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有志则从唐宋时起。宋元期间,志书取名为「南海」,宋代有嘉定(1208~1224年)时陈岘修的《南海志》,淳佑七年(1247年)方大琮修的《南海志》,旧志称为《南海县志》;元则有大德八年(1304年)陈大震、吕桂孙修《南海志》。今嘉定、淳佑两套均已无存,元大德本有残本在,但名为《南海志》,而不是《南海县志》。元世祖攻克广州,立广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辖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七县。大德《南海志》记事先录事司,次及七县,因此,虽名为《南海志》,实则广州路志。
现存最早的《南海县志》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本,连同此后的明崇祯、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宣统等修本,共有七套,其中万历本缺六至九卷,同治、宣统本则分别为道光、同治本的续志,前志已叙述者则不再叙述,只补订前志的遗误。
这套书是南海区地方志办公室用6年时间翻印的,时间从17世纪早期至今,时间跨度超过四个世纪。
南海方志办张莹张莹说,中国古籍在当今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当首推地方志。在南海区第二轮的修志中,他们出版了一部《南海市志》、十八本镇街志和53本部门志,在需要提到清末以前有关资料的,无不以古《南海县志》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