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网新闻】考察南宁市郊那告坡“覃氏老宅群”侧记
- 中华覃氏网 2016年7月14日 弘勤少军
青石板写满故事,灰黛瓦铭记历史
——考察南宁市郊那告坡“覃氏老宅群”侧记
2016年7月9日,广西弘勤文化研究会(广西覃氏宗亲会)宣传部部长覃少军携带宗亲作家覃秋林,冒着烈日酷暑,驱车来到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老口村那告坡,考察著名的古村落“覃氏老宅群”。
座落于邕江河畔的“覃氏老宅群”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公元1780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存39栋庭院,100多间房,大约1000人口。全村人口,除了外嫁入村的妇女外,清一色都是覃姓家族,是南宁市至今为此,人们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最纯粹的覃氏家族古村落群。
“覃氏老宅群”属典型的明清时期南越壮族民居建筑风格,近年来,备受媒体公众青睐,多家著名媒体给予图文并茂的报道。2008年5月9日,新华网广西频道曾经作了报道《广西南宁市明清“覃氏大宅”》,2016年5月9日,人民网——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再次报道《南宁修缮古建筑群,200年“覃氏大宅”焕发新活力》。这里曾经是电影《好一朵茉莉花》的拍摄基地,解放初期,田汉、艾青、徐悲鸿、李可染、陆地、胡绳、安娥、唐明照、赵德清、谢芳春等文人墨客曾经居住于此,并留下千古传唱的艺术瑰宝。
我们的目光穿过绕村自然而成的大水塘,只见不远处的“覃氏大宅”静谧地落座于水的对岸,羞涩得让人顿生怜悯,矜持得让人心痛(作为居住于南宁市30多年的覃氏家族成员,我竟然直到现在才知晓这个本家古村落)。倒影在水中的除了古建筑的倩影,还有镶嵌于古屋间的茂林修竹,榕树花卉。穿过入村一条水泥小径,我们的车子从一棵郁郁如盖的大榕树旁时,可见树下小息的除了几位覃氏宗亲村民外,还有一群大小不一的鸭子和几只零星肥鹅,也在树荫下昏昏欲睡。显然我们车子的声音惊动了她们,鸭群将埋于羽毛里的头颈抬起,迟疑地瞟了我们一眼,转身,很不乐意地,用我们只能猜测的友好善意邀上鹅姐妹们,大摇大摆地挪动丰腴的臀部,向两旁稍稍让路,或干脆就在车子前面不慌不忙地给我们引路,俨然这里的主人!莫不是,连鸭群鹅子也冥冥中知道我们是血脉宗亲不成?!
走近古宅大门口,抬头只见头顶上的木牌匾,镌刻着遒劲的“武魁”二字。木板牌匾已经褪却了原来的颜色,字体却在南国猎猎的日光中熠熠生辉。牌匾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了岁月,斑驳了时光,透过她皱褶而坚毅的面颊,我能读懂附属于她身上的不可磨灭的辉煌与荣光,那是唯属于我们这个家族的!这样想的时候,我心中油然而生自豪与骄傲。
青砖石板、灰墙黛瓦、木刻门簪、镂雕石柱、神台仙桌、土地庙堂、石基夯墙……古屋老巷、哨楼墙垣、飞檐瓦砾构成的大大小小古建筑,分散在坡上坡下,似乎随意,却错落有致、布局严谨,于古朴中彰显建筑工匠的精湛工艺,在厚重中,突兀古人对建设家园的实诚希望与精神寄托。“西教村齐心禁约碑记”记载着村规民俗、覃氏家风族规,以及浓郁的尊师重教、求学进举的家训传承、价值取向。“贡元”“田汉故居”等等文化标志,赫然沉静地铭刻着,这片土地一代又一代族亲的历史担当;默然虔诚地告诉走进古村落的每一位旅者,这里完整地保存着广西稀缺的壮族古老的图腾和文化;无言真实地告诉我们这片本族古村落隐含的厚重文化历史底蕴。
“覃氏老宅群”2009年被南宁市文化局列为南宁市文化点,是自治区政府近几年花大力投资修缮的“美丽南方”项目工程之一。我们走进村里时,正遇政府对古村小巷道路的大力度的修缮中,以提高她的旅游文化层次。改造后,这里将成为重要的景点加以推广。我们爬上山顶,从山上远眺,古村落依山傍水,犹如云南的大理古镇,静卧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禾中,被一汪清澈的湖水环绕。登高鸟瞰,便有“深山藏古镇,青峰倾廓门”的情韵。
“改旧依旧”会让这片深闺家族古村落揭下羞涩的容颜,被世人所目睹,广西覃氏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不必再像过去一样,过分低调,应该让外界所认识!历史与现代,将在这里具有高审美层次地大胆融合,这片古宅院将在挑剔的现代人面前,自信地绽放出她知性美丽的笑靥。
踏在古老光滑的青石板上,抚摸着斑驳沧桑的老土墙,我们放慢脚步,屏住呼吸,生怕唤醒了埋藏在曲折通幽小巷里的凄婉爱情故事,更担心祖先怪罪我们这些后裔,指责我们丢失了200年传承下来的谦逊矜持包容含蓄、敏于行纳于言的士大夫品格。
景观可以复制,文化难以克隆。青石板写满故事,灰黛瓦铭记历史。“覃氏大宅”将携带着我们覃氏家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和深厚生动的传统谜语,从历史走向现代,走向未来。(文:覃秋林图:覃少军)
广西弘勤文化研究会宣传部
2016年7月10日
分享按钮>>【覃氏网新闻】广西弘勤覃文音走访灵山县鲁塘村
>>重庆璧山来凤驿何氏百岁坊典雅奢华挺拔庄严见证着来凤古驿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