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倪杨氏2011宗族事项年度总结

    中华倪杨氏网 2012年2月17日 倪杨七宗网


    当2011年首次七宗合祭已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载入倪杨氏家族史册之后,2012年的元旦聚会又在这座丰碑上铭刻了感恩,铭刻了团结,铭刻了骄傲,铭刻了亲情,铭刻了期望。

    盘点2011,我们激动、感慨、感恩之余,更多了一份期许。一年来,倪杨氏家族在各支派长辈、优秀族人的带领下,在众多宗亲的热心参与下,顺利进行了祭祖、修墓、建网站、迎祖像、联谊等各项活动,如愿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盘点有如下十点:

一、 清明祭祖顺利圆满

    4月9日,诸暨倪杨氏于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在始祖韶阳公的安息地------徐坞杨七将士山麓举行盛况空前的祭祖仪式。这次合祭始祖活动,无论是祭祀议程的设计,还是参加的后裔人数,可谓是历次祭祀活动中最为隆重热烈的一次。千余位倪杨氏后裔齐刷刷地伫立在墓前地坪上,迎神、鸣炮、上香、恭读祭文、鞠躬、绕墓一圈等仪式无不体现着庄严。全体族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这位北宋时期更倪姓杨始祖的敬仰、缅怀之情。

     为这次祭祖,从春节前开始,倪杨氏的后裔就已着手谋划。28世孙杨胜(原诸暨市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多次与族人研讨相关安排。3月9日,杨荣、杨朔、杨财峰等年轻人一早赶往千十二公后裔聚居地灵山坞,和灵山坞族中长者商议祭祖事宜;下午在灵山坞族人杨佳的陪同下,又转往原云石公社一带走访10多个村子,分发七宗合祭的书面通知。3月28日是诸暨村委会一级班子选举结束后的第一天,为使各宗更好地配合这次祭祖活动,徐坞杨村的杨光灿用一整天的时间,走访所有倪杨氏聚居的各村落,并和村委领导就祭祖细节和人员安排进行沟通。村领导对这次合祭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支持。4月4日这天,杨胜、杨正义、杨光松、杨荣、杨朔等族人特地赶到徐坞杨,与杨建东、杨伟云、杨益鸣、杨才夫、杨旭升、杨光灿、杨福元、杨伟春等宗亲一起,在徐坞杨村会议室对这次祭祖活动作了详细部署,还到韶阳公墓前进行现场踏勘,足见大家的一片虔诚之心。

     工作在杭城的杨荣、杨朔等人,在春节期间就精心设计起祭祖用的大旗;征集祭祖用的横幅标语;反复推敲祭祖用的祭文;几番斟酌祭祖时的议程。年轻族人杨泽锋为这次祭祖,出资添购精美的祭祀用品。年轻族人杨光泽主动出资制作祭祖横幅。城南派的杨仕引、杨肖引两兄弟,不惜延误其他订单,提前完成交给的族旗绣字任务。

     这次祭祖,难能可贵的是由历史上的六宗合祭第一次变为了七宗合祭。聚居在街亭镇黎明村高岭霞蓼宅河畔的千八公后裔,在清时因族中有人反清复明,惨遭外姓陷害,“宗族沦亡,不克成聚者,历数世久矣。”“概浦倪杨宗派亦相率隐匿而不敢言,唯曰:千八公子孙徙居他方而已。历时已久,相离益疏。”终于在失散数百年后的今天认祖归宗,重新加入概浦倪杨氏这个大家族行列之中。

浩浩荡荡的祭祖队伍

倪杨氏28世孙杨胜宗亲上香

祭祀现场

 

