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中华句氏网 2012年11月1日 句志宾


树有根,水有源。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天性。600年前的大移民,让当今众多山东人有了一个共同的“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如今,“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已遍布山东109个县市区,几乎覆盖了全省,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明代大移民中究竟有多少人、多少姓氏家族迁居山东。

 究竟有多少山西人迁居山东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等史籍以及民间史料的记载,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共组织大规模移民18次,总人数达数百万。其中,迁居山东的大约有50万。”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园管理所副所长刘中平对记者说。

  多年来,在山东民间一直盛传“多数山东人的祖先都来自山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民后裔的数量之多以及分布之广,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明代大移民究竟有多少人、多少姓氏家族迁居山东。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等史籍以及民间史料的记载,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共组织大规模移民18次,总人数达数百万。其中,迁居山东的大约有50万。”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园管理所副所长刘中平对记者说。

  据刘中平介绍,洪洞大槐树迁民并非自明代开始,从宋、金便有,元初不断,既有官方组织的,也有自发迁徙的。而到了明初,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有政府组织的移民活动。

  明代大槐树迁民也并非只迁洪洞人。洪洞大槐树只是山西迁民的聚集地,迁出的居民是以太原、平阳(今临汾)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为主之人。从现在来看,迁出地应是临汾、运城、晋中等地区以及太原、长治和晋城等市。除了雁北地区,几乎包括了整个山西省的中南部。

  “也就是说,当年的山西移民基本属于以上这些地区。”刘中平对记者说。

  关于迁居山东的总人数,因没有正式的史料记载,刘中平只能通过史籍的记载来推算。“《明太祖实录》中只记载了两次向山东直接移民的情况,根据当时的户均人口数量以及迁居地区的情况,这两次移民的总数大约在10万至15万左右。此外,加上通过枣强县中转站的移民以及其他形式的移民(军屯、商屯、罪犯发配、自发性迁徙等),估计总人数大约50万,近万个家庭,约800个姓氏。”

  “当时,全国总人口仅四千多万,山东人口三百多万,而山西移民大约为当时山东总人口的20%。”山东师范大学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教授对记者说。

  “现代山东人普遍相传‘多数来自山西’的原因,首先是众多移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容易引起共鸣,其次是源于移民后裔的广泛分布。”

  除了张、王、李、刘、赵、陈、孙、杨、吴等大姓家族外,还有许多罕见姓氏在明代大移民中迁居山东,如根氏、汲氏、祖氏、蘧氏、国氏、应氏、保氏、别氏、都氏、营氏、鄢氏、宣氏、光氏、司氏、仪氏、果氏、劳氏、这氏、海氏、只氏、森氏、句氏、富氏、禹氏、郗氏、和氏、茹氏、霭氏、槐氏、骈氏、练氏、养氏、莘氏、胥氏、巨氏、亢氏、璩氏、侣氏、居氏、鱼氏、信氏、缴氏、生氏、兀氏、俱氏、官氏、建氏、村氏、加氏、钮氏等等。

  为何不让同姓同宗者同迁一地

 因明朝移民条律中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曾是中国文化崇尚的一种人格风骨,这条律就迫使一些同宗兄弟为生活在一起,不得不更姓易名,从而导致部分家族分成多个姓氏。

  在鲁西北一带,曾流传关于“打锅牛”的传说,也广为流散。相传,洪洞县有牛氏五兄弟,在集结于大槐树下后,方知同姓不能同迁一地。五兄弟深知自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便匆忙将一口大锅砸成五瓣,各执一片,以备将来做为续祖寻亲的标记。后世牛氏相见,就会问:“打锅不打锅?”若“打锅”即为本家,若“不打锅”则为旁支牛氏。

  而微山县留庄镇前塘子村的徐先生向记者表示,“我的祖先也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迁来,村子就是那时候建立的,至今已有二十五世。现在全村都是徐氏一族,敬关公,以铁锅为记。据家谱记载,山东省有三成徐姓属于这一支分出去的。”
让众多移民后裔梦萦魂牵的老鹳窝遗址                                                                                                                       与古槐同根,100多年前孳生出三代
 


分享按钮>>现有句【勾】氏一族族谱字辈
>>句(勾)氏各支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