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春秋宋国国都相城(今淮北市政府所在地),淮北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县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县。东经116°24′~ 117°03′、北纬33°16′~34°10′,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108公里,总面积2770平方公里。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市政府所在地相山建城。公元前21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2500年前,宋共公瑕将宋国国都由河南睢阳迁至相城。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先后在此设郡或县。 相城是一个以酿酒闻名的城市,淮北酿酒历史,可以追溯距今已有2700年。春秋时期,宋襄公欲为盟主,修行仁义,令大夫正考父整理殷商时期当地颂祖乐歌,写成《商颂》(见〈史记•宋世家〉)。 孔子编纂《诗经》时,收录了《商颂•烈祖》篇,其中记载:「既载清酤,赉我思成」。「酤」为古代稀薄之酒,说明此地殷商时期不但有酒,而且有了以酒祭祖祈福的习俗。 春秋时期,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六九七年),宋、鲁、陈、卫各国国君曾于淮北濉溪近郊歃血饮酒,结为盟国。 楚庄王六年(公元前608年),庄王率兵攻克宋国国都相城(今淮北市政府所在地),发现宫庭中「厨有臭肉,樽有败酒」。庄王举酒欲饮,将军子重连忙劝道:「厨肉臭而不可食,樽酒败而不可饮!」身为国君的楚庄王,对此败酒如此垂涎,表明此酒必为佳品。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来此周游,着有《宋人酤酒》篇,记载着最早售酒的酒店情景:酒旗高悬,迎风招展,酒香四溢;卖酒者招徕顾客,热情周到,购酒童叟怀钱提壶,往返不绝。可见,当时此地饮酒已很普遍。 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设沛国于相城,颁布「酒榷」,对酒实行专卖政策,垄断经销,以获酒利。足见当时淮北的酿酒业已相当可观。考古发现,当时已经用酒陪葬。1984年11月,在今濉溪东蔡里荒冢中,发掘一个四耳盘口壶,经专家鉴定,为东汉时期所造,其内有酒,色碧绿,香扑鼻。 到了宋时期,淮北酿酒更上一层楼。据古碑记载,在淮北的濉溪和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宋元丰三年(公元1031年)文学家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曾游濉溪山水,他在《南乡子?宿州上元》词中写到:“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准北于2001年7月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初,调查人员利用科学手段在桓谭小区商业配套工程建设工地(惠苑路北侧)进行勘探时,发现古代城墙遗址。这段城墙遗址东西横亘在惠苑路北侧,保存较为完整,长约500米。尚存城墙高约1.5米,宽度约25米,夯土每层约20厘米。在该处南端又先发现了有砖铺地的现象,紧接着,又在其北边发现了大面积的有石头铺地,调查人员初步认为这是城墙门楼过道(疑为南城门),城墙遗址筑成于战国时期,距今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考古人员在城墙内发现战国排水设施。在城墙下边1.5米处,又发现了一处冶铁遗址,遗址有炼炉残底、炼渣、铁矿石、木炭等。 2010年9月14日,淮北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该市五金公司工地上发现了一枚金戒指,根据古墓判断,这枚戒指距今有1800年的历史。但戒指在被发掘出来时仍是熠熠生辉。据了解,金质戒指的发现在淮北历史上尚属首次。 据介绍,这座古墓属于东汉中晚期,是座夫妻合葬墓。 据初步考证,全市计有文物点200余处,重要的文化遗址有石山孜等14处,已出土的各类文物有3000多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