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广军——南京银龙社区居民深情为他送别

    中华续氏网 2010年12月27日 网上资料


南京银龙社区居民深情送别续广军医生

新华报业网讯 12月11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南京银龙社区的居民们顾不上晨寒袭人,纷纷来到路口,他们要来送别社区好医生续广军。

  11月19日上午8时20分,续广军在银龙东苑卫生服务站为患者看病时,被一名精神病男子捅伤,因伤势过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1月29日中午12时10分离世,年仅28岁。

  他只是一名社区医院的小医生,无数的人为他的离去而泪流满面

  天越来越亮,送行的人越来越多。拄着拐杖的老人来了,被儿孙搀着的老人来了,实在不能前来的老人托家人邻居把最后的告别和感激带来了。

  灵车缓缓驶过,这是续广军天天骑车必经的路。默默地淌了几天的泪,杨新福老人再也忍不住了,像个孩子似的放声哭开了。

  “我有高血压,心脏病,每次去诊所,他都要握着我的手千交代万叮嘱,就怕我记不住。”听续医生的话,杨新福把多年爱吃大肥肉的习惯改了。续医生说了,天冷了就要加衣,今天他穿着厚厚的羽绒衣,却再也握不到续医生年轻温暖的手了。

  “他从来不嫌烦,你问十遍,他答十遍。一百个人问,他答一百次。你不问他,他还不忘要问你。”在卫生站,总能见到续广军被老人围着,78岁的朱义汉最喜欢挤到续医生跟前。

  好几次,陈腊英不知不觉走到卫生服务站,到了门口,才醒悟,续医生已经不在了。“大家爱找他,有病看病,没病量血压。头一天看完病,第二天他还要来个电话问问。”陈腊英没见续医生吃过一顿安稳的午饭。扒两口,有人想量血压了,他放下碗。刚端碗,有人来开药,他又放下。卫生站门前的坡上有轮椅出现,他赶紧去帮忙。大家不过意,劝他吃完了再干,他说干完了我才好安心吃。

  居民们谁都算不清续广军晚上到底出诊过多少次,他随叫随到,可10元一次的出诊费从未收过。

  银龙小区是南京经济适用房小区,东苑片区现有2700多户居民入住,绝大多数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小区有老人1000多名。2008年8月,银龙东苑卫生服务站成立,续广军成为服务站唯一的一名医生,就是这位从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小医生,让住在城市边缘的居民们感受到什么叫大医精诚。

  王年哥哭得说不出话。“我没钱住大医院,他安慰我,隔几天就要来一个电话,吃药检查的时间记得比我还清楚。”上个月,王年哥挂水手肿了,续医生轻轻地帮着揉了好一会儿。

  大悲难表。居民们想帮他一次,哪怕微不足道。2元,5元,10元,几千户住在经适房里的居民自发捐了1.5万元给续广军的家人,他们祝愿续医生少一点牵挂,一路走好。

  用责任和爱过滤生活的磨难,用希望和执著面对人生的艰辛

  “广军啊,爹对不住你。”在殡仪馆,面对爱子的遗体,父亲续子明悲痛得无法站立。从小到大,那些年家里没有米面,续广军吃的是山芋做的煎饼。“高中三年,我一次都没敢去瞧他,舍不得车费,也拿不出什么带给娃吃。”八十里山路,两块钱车票,续广军也舍不得,一个月回趟家取粮食,全靠双脚走来回。

  在送去抢救的救护车上,续广军拉着同事的手,“别告诉我妈。”这是他一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母亲是他最大的牵挂。

  这鞋,这裤,都是广军买的。母亲刘一如气如游丝,她想说,她要大家知道,她的广军对她有多好。“今年国庆,他回家,帮我洗脚,帮我剪脚趾甲,帮我洗衣服,什么都抢着干。”

  “他是俺家的顶梁柱。”母亲说不下去了。

  续广军的家在山东临沂市平邑县铜山镇梨花沟村,祖祖辈辈喝的水都要翻山越岭挑回来。去年,续广军寄回来的钱,续家打了一口67米深的井。今年,还是靠续广军寄钱,父亲一个人干,将土坯房翻新了。

  缺水少土的山区盛产山芋、山楂和金银花。父亲常年在山里负重劳作,父亲有严重的静脉曲张,母亲膝盖长有骨刺,患有眩晕症。今年,续广军直接把2400元汇到镇里农机站,请他们把一辆三轮摩托车直接送到家里。他实在不忍心,崎岖的山路上再出现父母肩挑背扛挣扎前行的身影。

