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的伏波庙会与“马留人”
- 中华禤氏网 2011年9月29日 万家姓
"
中国广西师范大学 廖国一
内容提要:中越边境的伏波庙、伏波庙会及各姓"马留人"的祠堂、祖墓等汉文化的因素,是"马留人"人联系、相聚和认同的重要纽带。以伏波信仰为中心,不少人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回来中越边境的防城--东兴地区寻根祭祖,推动了伏波信仰的复兴和"马留人"的族姓认同。这也印证了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先生关于"族群边缘环绕中的人群,以'共同的祖先记忆'来凝聚"的观点。对于"马留人"及周边其他地方,甚至更远的地方的族姓人群来说,因为防城港--东兴一带存在着浓厚的伏波信仰和禤、黄等姓发源地的传说,使这里俨然被认同是一个"中心",而不是"边缘"。由于不是"边缘",因此这里的人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意识的某些方面不是特别的清晰。目前中越边境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和平交往和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态势,我们应该持一种积极的和开放的态度。
关键词:伏波庙会;马留人;中越边境;认同;交往
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是1993年5月23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沿海开放城市,它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南涉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交界。全市海岸线584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多公里。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县级市),面积6181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居住着汉、壮、瑶、京等少数民族。全市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包括港澳台胞)33.6万人,为广西第二大侨乡。
防城港市所属的东兴市是1996年设立的县级市,既沿海又沿边,与越南芒街市一河之隔、一桥相连。东兴市总面积549平方公里,边境线长77.8公里,其中陆地边境线长27.8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2005年末,东兴市总人口11万人,有汉、壮、京、瑶等民族,其中京族人口14764人,是京族在中国的唯一聚居地,主要集中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氵万 尾、巫头、山心、潭吉、贵明等村。京族在越南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在东兴,京族内部大多通用越语,对外交流用汉语汉字。
防城区的前身是1958年5月1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防城各族自治县,1993年5月撤县设区,是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县级区。全区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长122.2公里,海岸线长130公里,总人口378431人。防城区居住着汉、壮、瑶等民族,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和中越边境地区的乡镇。
2008年和2009年春节,应防城港市和东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邀请,本人两次到东兴市参加了罗浮垌的伏波庙会,并到了防城区考察了"马留人" 禤姓、黄姓的宗祠和祖墓,对相关的一些问题做了调查研究。
一、 中越边境的伏波庙会
