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河南省新郑市城关乡胡庄村和战国晚期南韩王陵 已阅:1250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据「中国文物信息网」介绍,胡庄墓地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城关乡胡庄村的西北岗地上,是东周时期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东距故城西墙约1.5公里。墓地为南北向长方形,长910米,宽360米,面积32.76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呈南北向从墓地的中部和西部穿过,占压面积11.375万平方米。

从2006年10月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干渠占压区的中部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已超过12000平方米,分为西南、西北和大墓3个小区,共清理春秋中小型墓葬35座,战国中小型墓葬276座,战国末年南韩特大型墓葬2座,以及少量宋、明墓和时代不明墓葬。目前除了两座战国大墓的椁灰和积石积炭椁未及解剖,大墓下压的春秋战国墓没有清理外,其余均已发掘结束,取得多项重要发现如下:

1、春秋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数量较少,在3 个发掘区均有分布,是典型的郑国家族墓地,既有随葬青铜礼器和仿铜陶礼器的中型贵族墓,又有数量较多的随葬生活陶器的小型墓,个别小型墓没有随葬品。时代多数为春秋晚期,个别为春秋中期。本次发掘为郑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2、战国墓均为中小型,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和空心砖墓两种。头向多向北,国别属韩。排列非常密集,在3个发掘小区均有分布,多处发现打破春秋墓的现象。在大墓区,又有多处被大墓打破和迭压现象,说明它们的时代均比大墓早。  

这次战国中小型土坑墓的发掘,不仅为研究新郑地区韩墓文化提供了新资料,其多变的壁龛是韩墓的新发现。较多空心砖墓的发掘,首次确定了它们是战国韩墓,为厘清战国与西汉时期空心砖墓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3、二座特大型战国墓的发掘获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其中多项是填补国内东周大型墓葬发现空白的,主要是: 点证实这是一组带封土的战国末年南韩带封土王陵级大墓,M1在东,M2在西。二墓为南北向近「中」字形竖穴土坑墓,积石积炭,规模之宏大国内罕见。

在M2西侧发现呈矩尺形的大型夯基1处,东拐部分打破M2的部分墓道填土。夯基边缘不太规整,南北长35米,东西宽5米,深1-3米,打破多座战国小型土坑墓和空心砖墓。该建筑的用途可能是守卫房,是东周陵旁建筑的首次发现。

在2座大墓的周围发现了3条隍壕似的近长方形半封闭环状壕沟,各沟相互平行,南北向,南部中央留有较宽的生土缺口,缺口正对着两座大墓的南墓道,说明此处可能是门道所在。这种迹象亦是国内同期墓葬中首次考古发现。由环壕、墓旁建筑、墓冢和冢上建筑组成的陵园形态填补了东周陵墓空白。

两座大墓均发现了由整层草泥、椽木、廪木、棚木和夯土组成屋顶形的椁顶结构,在国内同期墓葬系首次发现,证实了《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棺有翰桧」的记载,意义重大。

两墓的葬具均为一椁双棺,是南韩王侯级大墓棺椁完整形态的首次发现。棺内均严重被盗,墓主骨骸保存很少,葬式不明。

M1为夫人墓,严重被盗,几乎一空。M2被盗亦重,但目前已清出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各种质地文物380余件,是南韩文物的一次重要发现,体现了南韩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和机械设计水平,其中在铜鼎上发现有「王后」刻铭,在盖弓上发现「少府」、在铜戈上发现「左库」等南韩官署名称,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一组战国晚期南韩王陵,填补了南韩王陵的发现空白,在东周陵墓考古方面意义重大。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2-12-21 11:48:51编辑过

作者:chinesemahan (2012/12/21 11:48:0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738.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