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家谱源流】 司马姓典故、趣事

    中华司马氏网 2013年7月3日 司马天晧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语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敦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三国时,魏国政权由曹氏渐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杀曹爽;其子司马师废曹芳,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之弟司马昭益专横跋扈,自为相国,独擅朝政,恣意妄为,尽屠曹氏中人,逼曹髦封之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谋篡帝位。曹髦召近臣共商对策时,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其辱,誓与卿等共讨之。”后曹髦为司马昭所杀。  亦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今人多列为歇后语。喻人所共知之阴谋或野心。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1:37)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1 楼〖司马炎篡魏立晋〗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等,此后魏国由司马氏一家专政。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续专魏政。司马师死后,大权全在司马昭手中。平蜀后,元帝于元熙元年(264年)封他为晋王。第二年昭死,子炎学曹丕篡汉的办法,叫元帝曹奂举行一个“禅让”仪式,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晋,改元泰始。魏自曹丕篡汉至曹奂“禅让”,共历五帝四十六年。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2:02)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2 楼〖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这一典故源于《晋书·赵王伦传》。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2:22)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3 楼〖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报任安书》。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为人刚直,敢于直谏。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对此汉武帝非常震怒。许多原来赞扬李陵如何勇敢的大臣现在都反过来责骂李陵,可是司马迁对李陵投降一事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当汉武帝征询他的意见时,他爽直地向汉武帝说,他虽然和李陵没有什么私交,但就他平时的观察来看,李陵是一个很重交情、非常讲义气的大将,所以现在李陵投降匈奴,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迫不得已,他并不是真投降,一定会等待有利时机来报答国家。如果这样,李陵的功劳就可以抵补他战败的罪过。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怒,认为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对司马迁施行了当时最为残酷的宫刑。司马迁受宫刑后,本想一死了之,但他又冷静地想,如果自己真的死去,不仅洗不清自己的冤恨,在达官贵人眼里,不过像“九牛一毛,一蝼蚁何以异?“况且自己肩负的重任——完成《史记》的任务就此中断。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宏伟巨著《史记》,从此名垂千古。  现在,人们用“九牛一毛”来比喻数量非常少,或者形容事物非常渺小。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7:01)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4 楼〖搅到几时〗  司马温公名光(司马光死后追封为温国公)。一天,温公召众僧人做法事。众僧人念到  “药师光佛”时,为避讳温公之名“光”字,改念作“药师皎佛”。  温公到院子里烧香听见  了,忙问因何念错,一僧回答说:“我们这是为尊公避讳。”  温公笑着说:“我如果不出来烧香,还不知你们要搅(皎)到几时呢!”  ——明·冯梦龙《广笑府》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7:27)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5 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语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敦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三国时,魏国政权由曹氏渐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杀曹爽;其子司马师废曹芳,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之弟司马昭益专横跋扈,自为相国,独擅朝政,恣意妄为,尽屠曹氏中人,逼曹髦封之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谋篡帝位。曹髦召近臣共商对策时,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其辱,誓与卿等共讨之。”后曹髦为司马昭所杀。  亦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今人多列为歇后语。喻人所共知之阴谋或野心。〖司马炎篡魏立晋〗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等,此后魏国由司马氏一家专政。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续专魏政。司马师死后,大权全在司马昭手中。平蜀后,元帝于元熙元年(264年)封他为晋王。第二年昭死,子炎学曹丕篡汉的办法,叫元帝曹奂举行一个“禅让”仪式,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晋,改元泰始。魏自曹丕篡汉至曹奂“禅让”,共历五帝四十六年。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2:02)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2 楼〖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这一典故源于《晋书·赵王伦传》。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2:22)  回复此贴回复:司马姓典故、趣事第 3 楼〖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报任安书》。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为人刚直,敢于直谏。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对此汉武帝非常震怒。许多原来赞扬李陵如何勇敢的大臣现在都反过来责骂李陵,可是司马迁对李陵投降一事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当汉武帝征询他的意见时,他爽直地向汉武帝说,他虽然和李陵没有什么私交,但就他平时的观察来看,李陵是一个很重交情、非常讲义气的大将,所以现在李陵投降匈奴,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迫不得已,他并不是真投降,一定会等待有利时机来报答国家。如果这样,李陵的功劳就可以抵补他战败的罪过。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怒,认为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对司马迁施行了当时最为残酷的宫刑。司马迁受宫刑后,本想一死了之,但他又冷静地想,如果自己真的死去,不仅洗不清自己的冤恨,在达官贵人眼里,不过像“九牛一毛,一蝼蚁何以异?“况且自己肩负的重任——完成《史记》的任务就此中断。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宏伟巨著《史记》,从此名垂千古。  现在,人们用“九牛一毛”来比喻数量非常少,或者形容事物非常渺小。  



分享按钮>>【司马氏网新闻】湖北公安司马氏最后一次续谱记
>>【司马氏古代名人】 司马名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