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杨氏名人楷模】抗日父亲杨鸿恩

    中华倪杨氏网 2013年1月9日 杨奎万


                          父亲的一生 

 

    父亲讳鸿恩,字尧钧,号君侠,生于光绪甲辰四月二十日,卒于癸卯年五月,享年60岁。 

    1927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诸暨县政府,江山县政府任职,1929年成家后从江山回家任诸暨江东小学校长,草塔小学校长。1934年由中学时代的同学何凌霄(黄埔二期毕业,时任浙保纵队某团团长)推荐,从草塔小学校长任上投笔从戎,随军尚有一位女教师马姣玲。1935年,浙江保安纵队新编为国民党第58师,俞济时任师长,父亲任中尉书记官。1937年8月,国民党成立74军,俞济时任军长兼58师师长,王耀武任51师师长,冯圣法(黄埔一期)任262旅旅长,何凌霄晋升147旅旅长,陈柬夫任343团团长,父亲任343团上尉书记官。1937年8月,74军参加由张治中将军指挥的【八.一三】“松沪杭战”,随58师参加上海罗店血肉磨坊,浏河口,温藻浜一带阵地抗战。1937年11月,父亲随74军58师参加由唐生智将军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南京保卫战”,在中山陵南面的牛首山,淳化镇,秣陵关等一带与日军浴血战斗,时父亲已晋升为少校军需主任。1938年2月,父亲随74军58师参加“豫东会战”中的“新郑激战”,阻击贯台日军抢渡黄河,以阻止日军增缓被中国军队围困的土肥原部队。1938年8月,父亲随74军58师参加薛岳指挥的赣北“马回岭战役”和“万家岭大捷”。他负责后勤保障,贡献突出,受师部嘉奖,战后父亲晋升为中校军需主任。1939年9月,父亲随74军58师参加以陈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代理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江西宜春地区的高安争夺战,这是父亲唯一的一次独立指挥对日军进攻之阻击战,战斗结束后,父亲带着警卫员王金德回老家,从此离开74军58师的军旅生涯。1942年元月,时兼浙江保安纵队司令的宣铁吾电告诸暨县县长祝更生,通知父亲去税警十一团任中校军需主任,7月参加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的“浙赣会战”中的“温州战役”,协同新编五军32、33、34、35四个师,守卫盟军的补给线,阻止日军从温州登陆。战斗失败后,父亲离开税警十一团,带着警卫员王金德回老家。1947年6月,时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湖南供应局局长的何凌霄,电父亲去湖南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任职,初任湖南供应局粮袜库长,后国防部联勤总部正式任命:为联勤总部第十供应站站长,军衔中校。机关设在长沙,下辖株洲,湘潭,衡阳,浏阳等八个县市的联勤总部物资粮袜仓储。时值国共两党谈判分裂,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父亲在国共两党都有朋友,早想退出这是非之争。于1949年1月毅然携家眷,定居故里。

                       悲壮的南京保卫战

    自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失败后,日军分三路向南京进逼,南京危在旦夕。蒋介石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戌司令,自己坐镇南京协助唐调兵遣将。俞济时的74军、孙元良的72军等八个军、5个师,总计十万精锐部队归唐生智指挥。俞济时的74军2个师布局在南京紫金山南石的牛首山、淳化镇、秣陵关等一带,其意图就是保卫中山陵免遭破坏。父亲此时刚晋升为少校军需主任,随58师参战。据父亲身前回忆,日军第一师团、第三师团、第九师团、114师团于12月5日在牛首山、淳化镇用军用飞机和大炮向58师阵地猛轰,战壕被炸毁,山头被夷为平地,中日双方进行了悲壮的而残酷的战斗,双方的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来回拉锯,双方的阵地前都堆满了尸体,双方踏着尸体短兵相击,互掷手榴弹,拼刺刀肉搏。日军后援不断,越打越多,58师无后援,越打越少。中国守军为保卫首都中山陵,血染寸土,火烧尺地,其悲壮之烈,足以动天地,泣鬼神!十二月十二日当唐生智命令南京守军撤退时,只有66师和83军执行,而唐生智已率长官部少数人先渡江而去,待58师接到撤退命令之时,万人的编制只剩下千百人了,军旗也被毁,军长俞济时都直流眼泪。所有部队同时撤离,下关一片混乱,全无秩序。后有日军追兵,前有长江天堑,部队无法渡河,父亲和警卫员赶到下关时天已经漆黑,渡船希望是落空了,在这危难时刻,父亲的警卫员丢下战马,驮着我父亲,横渡长江而脱险。12月13日,日军入城,南京沦陷,日军舰艇封锁长江,日军司令谷寿夫下令“不留战俘”,中国渡不了江的,对日军不构成威胁的,十万民族精英约有九万惨死在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                        

                      独立指挥西山万寿宫阻击战

    1939年9月,日军冈村宁次率部分别从赣西、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冈村宁次计划三军于9月30日会师长沙。9月14日,日军首先发起向中国军队进攻,遭到中国军队赣西守军痛击,揭开了长沙会战的序幕。 

    9月16日,日军主力106师从赣北直逼赣南、高安重镇,高安守军三十二军激战8日后撤出高安,高安陷于敌手。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示罗卓英将军“予敌以重大打击,恢复高安”。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指示: “高安万不可放弃”。高安形势险要,东可达洪州南昌,西经渣津铜鼓可到湖南平江,浏阳,直指长沙。为收复高安重镇,74军作了严密部署,首要任务是阻止日军从奉新、大城南下,来增援高安驻军,以便孤立高安,截断日军退路。为此必须占领西山万寿宫这个战略制高点,扼住奉新、大城至高安的交通咽喉,然后进一步作歼灭高安日军的战略部署。   