东兴市东郊罗浮垌伏波庙是中国大陆最南端、最接近边境的伏波古庙,离边中越边境界河--北仑河大约只有500米。该庙自明朝以来重建过数次,旨在纪念东汉名将马援及其将士。伏波将军马援不仅为巩固边疆、安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还为促进中国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马援南征途经的中国岭南沿海地域,甚至越南的一些地区,人们为其建立庙堂(伏波庙)加以供奉,进而演绎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伏波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思想道德和民风民俗等。
马援在中国历史上以"伏波将军"的称号闻名,他在岭南所建立的功勋,也常常与班超凿空西域并提。据《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载,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载:"至十六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征侧者,麊泠县雒将之女也。嫁以朱鳶人诗索为妻,甚雄勇。交趾太守苏定以法绳之,侧忿,故反。于是九真、日南、合浦蛮里皆应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为王。交趾太守及诸太守仅得自守。光武乃诏长沙、合浦、交趾具车船,修道桥,通障谿。十八年,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趾,斩征侧、征贰等,余皆降散。"马援班师回朝后,留下大批的士兵和部分将领,这部分被称为"马留人"的人群与当地的雒越人居住生活在一起,使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更好地在当地传播开来。
东汉以后,今广西、湖南、广东以及海南境内部分地区逐渐开始崇祀马援。从有关的史料来看,至少从唐代开始,就有伏波庙在上述地区兴建。
"我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圣贤典型相当多。一些地方官员和地方著名人物,若为百姓敬爱,常有庙祀和庙会的信仰。" 近两千年来,马伏波将军的英雄事迹、爱国精神和无量功德,一直被岭南人民广为传颂。马援也成为了防城--东兴等地"马留人"等族群信仰的重要对象,防城港和东兴一带是中国伏波信仰最浓厚的地区。
东兴罗浮垌伏波庙位于东兴市罗浮村金龟岭,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广西北部湾地区较有影响的伏波庙。近年来每年正月初四至初八在此举行伏波庙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马留人"祭拜伏波将军马援的伏波庙会十分隆重,庙会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伏波像前摆上各色供品,举行祭祀大典、降生童(隆生女)的降神祈福仪式,以及舞龙狮、武术表演、对歌及唱师公戏等活动,还延请越南的歌手前来"唱哈"等。伏波庙会上有防城、东兴、钦州、灵山、合浦、北海等地众多的禤、黄、施、韦等姓的"马留人"及越南边民参加这一庙会。祭拜仪式结束即开始入席乡饮,村民们团圆聚餐、济济一堂,大家端出鸡、鸭、鱼等等美味佳肴,在庙内庙外开怀畅饮,气氛融洽而热烈。罗浮垌伏波庙会体现出了与中国其他地方庙会所一样具有的祭神、飨饮、娱乐等功能。
除了"马留人"对伏波将军的信仰以外,防城港--东兴一带的京族也信仰伏波将军。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人聚居的红坎村伏波庙最为群众信奉。红坎村人主要为阮、吴、李、刘、林等姓,皆为京族(越南称为越族)。红坎村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夜里祭祀伏波。其夜,全村人在长者的带领下,摆出各种供品,击鼓打锣,举行十分繁复的仪式来拜祭。当地的人们相信伏波能够有事必应,无不灵验。患病者来上香,特别是小孩子有了病,来过回去,便会痊愈。 东兴市氵万尾村也是京族居住的主要村落之一。在该村的哈亭中,供奉有各种各样的神,其中有一个神是伏波将军。