二、 祖坟修缮初步完成

       韶阳公墓自2008年重修,历经两次清明祭奠,已呈现墓地狭小拥挤、香火紊乱无序的缺陷。倪杨七宗群的宗亲及时发起了重修墓地的倡议,群内宗亲纷纷解囊,短短十来天的时间,捐款达2万7千余元。群外各村宗亲闻讯后也踊跃捐款。截至12月31日,捐款累计超10万余元。所捐款项全部用于墓地修缮。2011年10月15日上午,在韶阳公墓前举行了香炉、供桌安放仪式。同时,倪杨六宗亭也正式改为七宗亭。

      截止目前,墓地只剩新拓展出来的最下面一层平台因填土沉降还没有硬化,其他平台、过道、栏杆、墓碑和绿化等工作都已经完工。

      除了韶阳公祖墓之外,千八公派高龄霞宗亲还对其本支的祖墓进行了修缮,该派已经将钱十二公、淮三公(父子墓),桓八公、炬二公、炬三公(父子墓),衍一公、衍六公(兄弟墓),衍三公、衍五公(兄弟墓),衍四公墓等五墓移居到了高岭霞屋上园始祖惠三公墓地,以便今后合并祭祀。目前,六墓主体已经修缮一新,墓地已经水泥硬化,墓道台阶也铺设完工,由杨成云老师独资捐助的孝义亭也已建成。

倪杨氏始祖韶阳公祖墓远景

倪杨氏始祖韶阳公祖坟

千八公派高岭霞新修祖坟

 

三、 分宗修建祠堂牌坊

       过去的一年,各宗为祭祀先祖,纷纷修建祠堂。王家井镇新杨家村为城南倪杨氏后裔聚居地之一,经杨光松、杨柳青等族人牵头,全村老幼慷慨捐款,短短半月,捐资将近二十万元,并在1月23日那天把清代的杨家祖宅修缮一新,既可作村内老人的休闲活动中心,又可作族人办红白喜事的场所。

     2011年10月5日,千十二公支派灵山坞召开杨氏宗族理事会,商议修缮祠堂。3个月后,灵山坞派倪杨氏后裔共筹集资金近8万元,修缮了灵山坞杨氏宗祠大门、厅堂,经城南宗亲杨胜、徐坞杨宗亲杨伟春和本族宗亲杨周明的鼎力相助,刻制了匾额三块和祖像对联一副。其中三块匾额为:“清白堂”、“硕德流芳”、“杨氏宗祠”;对联内容为“耕读传家常持勤俭纳百福”、“积德行善恒守孝义胜千金”。并添置了供桌、古椅、蜡烛架等祭祀用品,浇筑地面、油漆墙壁等。

       另外,高龄霞村也新建了气势巍峨的牌坊。该派在修缮祖墓的同时,不仅考虑修缮杨佩瑾故居,还打算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应29世孙杨佩明要求,由他独家捐资15万元建造牌坊,目前也已完工等待剪彩。原江西省委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万绍芬亲笔题写 “霞映高岭”和杨佩瑾题写的“光耀黎明”已镶嵌在牌坊上。

城南倪杨氏新杨家村修缮的“平安厅”

千十二公灵山坞村的杨氏宗祠

千八公派高岭霞村的牌坊

 

四、 家谱续修稳步实施

     家谱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和希望。自灵山坞2003年、徐坞杨2007年续修家谱以来,倪杨氏其他宗派也纷纷开始续修家谱。 2008年12月26 日,诸暨城南倪杨氏举行《暨阳倪杨氏宗谱》续修告成颁谱仪式。《暨阳倪杨氏宗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诸暨城南倪杨氏的第一次续修,历时长达一年半。2011年清明祭祖后,高龄霞倪杨氏族人联合分迁出去的白阳头村子重修了中断80多年的家谱,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他们就募捐了80余万元,为续修家谱、修缮祖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家谱也已经完成初稿,正在印刷中。

     云石千十一公派目前修谱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目前登记表格已经分发到户,资金募集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该派包括龙山、格塘坞、仕畈坞、徐家坞、乌石庙、泄溪七个村子和小马坞半个村子、上朱半个村子,支祖为千十一公杨钦。家谱为《诸暨概浦杨氏宗谱》。

