外结实”。但仍然不堪岁月的冲刷,显得有些风雨飘摇。
尽管这样,言子祠曾经的雄伟依稀可见。汉白玉砌成的门楣上浮雕的蝙蝠依然存在,宽敞的中庭院落,三进三出的格局,宽敞的戏台,整个占地面积大约有1000平方米,在古代什么无论生死都讲究规格的前提下,也显示出言姓先祖的显赫身份。
80岁的言梅清说:“门框、窗户用的都是杉木,还涂抹了防白蚁、防潮的桐油。几百年都不曾损坏。”
甚至在宗祠的外面还立着一块碑,写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因处于官道,来往的官员都会进此一拜。但这块碑也在两年前的一个雨夜,被盗走了。
最后一位族长的记忆
言新民的记忆中,言氏一族最后一位族长叫“言怀章”,在1961年去世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是族长,我还是无意中在村部的档案室看到的。”言新民说。
言怀章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大学生,做过法官,后来在甘肃的一个地方做过县官,解放时还被定性为地主。
言新民说:“他那样的身份,别说是和别人讲述言姓一族的故事,就连走路都要比别人矮三分。”言怀章不敢和别人说,甚至都不敢告诉家人,现在言怀章的孙子还在世,但爷爷是族长的事情还是听言新民说的。
这位老人最后在70岁的时候离世,家徒四壁,没留下一样文字资料,就连一本不全的《三国演义》也被一群孩子拿去玩了,族长无人传承。
86年前修过族谱
言新民说:“虽然我不是言姓中年龄最大的,但绝对是株洲言姓中最熟悉情况的。”
为了清楚地知道言姓的历史,言新民先后查阅了湖南省图书馆,咨询了一些姓氏的专家,还特意到了江苏常熟虞县探寻祖先遗迹,目的也是为了更清楚自己的姓氏。
“我遇到过很多言姓的年轻人,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祖先的故事和言姓的来源。”但言新民没有能力去重新修撰这部族谱,“这个工程太浩大。”
目前在湖南省图书馆馆藏的言氏族谱,为1925年左右修订的《言氏六修家乘》,距今约有86年,参加那次修撰的老人也早已驾鹤西去了,其他的文献资料也已经失传。
分享按钮>>【虎氏网新闻】源自古老的虎图腾信仰的成都虎氏家族音发为猫māo而非hú
>>【何氏网新闻】何莉:张扬个性 挥洒职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