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大沥吴必寿夫妇合葬墓和吴必寿玄孙吴仁孙进士 已阅:1652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位于大沥兴贤村土名马头岭的吴必寿夫妇合葬墓按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加以保护。

吴必寿公的出生年于公元1121年。重修的碑文上书:「显始祖 考吴公必寿  妣叶氏安人之墓」,建墓时间是「庚辰年春重修」,即2000年春重建。

清前的《必寿古墓》,断不会只有「石牛」两只,肯定还有石人、石马、牌坊等陪葬品,可惜,均已「石沉大海无踪影」了。

「石牛」是当地的土名,也有称之为「石棺」。在吴姓族人、清代进士吴祖昌编的《释褐房谱》里,曾言及「丹七公….墓在大岗头,用石牛为坟,取经久也。」在《吴边族谱》里,也出现过「三墓合葬石牛」等语。据网上资料报道: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珠海金湾区平沙镇发现一处神秘的石棺群。」由此可知,宋、元、明时代,采用「石棺」为坟,是十分普遍的。据吴姓族人吴建忠认为,这就是那现存的唯一「宋元遗物」。

为此,南海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派员对这座古墓进行了实地考察与鉴定,现依据他们掌握的情况,提出以下鉴定处理意见:

1、吴必寿,号二十一居士,北宋人,宋绍兴二年(1132年)从珠玑巷迁居南海大圃堡兴贤乡(今大沥兴贤村),为大沥兴贤村等地的吴姓始祖。该墓位于大沥兴贤村土名马头岭,由于历史的原因,墓表建筑物损坏严重,从墓表遗留的痕迹看,现存有宋元遗物。我们认为该墓葬属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的古墓葬。

2、目前此墓已在我区文物部门普查登记确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等6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特殊坟墓处理问题的通知》(民发[2000]93号)中「已普查登记的古墓葬应予保留并加以保护」的精神,我办认为该墓应予以保留并加以保护。

南海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5月18日

据乾隆《南海县志》卷之六《风俗》,文献载:吴氏望出延陵,迁徙家南海。宋进士有仁孙、邈、桂发。

查光绪《广州府志》卷三十三《选举表》二载:隋唐宋元进士,文献载:吴邈:南海人,(宋)熙宁九年丙辰五甲进士;吴仁孙:南海人,(宋)绍定二年己丑四甲进士;吴桂发:南海人,(宋)咸淳元年乙丑二甲进士。由于历史久远,此三位宋代进士,都没有载入人物列传里,只知道是南海籍。

《兴贤族谱》之明嘉靖七年编的《宗支图记》载:「四代孙仁孙进士」,至清 雍正十二年编的《四修南海吴氏族谱序》,明确写道:「至四孙仁孙,登绍定己丑(1229年)科进士」。由此可以肯定,乾隆《南海县志》所载的「吴仁孙进士」,就是南海大圃堡兴贤乡的、必寿公的四世孙吴仁孙无异。

《兴贤族谱》载:开基始祖为必寿公,必寿公生五子,长子是廷杰;廷杰生二子,长子是仕鲁;仕鲁又生二子,长子是仁孙。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吴仁孙是宋绍定己丑(1229年)科进士;
2。吴仁孙是南海大圃堡兴贤乡人,是兴贤吴氏的第一个进士;
3。吴仁孙是吴必寿公的玄孙。

兴贤吴氏从珠玑巷南迁的时间:按《兴贤族谱》载,是在宋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

在南海《延陵守让堂公益会部》后面,附有卅七房祭祖名单。

每年清明前一天,南海各乡以及邻近的市镇吴氏宗亲,都会不约而同的,前往南海大沥兴贤村,土名马头岭的吴必寿夫妇合葬墓,进行拜祭纪念活动。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3-7-13 14:08:04编辑过

作者:chinesemahan (2013/7/13 14:05:3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115.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