    58师师长冯圣法命令父亲率领二个加强营兵力速去西山担任阻击任务。父亲是一名中校军需主任,文职官员,这是他唯一的一次独立指挥部队,正面阻击日军的战斗。在接受此重任时,父亲表心:“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父亲生前回忆,此次阻击战打得非常残酷,第一天日军增援部队前进受阻,脑羞成怒,第二天,利用飞机大炮向我前沿阵地猛轰,工事被毁,有的战士被埋,中日双方多次包围,又反包围,短兵相接,数度冲杀肉博,双方死伤累累,血洒锦江,尸枕山野,为争夺阵地,一个排,一个连冲上去,不见下来,阻击到第三天,部队伤亡惨重,父亲命令将担架队、通讯兵都投入战斗,全体官兵同仇敌汽,决心与日本鬼子拼到底,与阵地共存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待到第五天傍晚,师部传达命令:“任务完成立即撤回”。虽部队已伤亡过半,但赢得了战略部署的宝贵时间。九月二十二日,74军与友军夺回高安重镇,驱赶高安城外石鼓岭之日军,日军向北逃窜,中国军队奋起直追,27日,74军51师又攻下上富,切断日军退路,日军被中国军队包围,进退不得,冈村宁次的赣西日军在9月30日三军会师长沙计划彻底破产。事后父亲带着一队人马直奔西山万寿宫,含泪掩埋阻击战中的阵亡将士,面对死亡,视死如归,他们:“不屈于日,宜春山河留正气,无忝于国,锦江明月照忠魂”。父亲肃立队前,以斋速之心,率官兵向阵亡将士三鞠躬后,高声朗读屈原的“国疡”作为祭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毅兮短兵接。族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霆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柑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叉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宜兄宜弟,邦国无虞  

    父亲的处世哲学,就是孔圣的《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他把国共二党视作棠棣之花,只要兄弟和睦、团结,邦国无虞。  父亲与何凌宵是湖州教会中学之同班,同寝室的同学,他们同学之谊自1934年一1949年,且共事于58师,何凌宵私下对我父亲说“国民党组织信誉不及共产党,义气远逊青红邦”,父亲一生不参加国民党,受何凌宵思想的影响匪浅,但更直接的是受钱之光的影响。    

    一九三八年郭忏(诸暨人,和我父亲乃表兄弟)任湖北武汉卫戌司令,俞济时任74军军长,冯圣法(诸暨人)任58师师长,共产党方面钱之光(诸暨人)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钱汉英(诸暨人)任边区国民经济部秘书长(毛泽民夫人)。在这国共合作时期,武汉可就是诸暨人的家乡。74军58师经南京保卫战后损失十分惨重,在湖北荆州整修补充,陈柬夫的343团住在荆州石惠桥,我们家(军属)住在汉门中山路徐庆里绍兴同乡会隔壁的一幢洋房里,那时我们家可说是群星荟萃,国共二党的军官要员,冯圣法、陈柬夫、王耀武(51师师长)、钱之光、钱汉英等都是我们家的坐上客,他们,畅谈国事、乡音无改、谈笑自如。有一对共产党夫妻边文贤与陈丽青(她与诸暨县长何文隆同期入党)与我们老家一墙之隔,还有一位父亲的随军秘书马姣玲,经钱之光介绍去延安抗大学习,但因日本封锁,道路受阻后返回武汉。这时这对共产党夫妇已被特务钉上,情势危急,钱汉英出主意请钱之光出面!与我父亲商议,父亲征得何凌霄和陈柬夫点头,秘密地安排343团政工处任职,直至解放。钱之光称道“你真是一位不怕死的英雄,义重如山”。父亲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其政治倾向就是中庸之道,他不仅把二位共产党员夫妇,也把他的随军秘书马姣玲也送到延安抗大去学习,他也将他的警卫员王金德送去四明山加入共产党队伍。王金德是上海川沙县人,海员出身,人高马大。父亲三个警卫员中最信任的一位,他曾救过父亲的命。解放后任中国人民海军某舰首长。陈丽青解放后任开化县委组织部部长,文革中打成反革命,后经钱之光(轻工业部部长)、钱汉英(轻工部人事司副司长)二人证明:“陈丽青夫妇是由党组织安排去58师杨鸿恩处工作”,才得到平反昭雪。                   

                        父亲是一位爱国者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与全体抗日将士,爱国志士,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战斗,他亲身经历了与日本法西斯数十次的正面战斗。他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他首先是一位爱国者,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列祖列宗,历史不容篡改,功罪任人评说。父亲是一位旧知识分子,深受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之熏陶,他对子女教诲诸如“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做人要刚强,要有骨气,要守道义,行忠信,惜名节”等等,而他自己则身体力行,一以贯之。父亲的晚年,屯蹶否塞,履优患而遭困厄,病贫交加,龟饥鹤瘦终难安,仍乐天知命,澹然自逸,读《昭明文选》以自娱。国共二党,父亲友人很多,他从不做窭人丐夫,父亲病死于1963年,时值国家艰难时期,扪心自问,我对父亲愧欠太多,其生焉无以薄赡,而殁焉又无以厚葬,命不可赎,哀何有极,杜鹃啼血,唯有泪痕痕,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不孝之子奎万于戌子年八月十五日


分享按钮>>【幸氏网新闻】族谱
>>【倪杨氏网新闻】壬辰年冬至 灵山坞族人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