随着中越边民交往日益频繁,每年在东兴举行的"哈节"和庙会等民间活动,越南边民也会热情参与。此外,中越双方每年还会共同组织中越(东兴-芒街)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以及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足球友谊赛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边民友谊的活动。长期以来,当地民众以伏波庙为依托,通过民间歌会等形式,广交中越两国各族朋友,为弘扬伏波文化、构建民族和谐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 "马留人"及其认祖归宗的拜祭活动
马援的出生地是在今陕西省扶风县毕家村,毕家村现在还有马援的墓地和祠堂,村中人皆是马援的后人。现在,马氏后人已遍布世界各地,马氏后人无论到那里安家,他们的"祖公厅"门楣上,均悬挂着家族堂号"扶风堂",以表明自己是马援的后人。
但"马留人",并不是指马氏后人。马援南征胜利以后,为了管理好南疆,他把军队中的绝大部分人留在交趾、九真等地,让他们分散安插在当地雒越民众中,以实现民族融合,共同开发南蛮之地。历史典籍称这部分人为"马留人"。 "马留人"也即"马流人"。《水经注》引《林邑记》载:"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之子孙也"。古籍对"马留人"的记载比较详细的,是古代的愈安期的话:"马文渊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万,不反,居寿泠岸南,面对铜柱,悉姓马,自婚姻,今有二百户,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言语饮食,尚与华同。山川移易,铜柱今复在海中,正赖此民认识处也。""马留人"是马援留在今越南北部和广西西南部一带的部属及其后裔,他们为汉代以及历代中国南疆的治理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说在今防城港--东兴市一带,也有一批马援的将领和士兵等部属留了下来,其后人一直延续到现在。防城一带的"马留人"中,以禤纯旺和黄万定两人及其后裔禤、黄两姓最为有名,其余留下姓名的"马留人"还有七姓謫遣者(俗称为"七姓将军")林采风、简有龙、梁启宁、刘公祖、陆缘渊、凌官旺、韦料真等七人及其后裔。禤纯旺和黄万定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被留守后,都被授以"平夷大夫"的称号,还担任守卫边疆的职责。据广西防城禤氏宗亲会会长、"马留人"禤赐存(男,76岁,防城镇人)给笔者介绍说,防城港的禤姓居民主要是随马援南征,从山东青州而来,现在大约有1万人左右。禤姓从防城分出的支系,分布在广东的三水县、清远县和广西的横县、玉林市等地。
禤伟东("马留人",男,60岁,防城镇文史研究者)认为,禤纯旺、黄万定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后留守边疆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据明朝嘉靖《钦州志》记载:"按七峒长官今其子孙俱云始祖黄万定系青州人,汉时从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有功,留守南疆","时休峒在管界巡检司地方,相传其祖禤能(应是'纯')旺从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有功,贼平,留守钦邕二界"。禤、黄的留守,开拓了古代广西沿海地区军人与土著民族"同为生聚"的历史新时期。
《三水禤氏族谱》编委会编《三水禤氏族谱》中载:"禤姓始祖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始祖纯旺公于汉光武帝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叛乱。帝命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公赋性倜傥,有志安民,随将军为裨将前锋,勇谋兼备,战功罪著。平定之后,留守夷界,威震八峒,世袭平夷大夫。事载钦州志,妣黄、叶太儒人。"该族谱还说:"三水禤氏先祖始由广西防城徙迁南雄珠玑巷,于南宋咸淳年间迁居广州府南海郡三江都碧湖坊。" 认为广东三水等地禤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防城的禤氏。
