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营养师是一门为了解决饮食问题而诞生的职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饮食的精致化,使得对抗肥胖问题与避免罹患各种文明病,成为现代人不得不关注的课题,也因而体重控制、养生保健等健康话题,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营养师可以提供饮食与营养方面的咨询,让我们吃得均衡、吃得健康、吃得营养,真可说是现代人的「健康守门员」。 营养师的工作内容相当多元化,凡是需要营养专业知识的单位,都少不了营养师的投入,像是医院(营养门诊与调理病人饮食)、卫生所(小区的营养调查与提供饮食健康咨询)、塑身美容中心(提供体重控制咨询)、学校(营养午餐等膳食调配)、食品公司研发单位(开发各种新产品)与餐盒厂商 (设计菜单与膳食设计) 等等,都有营养师为国人的饮食健康把关。 香港营养师协会估计,现时香港约有250名注册营养师。有别于医生及物理治疗师等专业资格,现时香港政府并没有设立为营养师注册的机制。只要持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或澳洲的营养学学位或深造文凭,并合资格在该国注册成为营养师,均获政府承认。要在当地成为注册营养师,通常须要完成有关饮食及营养的学士及深造课程,并在当地通过成为注册营养师的公开考试及拥有大约28个星期的临床实习。 目前,中国内地近40万人才有一个营养师,而只有几所大学设有营养学系,持证人员不足4000人(有说更低于2000人),光是北京区域就有20万人。100多万运动员只有6个营养师。在内地403所受访的医院中,50%以上的医院根本没有营养科,真正具备「营养师」资格的人仅占22%。中国内地即将出台的《国民营养条例》规定:100人以上的食堂、餐厅需配备营养师。营养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2005年10月,中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等法律草案。一旦立法,中国内地市场估计需要400万营养师。 中国营养师的发展方向有几个:包含餐饮单位或单位餐厅把关、营养食品、企业营养顾问、培训师、美容营养、减肥营养、超市营养顾问、私人营养顾问等;就业方向与范围十分广泛,月收入丰厚。由于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生,为中国营养师带来更大商机。据一些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公共营养师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最具有发展潜力与前景的职业之一。 《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规定,未来只有具备营养师与医师资格者才能向消费者推荐营养保健食品。目前,中国消费者平均在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日常总支出的0.07%,远低于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总支出的25%,大陆市场在保建食品的发展潜力极为巨大。近来,大陆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以15%至30%增长速度成长,又高于欧美国家12%的增长速度。据估计,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费可达到100元人民币,保健品市场的总额将达到1300亿元的消费量,到2020年市场的总量可以突破4500亿元。为此,各大营养食品制造厂、直销公司、营养咨询顾问公司、坐月子中心都将浮现公共营养师的需求。 在中国,公共营养师职业证书分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岗位证书分为助理公共营养师、公共营养师和高级营养师。 事实上,中国是最早出现有营养师国家,并且最初营养师是皇室御用的「营养官」。早于周代(约公元前1122~前256年),中国就产生最早的专职营养师——食医。食医(英文翻译作dietetician),是指周代官方卫生机构中负责帝王饮食卫生专科及其医生。据《周礼•天官医师)记载,周代医疗制度是有分工的,对医生的工作职责也分配得细致。当中,医生共分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4种。当中,食医在各种专科医生中居于首位。食医是掌管调配食味和饮食卫生的专职医生。食医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食医掌管着君王及贵族的谷物、肉类、饮料及100多种精制的酱类和8种经过特别配制的珍贵食品等。 食医掌握这众多饮食的调配,并不是单纯的配餐,而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周代贵族的身体状况配制的。也就是依中医理论,例如,在饮食服用的温热程度这个问题上,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周礼,天官食医》中写道;「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这就是讲对每种饮食,针对其季节的不同,要求也各异;凡饭食应比照春季宜温食,羹剂要比照夏季宜热服,酱类要比照秋季宜凉吃,饮料要比照冬季宜寒(凉)饮。各种食物的配搭也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的。例如,《周礼•天官食医》中也有「膳食之宜」的记载:「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稻,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