  亲戚说,工作后离家,每次,续广军总要在村口的小店留下二百元钱,他请店家不时给父母送点吃的用的,他知道父母舍不得花钱。

  年长四岁的哥哥,对续晓磊来说,是天,是地。哥哥在县城上学,父母让弟弟给哥哥送东西,带去两块钱,哥哥一定要给弟弟留下一块钱。续广军工作后,弟弟的大学开销全由他包了,可是弟弟不知道哥哥读大学是怎么过的,除了申请学费贷款,医专三年,家里没能给哥哥一分钱,只知道他在勤工俭学,听说过他把白纸裁成草稿纸,卖一沓赚几分钱。

  那11天,站在ICU门外,续晓磊一遍遍地在心里呼喊,“哥哥,你一定要挺过来,求你了,一定要挺过来。”可是哥哥再也没能醒来,没能留下一句告别的话。

  “他从没说受过什么苦。他什么时候都告诉我,我们会过得越来越好。”一个月前,兄弟俩在网上聊天,哥哥说,他报了名在读本科,今年他还要努力找个女朋友,带回家,让父母高兴高兴。

  兄弟俩都盼着过年。家里水井有了,房子翻新了,电驴也买了,弟弟大学就要毕业了,哥哥可以喘口气了。谁曾想今年过年,兄弟俩却阴阳相隔,生死两茫茫。

  喧哗的城市镌刻下他年轻的身影,纯净高贵

  帮你整点行装,好兄弟,我们送你回家。

  社区服务中心三楼值班室,两张值班医生的床,一张上下铺床,下铺,就是续广军全部的私人空间。

  收拾广军的遗物,在场的人都在啜泣。丝缕毕现的洗脸毛巾上有一个大洞。那件遗照上的蓝衬衫,从初中穿到工作。三双鞋,同事给一双,单位发一双,还有一双鞋帮磨得要掉了。四季的衣物,寥寥几件,一个包还塞不满。最好的衣服,是刚买的100元的夹克,等着相亲时穿,几位居民争着要为他介绍对象,衣服簇新,人已不在。

  最多的是书,几本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书籍还未来得及拆封。

  三个纸箱一个包,碗,盆,被,衣,鞋,书,续广军一生的所有就是这些了。

  世界广袤,续广军拥有的空间是这张小床。他坐在这里看书,整理居民健康档案,和上铺的王岩聊他的未来。他的理想是把这里的工作干好,考个本科,找个女朋友。“他经常问我那些居民的检测情况,随口就报出居民的名字,年纪,住哪一幢,非常熟悉。”王岩最钦佩续广军,他把最不起眼的社区医生,干得有滋有味。

  “我不和别人比,我只和过去比,只要努力,一天会比一天好。”这几天,续广军的话总是在王岩的脑海回荡。当年轻的同事们谈到每月1000多块钱的收入,谈到房子和女朋友时,都变得心情灰暗。续广军总是笑着说,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幸福。

  “他有很多愿望。他说,都快三十了,他还没过过一次生日。我们约定,明年春节正月初十,我们兄弟一起过生日。”泪水奔涌,王岩仰起了头。

  李菁一直不愿去整理续广军的办公桌,好像留着不动,那个和他抢着拖地、抢着搬药的续大哥就会回来。桌子上,左边一大堆是填写整齐的居民健康档案,正中是患者的诊疗记录,还来不及写上患者姓名,前边一张草稿纸,写满了英文单词。银龙东苑到最近的社区卫生中心,要走40分钟。卫生站成立后,居民小毛小病,要拿药要量血压,全到卫生站来,一天五六十号病人,还要电话随访和出诊,但续广军抓住分秒间隙学习。

  “他天天笑眯眯的,无论谁请他代班,从未说过‘不’。”出事后,陈春花才知道那个白白净净、一脸阳光的男孩竟然承受着如此大的生活重负。“他的手机很古老,我们笑他抠门,他还是笑着,不愠不恼。”

  车轮启动了,续广军就要回到他的家乡,同事们居民们拥上去,不忍挥手作别。虽然只活了28岁,但人们觉得他的人生其实很长很长,以后还会一直活在自己心里。

  悲痛似乎要让时空停步,只有花圈上的挽联在寒风中肆意飘舞,上面写着“好医生续广军,我们永远怀念你!” 本报记者 颜 芳
 

资料来源: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012/t20101213_2824340.html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一期 封四 鲍墓、鲍山、鲍城
>> 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