"马留人"禤世航在《禤氏溯源》一文中详述了禤姓及其始祖的来源:"禤姓是我国稀有的姓氏之一,得姓于东汉初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起兵,攻占南方城邑。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命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平叛,山东青州府益都人牛哥随马援南征。建武二十年(44年),马援班师回朝,光武帝刘秀接见南征诸将。牛哥按南疆士民祭神时的装扮,头戴四根雉鸡尾上殿,光武帝觉得有趣,御赐牛哥姓'禤'。光武帝赐姓后,牛哥自取名为纯旺,字粹庵,号遂鼎"。 又据新修的《防城县志》的记载:"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平定交趾叛乱。时山东青州人伏波将军马援裨将黄万定、禤纯旺随军平叛有功,均被封为平夷大夫,留守南疆,定居防城,世袭土司"。 现在防城港市的防城镇旧街(民族路北)有禤氏宗祠(又称平夷大夫第)。该祠为祭祀和纪念平夷大夫禤纯旺而建。始建于明代的永乐年间,后人重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几百年来香火鼎盛,远近闻名。禤氏宗祠后座正厅供奉着三尊主神位,正中一尊为"汉恩特赐钦州世袭时罗都平夷大夫显始祖考禤粹庵公妣黄太宜人之神位",左侧为"清赖授宣武大夫钦州世袭时罗都中军守府显高祖考禤巽亭公妣黄太宜人之神位",右侧为"清恩特赐钦州世袭时罗都长官显高祖考禤彝斋公妣黄太孺人之神位。"庙中过去供有伏波将军神像,还供有历朝历代祖先牌位300多尊,民国以后禤氏宗祠被国民党警察局长期占用,禤氏宗祠及神像都被毁,解放后其地皮被防城区生资公司占用。近年来,禤氏族人以租借的形式重建禤氏宗祠,并成为各地禤氏族人回来祭祖的重要活动场所,禤氏族人也曾多次要求收回禤氏宗祠原来的地皮,但都未果。
祭拜马伏波和禤姓祖先,是禤氏族人的重要祭祀活动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和二月二十五日,为禤氏宗祠的拜祖日。祭祖时,都由德高望重的四世同堂的二位老人主祭,开祭时敲响十八铜锣,这是禤氏家族区别于其他家族祭祖活动的地方。过去,在祭祖活动结束以后,人们抬着马伏波神像、禤纯旺神像,参加防城镇(区)上的元宵节菩萨出游活动。
禤赐存说:"禤氏宗祠一般是农历一月十五和二月二十五来拜,这是有组织的。大年三十也来拜,这是自发的。其他时间是每月的初一、十五也有来拜的。在二月二十五的时候,是先拜祠堂,再拜祖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逐渐形成了认祖归宗的寻根热,禤氏子孙也不例外。2004年,防城、北海等地禤氏宗亲集资8万元重新修好了禤纯旺公墓园。当年10月,广东省三水、肇庆、高要、清远、佛岗、广宁、怀集、连南、封开、罗定等10县市86人组成的广东寻根拜祖团,千里迢迢到防城拜始祖。他们先去禤氏宗祠旧址烧香参拜,然后去防城区水营村的禤纯旺公墓园祭祖。值得注意的是,远在美国的禤姓也回到中越边境城市的防城港来认祖归宗。禤赐存说:"1987年16人从美国回来。禤祖树是美国北加州的广西同乡会的会长、企业家,她老婆每年都回来。他们回来都是寻根的多,而为企业的少。"禤赐存说禤祖树还多次发动侨居加拿大、英国以及台湾地区的禤氏捐资、回乡参拜,抢修始祖墓园。在北部湾一带,居住在防城和广西北海、玉林、横县、灵山、钦州等地的部分禤氏,会同各地宗亲,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都要到防城来进行隆重的祭拜始祖禤纯旺的活动。
禤赐存介绍说:"越南西贡也有禤姓人回来参加过农历二月二十五的祭祖活动。越南广宁省的芒街、海防等地也有一些禤姓回来参加过祭祖活动。禤姓在海外有多少人尚未统计,但是国内大约是12万人左右。每年我们禤姓成千人去东郊村伏波庙拜伏波。每年有近千人到我们祠堂来拜祖,吃饭的人有五六十桌。1987年最多,达1500人左右。钦州市大直镇的禤姓,每年都来5台车、两三个狮子队来舞狮。"禤氏族人寻根拜祖热的不断升温,禤姓族人要求归还禤姓祠堂用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他们多次交涉归还禤姓祠堂用地问题,但是至今还没有最后解决。
