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韩国是中国战国七雄之一,出自晋国宗室,姬姓。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此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鴈」,「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公元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 韩文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文侯,史失其名,是韩列侯的儿子,被立为韩国世子。公元前387 年,韩列侯病卒,其世子继承韩国君位,是为韩文侯,韩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377年,韩文侯病卒,在位10年。 在韩文侯时期,韩国在现在的河南一带,《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也就是说,韩国祖先最初是被封于「韩原」这个地方的。致韩厥之时,列为晋国六卿之一,即「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韩文侯时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韩文侯实行改革。继续使用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 韩文侯二年、郑康公十一年(前385),韩国势力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 韩文侯二年(前385年),进攻郑国,占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史记•郑世家•韩世家》与《六国表》记有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韩伐郑,取阳城」。这一有明确记载的事件,不仅时代最早,也把阳城框定在了登封一带。据此,徐旭生先生认为,登封告成镇的古阳城,「是一种普遍的说法,也是较正确的说法」。 又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俘虏宋国国君。《史记》载:「伐宋,到彭城,执宋君。」《资治通鉴》载:「伐宋,执宋公。」 有说韩文侯发兵进攻宋国,兵至宋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俘虏了宋休公,不久又把宋休公放走。 韩文侯七年(前380),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 韩文侯十年(前377),韩文侯去世,子哀侯即位。 考古人员曾发现战国韩文侯时期的铜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