五、 QQ设群热热闹闹

       随着宗亲联谊活动的加深,倪杨氏年轻一代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宗谱研究和宗亲联谊之中,为方便、快捷联络和交流,以城南派27世孙杨荣为主创建的诸暨倪杨七宗群(18531306),以“弘扬祖德,励志修身。追根溯源,扩大影响。增进族谊,凝聚力量”为建群宗旨,自2010年末开始启动,不到四个月时间,在这个群下已聚集起清一色的倪杨氏后裔200余人,且还有新族人在源源不断地加入之中。每天一早,当大家一打开电脑,马上会有群内的活动信息跳入眼帘,大家互致问候,沉浸在对倪杨历史、信息交流、活动安排、解疑释惑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之中。

        倪杨家族群的设立,拉近了倪杨氏年轻一代人的距离,许多人由不认识到认识、进而到熟悉而挚交,并由此团聚起了一批热心倪杨氏文化和倪杨氏宗亲联谊的裔孙。他们为倪杨氏文化出谋划策,为修建祖墓出钱出力,为宗亲联谊不辞辛劳。

六、 倪杨网站隆重推出

      为弘扬我倪杨文化,扩大倪杨氏影响,为广大倪杨裔孙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机会,倪杨QQ群牵头人杨荣、杨福元、杨利民、杨朔、杨佳等积极探索网站建设,多次通过群论坛协商倪杨网站建设渠道,2011年下半年,经与中华姓氏网(http://www.10000xing.cn/)接洽,达成倪杨氏网站(http://10000xing.cn/x692/)建设意向。

     倪杨氏家族网站面向全球,立足倪杨氏族人,传承家族文化,增强族人沟通,联系亲情友谊。建成后,已经发表新闻、研究文章84篇,发表图片几十幅。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倪杨氏,使更多的倪杨裔孙知晓了近年来本族所发生的大事、喜事。

七、 祖像迎接轰轰烈烈

       为缅怀先祖,祭祀先祖。倪杨千十三公城南派和千十二公灵山坞派早在2011年上半年,就筹资请画家新绘自己支派的始迁祖画像。11月19日,城南派宗亲杨荣、杨仁球、杨光松、杨根照、杨利民、杨忡国和千十二公派宗亲杨周明、杨泽锋、杨佳,在千二公派宗亲杨伟春大力支持下,从绍兴迎回了祖像,奉存于祖庭地徐坞杨。

     12月7日上午,倪杨氏城南派在王家井镇新杨家村的杨氏祖宅平安厅中举行了迎祖像祭祖活动。城南派十八个村的千十三公后裔子孙代表参加了挂像祭祖仪式,倪杨七宗里的千二公派、千八公派和千十二公派等宗支到贺观礼。

     同年12月31日,应店街镇灵山坞村的倪杨氏千十二公裔孙(灵山坞派)宗亲合族鼎力举行了迎接千十二公——宋英公画像暨祭祖仪式,宋英公裔孙和同宗千一公裔孙(杨家坞派)、千二公裔孙(徐坞杨派)、千三公裔孙(长塘头派)、千八公裔孙(高岭霞派)、千十一公裔孙(溪塔杨派)、千十三公裔孙(城南派)宗支代表数百人参加了庆典,盛况空前,蔚然壮观。

灵山坞宗亲迎接祖像

灵山坞始迁祖----师锐公像

城南千十三公派宗亲迎接祖像

城南始迁祖---杨谊公像

 

八、 宗亲联谊步步深入

在过去的一年中,倪杨氏先后组织进行了多次宗亲联谊活动。

     2011年4月9日祭祖的当天中午,城南倪杨氏在新杨家“平安厅”的祖宅内办了10多桌酒席,族人济济一堂,相聚诉亲情,把酒话未来。


     2011年7月9日,倪杨氏各支派近二十位宗亲一起探访灵山坞附近的玉京洞,绍兴日报专门刊发了这次有意义的文化之旅活动。


     2011年7月30日,倪杨氏各位乡贤代表赴东白湖镇王家沿村,和杨仲国、杨久宝等宗亲举行联谊活动。

2011年8月20日,在徐坞杨村就祖墓修缮召开宗亲理事会;