在东兴市东郊罗浮垌的村民,以施姓居多,大约有3000人,他们也都自称是"马留人",并祭拜伏波和施、黄二姓祖先。本文作者在2009年1月31日参加罗浮垌伏波庙庙会期间采访了罗浮垌97岁的"马留人"施吉龙(男)。他说:"我们的祖先施姓是从山东跟随伏波将军马援来耕作的,黄姓也是和我们一起来的。施、黄两姓每年都来拜伏波,把马伏波当作自己的祖先进行崇拜。当时,施姓的祖先从山东经过钦州来到现在的东兴的,主要是来开辟土地的。过去是正月初五到初八拜伏波。解放前我是小孩的时候就知道有伏波将军和拜伏波庙的风俗了。"当我问到解放前与施姓通婚以什么姓氏为多时,施吉龙说:"与施姓通婚什么姓都有,但是以黄姓为多。黄姓主要也住在罗浮垌一带"。
防城--东兴一带的黄姓也自称"马留人",也祭拜马伏波和黄姓祖先。黄家祠在防城港市防城区河西二桥头旁。城南村的"马留人"黄仕光是该祠的负责人之一,他说:"禤姓和黄姓、禤姓和韦姓一直通婚。禤姓的祖先禤纯旺娶黄姓始祖的妹妹为妻。我们这里的黄姓人比禤姓多好几倍,去年有三四十部班车、几万人前来祭祀。"这座始建于乾隆乙亥年(1755年)的祠堂,原名黄氏宗祠,2008年冬重新修建成了"防城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纪念堂中安放有伏波将军马援和黄姓的山东先祖黄任汉及其三子万定、万寿、万周等神位。众多的黄姓后裔为重修祠堂进行了捐款,捐款者包括来自美国、广西上思、钦州大直、大寺和黄屋屯,以及海南岛海南农场等地的黄姓族人。其中黄进一人就捐款46800元,可见人们对认祖归宗的重视。每年的正月十六和新历的4月1月,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在防城区的扫把岭三官坑,还有黄姓始祖黄万定的陵墓。在重修该陵墓的碑记的碑文上记载了黄姓"马留人"的来源及其祖先的丰功伟绩:"先祖被光武帝封骠骑将军,封万定为平夷大夫、合浦郡太守,封万寿为宣隆太守。钦、防、廉、灵黄氏始祖万定与祖妣赵、何、恒氏三金共葬黄屋屯江郡村背岭。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随马援南征。(旧广西)封万周祖为江夏郡尉,并封荫万定十三男后裔世袭任各都垌长官,镇守边疆,管理垌民,至清末。分布于钦、防、廉、灵等地。万定祖及历代后裔为开拓南疆、披荆斩棘,立下了不朽功勋"。此碑文虽然也不能够完全当作信史,但是通过它,我们大约也能够了解防城一带的黄姓也认同自己是"马留人"的一部分吧。
在罗浮垌伏波庙大殿的正中供奉有"东汉敕封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之神位",左则供奉的是"汉封平夷大夫合浦太守黄万定之神位",右则供奉的是"汉军南征交趾文笔师爷施胜马之神位"。并分别安放有马伏波、黄万定(武将)和施胜马(文官)的木雕神像。马伏波像前置香炉两只,其中一只石香炉上有"伏波庙"、"光绪丁午岁"等字样,说明其有较长的历史了。
防城区水营村的韦姓人也自认为是"马留人",其始祖韦料真是被贬来的,是"七姓将军"之一。韦姓的祠堂在防城区的滩营乡滩营村。据水营行政村的支书"马留人"禤寿德(男,35岁)说,水营行政村现有(2009年1月)3000多人,其中禤姓大约2000人,韦姓大约1000人。这两个姓的始祖都是与伏波将军一起来到防城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马留人"的禤姓和黄姓,过去不但通婚,而且还有共同摆放两个香炉的习惯。这与一个传说有密切的关系。据说黄万定从山东随马援南征的时候,带着香炉随军供奉,禤纯旺也买来一个香炉与黄万定的香炉摆放在一起,日子久了,已经很难分辨清哪一个是谁的了。后来他们两人认为大家情同手足,何分彼此,就由禤黄二姓合建祠堂一间,内摆放两个香炉。以后各自事业有成,裔孙繁多,禤纯旺又因功得到了光武帝的赐姓,才分开建祠。分开建祠后,各自的祠堂仍然沿袭着摆放两个香炉的习惯。至今禤、黄二姓的祠堂,甚至一家一户的祖厅均沿习着摆放两个香炉的习惯。 从这则传说,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马留人"的禤姓和黄姓在历史上的关系非常密切,似乎也暗示了这两个姓氏可能与马援南征的某种密切的关系。
三、 "马留人"伏波庙会的仪式及其汉文化特色
2008年农历正月初六和2009年正月初六,东兴市东郊罗浮垌伏波庙进行的庙会仪式主要包括:(1)罗浮垌及周边村民进香、来宾团体进香三鞠躬;(2)主持人(2008年是韦臣,70岁,男,自称"马留人";2009年是黄载艺,男,45岁,自认是黄万定的后代)宣读伏波神祭文;(3)罗浮垌伏波庙管理人叶秀娟念咒语、领祭;(4)男、女降生童法事;(5)越南村民古典(古装)歌舞拜祭(越南村民穿传统服装,扮演伏波将军,拜伏波)等等。
在2008年的伏波庙会上,我见到了马援研究专家、广西河池学院的施铁靖教授和东兴市文联主席刘小明。施铁靖认为:"伏波将军在广西的影响仅次于关公(关羽)"。刘小明则认为:"在防城港、东兴一带,伏波将军的影响力比关公还大。当地有二三十座伏波庙,只见一座关公庙。这种现象很特别"。伏波信仰在防城港、东兴一带十分浓厚,每年年初到年底都有伏波信仰活动举行。
