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广东出了一位很有成就,但少为人知的老姓人物——老粹溪。他是珠三角一带著名的壁画家。按照广州市南沙区虎门炮台管理所所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利平的研究,他与另外两位著名的壁画家杨瑞石、黎蒲生同为番禺沙湾人。
黄利平指出,珠三角广大地区在清代民国期间异军突起的众多民间壁画,足以说明这批民间美术家在当时的基层社会里是一个多么有影响的群体,也证明了这个艺术家群体的艺术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民间社会的文化风尚和美术水准。当中,杨瑞石、黎蒲生和老粹溪三人可为代表。
佛山胥江祖庙中的画作,是老粹溪现存的代表作。学者们评价:「其人物画擅长用橛头钉描(注: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线条粗而有力)。人物开脸与清代国画大师任伯年画法有神似之处。其隶书入流,中规中矩,得凝重稳健之态。」
黄利平指出,由于这些职业壁画家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除去在壁画上自己的签名外,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他们的文字资料。因此只有从壁画作品入手,查看他们模糊的身影,「从三人现存的作品中可以推测出,杨的年龄最大,其次是黎,再其次是老氏。现在可以看到杨氏最早的壁画是同治六年,最晚是宣统三年;而黎氏的画最早是光绪,最晚是民国初年;老氏的画最早是光绪末年,最晚有1935年的作品。」他们多是从前代或同时期的文人画承袭题材和画技,能够看到许多当时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伏生传经、竹林七贤、梅兰竹菊、锦灰堆等等——保持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清代民国岭南绘画史上,这批壁画家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