9月18日,倪杨宗亲一起赴兰亭联谊;

     10月30日上午,杨荣、杨光松、杨庚照、杨福元等一起去高龄下祭拜千八公;

11月13日,杨佳宗亲做东,召集群内宗亲在乡味馆聚会,同时开展了爬山、聚餐等联谊活动;

12月4日,倪杨六宗到塘头村联谊,从而使倪杨七宗相隔几百年后又团聚在了一起;

12月7日,新杨家举行迎接祖像活动。


    12月25日下午,杉树湾祖墓地,鞭炮轰响,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数十位倪杨氏家族的宗亲,早早地来到韶阳公墓前,参加冬至祭祖活动。


12月31日,灵山坞举行迎接祖像活动。


元月2日,黄婆桥举行聚会活动

正月十三, 城南倪杨氏江东支派27世“广”字第、28世“耀”字第共四十余位家族成员,相聚于在诸暨沈福门大酒店,参加由25世孙杨奎豹和26世孙杨甸铉、杨尚宁等精心筹备的新春家宴。家族四代成员齐聚一堂,其乐融融,烘托出“家和万事兴”的融洽面貌。


九、 倪杨研究拉开帷幕

     自从倪杨氏开展家谱续修以来,对倪杨文化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倪杨氏裔孙当中不乏精深研究者,如杨朔、杨伟春、杨荣、杨仲国、杨一鸣、杨瑞夫、杨利民、杨佩瑾等。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倪杨氏深入研究出成果的一年。不仅(9月 27日)28世孙裔孙杨胜当选为诸暨市宗谱研究会的会长,本族27世孙杨荣、29世孙杨仲国当选为理事;本族27世孙杨利民、29世孙杨朔、29世孙杨福元也成为首届会员。另外,文史研究也屡出成果。如,杨朔研究考证的韶阳公裔孙杨必高是诸暨唯一的一位武状元就轰动诸暨市文史界,也是倪杨氏文化研究的一大突破。又如由杨伟春、杨荣等探寻的高龄霞是我倪杨氏流失的一宗也是我倪杨家族文化的一大重大收获。

      首期出版的《诸暨谱牒文化》就刊载了有关涉及倪杨氏的三篇文章和图片。诸暨日报的“诸暨人”第二期“大家谈”上专门约请了两位倪杨氏宗亲杨佩瑾、杨利民撰文为诸暨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杨佩瑾《以美的文化彰显文化的美》、杨利民《锻造立体的“三贤文化”》。由杨利民、杨福元执笔的新杨家、灵山坞迎接祖像新闻稿《追远长存一片心》、《硕德流芳荫万世 清白遗风兆千秋》及《倪杨氏22世孙“鼎”字辈三兄弟由关湖迁居安山》分别在绍兴市家谱协会的网站上发表。

十、 倪杨人才成绩斐然

     承先祖厚德,我倪杨氏后辈人才辈出,精英比比皆是。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数不胜数。

     2011年11月22日第9次全国文代会、第8次全国作代会召开,倪杨二十九世杨佩瑾继续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

     城南倪杨28世安山杨燕今年继获杭州市、浙江省英语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后,最近又获全国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以上成绩,只是冰山一角,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谅解。

       进入2012年,是倪杨氏大团结的一年,也是倪杨氏七宗齐集的一年。今后,在热衷于家族事业的宗亲的积极带领下,在全体族人不懈努力下,诸暨倪杨氏各项工作一定会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做下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

 


分享按钮>>“依山踞虎,望水盘龙。”庞四世祖之墓地
>>文苑13期 红军团政委鲍英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