目前,当地流传有很多马援的传说。防城港市那良镇一带,有关马援的传说也比较多。2008年2月11日,本人到防城区那良镇采访了那良中学的退休教师许文新(男,70岁,那良人)。他说:"我们的祖先来自山东青州。马援伏波南征的时候,这一带还没有房屋,他就教这里的人做砖瓦、起垄。"在当地,现在还有一条村子叫汉城村,据说马援在这里教人们做砖瓦。许文新还带我们考察了位于汉城村墩垌的一座窑址。这座窑地处山坡上,周围有水田,窑宽大约1.8米,长4米,深1米,周边可以见到青灰色的砖和若干块陶片,其烧制的温度比较高,与汉代的相似。在那良河附近,还有一座礼接大桥,据说就是伏波将军当年接受交趾投降的地方。许文新说:"伏波将军对交趾人说'如归纳大汉,以礼相接',因此称为礼接大桥"。
罗浮垌伏波庙会的祭祀仪式带有较强烈的汉文化色彩。
2008年正月初六在罗浮垌伏波庙进行祭祀伏波的时候,庙后正厅神台上使用一方木印,此印宽4,长5,高5厘米,印文为篆书的"佛经师宝印"四字,无钮,印背上书"玉皇"二字,木质。这与汉族地区师父使用的宗教印章大致相同。
印章是伏波庙会中使用的重要法器。2009年春节的罗浮垌伏波庙会中,在伏波神像前供桌上祭祀用的印章有三方,左右两方印为"道经师宝"印,中间一方印为"玉皇大洞印",无钮,钮上有"玉皇"二字,印呈方形,长、宽各4厘米左右,高大约5厘米。
罗浮垌伏波庙的庙主叶秀娟(女),1992年入庙,自称出自茅山。她说,这些印主要是驱除疾病、选择坟山(坟墓)等白事仪式的时候,师父在相关的符箓上盖印用的。
伏波庙会2009年的主持人黄载艺,是罗浮东郊村人,道公。他说,"总印"又称"金鱼总",是大将军才能够使用的,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是解放初雕成的。该印呈梯形,无钮,右刻"心将",左刻"护将",顶上是"金鱼总"字样。"金鱼总"的用途是文武印,盖符箓使用。都是在进房子、安祖公等红事时候使用的。他又说,这些法印经过了"刀山火林"咒出的,已经有法力了的,一般人是不能够使用的。除此之外,道公黄载艺在伏波庙会上使用的法器还有令板、铃刀、牛角、铜铃、三坛(三清图)和爻杯等。从以上这些法器来看,伏波庙带有较强的道教色彩。
降生童(隆生女)的降神祈福仪式是罗浮垌伏波庙会的一个重要仪式,这一仪式在伏波神像前举行。据说生童乃各路神灵或是天帝的替身,神灵所降的生童用令箭穿过嘴角的皮肉,名曰:"替天行令"。降生童穿令箭后能够肃清一切妖魔鬼怪,确保人间平安。降生童把令箭卸下后精神状态如常,嘴角皮肉无伤无痕,十分神奇。2009年春节罗浮垌伏波庙的降生童有男、女二人。男降生童陈相成(80岁),是东兴市江山乡山脚村沙田人,讲白话。据他本人说,他已经当生童三四十年了。女降生童吴其礼(50岁),是钦州市康熙岭镇人,在钦州的横山伏波庙中做"仙娘"("仙姑")。他们俩人都是民间的巫师,平时为病人驱邪治病。
他们都认为," 降生"是指神降在他(她)身上,在他(他)身上说话(不是他<她>说话,而是神说话)。陈相成说他本人就是水口大王,吴其礼则说自己是玉皇大帝,他们都分别从水口大王和玉皇大帝那里得到了令,所以拥有了权力。他们俩人都分别在伏波神像前做了令箭穿过两侧嘴皮的法术,成为了拥有权力的神与人之间的沟通者,口中喃喃有词,显示神谕。其中穿过吴其礼嘴上的令,长约70厘米,重约0.8公斤,是白铁制作,十分锋利。
仪式结束后,吴其礼对笔者说:"今天我就是玉皇大帝,见到了伏波将军。伏波将军是英雄,我们要请他回来帮忙。出海打渔的人晚上如果迷了路,祈祷伏波将军,突然远处灯亮指路了,那就是伏波将军在显灵。"她还说:"在沿海一带,有很多的伏波庙。我们平时做小仪式的时候,不用请大神,因此是不用令的,只有做大事的时候,才用令。"
从上述情况来看,尽管罗浮垌伏波庙会具有一些地方特色,但是主要表现为汉族文化的色彩十分强烈,祭祀仪式上的佛教、道教等因素也比较浓厚,而伏波庙的主神马伏波更是汉族人。
四、越南边民参与伏波庙会及其与"马留人"的跨国交往
中越边境马伏波的因素很多。例如,该地区很多地名就与伏波将军有关。如越南谅山省的同登市,就是由文渊市改名而成。文渊是伏波名,同登市内有很多伏波庙。2008和2009年在罗浮垌举行的伏波庙会上,就有不少身着民族服饰的越南香客从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等地而来,参与拜祭。防城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奉仰崇说:"防城--东兴一带有20多座伏波庙,一些越南人也过来中国朝拜伏波将军,这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这里的伏波信仰比较普遍,有点类似中原地区的关公信仰。但是这里的老百姓大都不信关公,他们号称'马留人',信仰的是马援"。
