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郑韩故城郑国考古发现 已阅:1292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在「河南博物院」网站内,刊载一篇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蔡全法撰写的一篇名为《郑韩故城郑国考古学文化》,较全面地介绍郑韩故城的考古发现,值得摘要介绍,以加我们对春秋郑国的了解。    

文章介绍,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故都,位于中原腹地,北距郑州 42公里,这里曾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又是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壤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郑韩两国先后在这里建都500余年,成为当时天下之名都。

1923年新郑李家楼郑伯墓的发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郑韩故城大规模的勘探与发掘开始于。通过长期来的钻探与发掘,证实了历史上的郑韩故城就在新郑市城关镇及其周围的城关乡、梨河乡一带,同《水经注》所记位置相符。座落于双洎河(古洧水)和黄水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城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现存城垣大部分都在地面以上,周长20公里。城分内外两城,郑韩两国的宫殿基址,郑个别国君陵墓和韩国的宫城及宗庙多分布在这里。东城是郭城,又称外城,郑、韩两国的手工业作坊区,郑国的社稷祭祀遗址、宗庙遗址及郑国君陵墓区多分布在这里。东西两城之间有道隔墙,俗称「分水岭」。

西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北墙西起双洎河东岸,东至竹园村东北的市化肥厂附近,全长2470米,除几个自然缺口外,一般墙高10-19米,基宽40-60米,尤其是北墙外侧分布着4个外突的马面。阁老坟村西北城墙的自然缺口疑为郑城北门。北墙外还有护城河,宽50米左右,除西北部通双洎河一段约1500米还有明显的河床陈迹外,其余已难见踪迹。城东部是以隔墙为东墙,北端与西城北墙东端相接,南到前端湾村西南的双洎河北岸,长3415米。隔墙保存较差,仅有几段墙体残存,残基宽10-40米。在市化肥厂西和黄水路南侧,地下各发现一段古代路面串过墙基,疑是隔墙上的城门缺口。

西城的西墙和南墙大部分尚未找到。西墙仅在双洎河西岸与河东岸的北墙相照略偏南处有一段夯土墙,形如墓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米,高4.5米,由此处往西南的地下,还有54米长的墙基与地上墙体相连,推测是西墙的残留。河西岸有城墙也吻合《水经注》「今洧水自郑城西北入而东南流」的记载,说明到北朝时期,由于西墙的存在,才构成了洧水「自郑城西北入」的态势。

西城南墙在双洎河以南,大部分无存,仅在双洎河南岸的凤台寺南百米许,残留有一段夯土墙,俗称望母台,长20米,宽10米,高4米。在此东南的侯家台村下,也埋有一段夯土墙基,长约350米,推测是西城南墙的遗留。这一推测符合《水经注•洧水》中「洧水……东南流,经郑城南城门内」的记载。

东城位于西城以东,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墙西起市化肥厂西北,与西城北墙连接,东到城关乡边家村西,长1760米。东墙与北墙东端相接,至裴大户寨村西折向东南,在豫新药厂东北又南折,沿黄水河西岸直抵双龙寨村南,黄水河与双洎河交汇处止,长5850米。东城墙上的自然缺口较多,仅在裴大户寨村西的城墙缺口下发现有早期路土,疑是郑东门遗址。东城南墙大部分在双洎河南岸,东起两河交汇处,连接东墙南端,越过双洎河,经河李村南,至郜庄村东北拐,直抵前端湾村西北的双洎河南岸止,长2750米。基宽20米左右,残高3-5米不等。南墙的北端与河北端的隔城墙遥遥相对,在规划布局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东城南部的战国城墙,沿双洎河北端迄后端村南经五宅庄,至白庙范村南另有一道战国城墙。现存长度2250米,残存高3-5米,残存基宽15-35米,地面以上仅存后端湾村南,五宅庄村西南和白庙范村南数段,其余仅存地下基础。

通过数十年来对城垣的调查和发掘,我们认为郑韩故城城墙现存状况较好,许多地段墙高都在10-19米之间,这样的夯土城垣在东周列国都城中十分罕见。西城北墙上的4个马面,是目前我国已知的古城中较早的新型防御设施,在军事防御上无疑也是进步与创造。


作者:chinesemahan (2012/12/21 10:33:5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4,066.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