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商丘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国中原东部,简称商或宋,为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因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称商、亳、宋国、梁国、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 商丘东临黄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陇海与京九铁路、商杭与徐兰高铁、连霍与济广高速、105与310国道等均在商丘市区交汇,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为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东部经济、交通和工商业中心。 商丘的由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丘为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 商丘是中国夏、商朝最早建都的城市,有5000余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的建都史,是炎黄、燧人氏、神农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 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 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亳(今商丘),商丘为商朝的第一个建都地,并先后数次在商丘建都。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商丘为宋国国都。 西汉商丘为汉代最强盛的诸侯国梁国的国都。北宋时期,商丘为南京,位居陪都,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即位,商丘成为南宋的开国都城。 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 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考古发现:宋国故城位于今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于宋国都城的遗址。宋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2900米,南墙长3550米,西墙长3010米,北墙长3252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面积约相当于今商丘古城的10倍。1994年春到1997年秋,中美联合考古队对宋国都城遗址通过钻探和发掘,确定了城墙的方位、大小和基本结构。目前,宋国故城西墙的大部分以及南墙和北墙的西段保存较好,城墙顶部距地表最浅处一米左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2000年宋国故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宋国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国故城在原商丘县南5华里的老南关村北。老南关村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睢阳区下属的13个居委会、村委会之一。 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如今的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穆氏四合院等名胜古迹。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