从伏波庙会参与者的情况来看,两国边民对伏波信仰有了一定的认同。
2009年1月31日,笔者通过翻译采访了来参加罗浮垌伏波庙的越南芒街市人武巴余(男,67岁,越族)。他身着古代的将军服装,扮演伏波将军。他说自己已经是连续七年来中国参加伏波庙会了,去年也来过,他身上穿的马伏波的将军服是自己设计的。他这次带领5个都穿着传统服装的越南京族(越族)女子过来。他们6人都来自越南芒街的农村,要连续在庙会上呆上四天。他们一起祭拜伏波,在伏波像前祈祷,还以歌唱、弹奏等形式在庙会上进行表演,帮助打扫伏波庙的卫生等等。武巴余说:"我们是来为中国和周边的人祈福的"。
对笔者提出的中越边境人员的跨国参加庙会的问题,罗浮垌97岁的施吉龙(男,施姓"马留人")说:"解放前住在越南芒街的华人,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几都要来我们这个伏波庙拜伏波。来拜伏波的人中有70%是华人,30%是越南人。现在每年的伏波庙会我们都邀请越南人来唱歌,这些越南人大多是越南芒街七栏村和西岸等村的村民。越南人是来贺喜的。在清朝的光绪、宣统时候,越南人来得很多。解放后,很少有越南人来了,特别是中越关系恶化的时候基本没有来往。1989年以后,中越关系好转,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的越南人来参加伏波庙会。"
从传统上看,中国和越南一些边民的跨国交往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在红白喜事的交往方面。施吉龙说:"我的舅父和堂舅都在越南,农忙和红白喜事都相互帮忙。我以前和妻子一起去越南舅父家吃酒席,一般是带钱去,有时也带一条衣、裤或六尺布去。民国年间越南生产的布料差、粗糙,他们的衣布主要依赖中国。中国生产的布很精美,越南人都过来买。这几年来,我们和对面的越南人,有红白喜事也相互通知了。结婚时相互发请帖,白事则是口头通知。现在越南人来我们这里不要什么手续,比较方便。"他还说:"罗浮村有几个道公(师父)。解放前越南的华人来请我们的师父,1954年越南解放后一开始还来请中国的师父,后来就不请了。近年来,越南来请中国师父的情况很多。我们村对面是越南的绿林村,那里有十几个越南人的师父,但是绿林村人去世的时候,经常请我们的师父去。他们的师父水平低,讲不清问题,有时候又是农忙,只好请我们的师父去了。"这种情况,反映了中越两国边民在民间信仰方面的交往十分密切。
中越两国边民有相互通婚的习惯。施吉龙说:"解放前我村嫁到越南去的女人很多, 100个女人中有十几人嫁到越南。但总的情况是越南人嫁来我们这里的多,我们村里很多人的妻子是越南人"。
中越两国边民在商业交往方面也很频繁。早在清朝光绪年间,东兴边民与越南边民就开始互市贸易。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兴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及美、英、法等国的重要通商口岸,东兴因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施吉龙说:"解放前,越南人经常到中国东兴的牛路街(今解放路)来赶集。当时越南人来东兴,主要是出售鱼、虾、蟹等海味(海产品),而从中国人手上买回小猪、布和茶等。越南人缺盐,他们也来东兴的牛路街买盐回去使用。他们以前不产盐,只是在越南解放后才产盐。我们当时在东兴江平的潭吉、氵万尾、巫头等地都有盐田,中国人去越南的时候,经常要带一些盐去给越南的亲戚。越南人还经常还中国买药和看病。他们来东兴买退热散和中药,甚至用手表来换这些药品。"这种情况,反映了中越边民互通有无的商业传统的客观存在。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交往十分便利。施吉龙说:"从我们村到越南的绿林村很近,只有一两公里远。一般是先乘船过北仑河,再翻过对面的鸡啼岭,就到绿林村了。国民党的时候越南人也经常乘船过来我们这里。我们和越南人插秧都是相互帮助的,我在解放前就去过绿林村帮我的亲戚插秧,一般是当天就回来了,偶尔也在那里过夜。"
笔者近年来多次去过东兴,在东兴市内街头路边,随处可见四处游动的、众多的、年轻的越南妇女向中国内地等地的游客出售香烟、香水、清凉油、红木工艺品和水果等小商品。她们都是从越南芒街等地来的越南边民,会说简单的普通话。她们大多早上从越南过来中国,下午准时回到越南去,天天如此,成为了东兴市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上述情况来看,防城--东兴等中越边民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虽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曲折和波动,但是两国边民在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了民族与国家的某些界限,而伏波庙会则是中越边民交往中重要的一环。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各地形成了民间信仰的复兴和认祖归宗的寻根热,在中越边境的伏波庙、伏波庙会及各姓"马留人"的祠堂、祖墓等汉文化的因素,也成为了"马留人"人联系、相聚和认同的重要纽带。
伏波将军马援,是中越边境地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神。以伏波信仰为中心,不少人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回来中越边境的防城--东兴地区寻根祭祖,推动了伏波信仰的复兴和"马留人"的族姓认同。这也印证了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先生关于"族群边缘环绕中的人群,以'共同的祖先记忆'来凝聚" 的观点。
伏波信仰等民间信仰促进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由于近年来中越边境的和平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民族之间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一些越南边民也跨过国境到中国防城港和东兴等地参与伏波祭拜活动,而这种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除了伏波庙会以外,东兴京族的哈节近年来也比较盛行。京族作为从越南迁徙到中国的民族,将越南的传统节日哈节也带到了中国,现在每年的哈节双方都会相互邀请对方的翁村(村长)、哈亭亭长等代表到本国来参加哈节。2009年农历六月初十日在东兴市氵万尾村举行的京族哈节就有200多名越南代表从河内、芒街、氵万 柱陆续来到氵万 尾参加,氵万 尾村也派出10多人的代表团前往越南氵万 柱参加在农历六月初一举行的哈节。
伏波信仰和"马留人"的认祖归宗,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意识。过去学者们提出的所谓的"边缘"(边疆、边境)与"中心"的文化概念,现在看来只是相对的。对于"马留人"及周边其他地方,甚至更远地方的族姓人群来说,因为防城港--东兴一带存在着浓厚的伏波信仰和禤、黄等姓祖先起源地的传说,使这里俨然被认同是一个"中心",而不是"边缘"。由于不是"边缘",因此这里的人们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某些方面也不是特别的清晰。
自中越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边民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近两年来笔者走访了广西的东兴、防城、大新、宁明、靖西、凭祥等中越边境县市,看到中国和越南两国的边民在对方的国家如同在自己的国家内走亲串户,出入无阻,除了各自树立的国界碑石和一些地方的口岸建筑以外,看不到任何分界线。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无国境化"现象。"无国境化"又促进了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再融合,人们的各种跨国交流也得到飞速发展。
目前中越边界已经正式划定,中越边境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和平交往和融合的态势,对这种态势,我们应该持一种积极的和开放的态度。
分享按钮>>《中国档案珍品展》展件介绍:清代皇家族谱“玉牒”
>>香港富豪趁跌市吸货 李嘉诚郭氏家族频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