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耕: 姓司马,名耕,字子牛,亦称司马牛。春秋末宋国人。唐开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后又改称“睢阳侯”。 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8:58)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名人 第 1 楼 司马光: 汉朝史学家、北宁大臣,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图龙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著名的编年史著作。 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9:22)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名人 第 2 楼 司马谈: 汉皮氏县人。其父司马喜为五大夫。谈自幼向方士学习天文地理,拜杨向为师学习周易,拜黄子为师学习道家学说。汉建元至元丰年间(前140一前110),被封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首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谈因病留守周南,未能与武帝同行,郁愤而亡。临死前,其子司马迁刚好从巴蜀返回,两人见面于黄河与洛水之间。谈握住司马迁之手哭着说:“我们祖先大多为太史,自上世起曾显露功名。虞夏之时,即掌管天官之事。后世中断,难道到你为至吗?你若再为太史,我们祖业便可接续下去。现在皇上承袭千年传统,赴泰山封禅,而我不能同去,这是天命。我死后,你必然为太史。做了太史,别忘了我终生欲立论著史的夙愿。并且你要于后世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这也是最大的尽孝之举。自孔子著《春秋》至今,四百余年间,诸侯互相兼并,记事著史之业,无人问津。今日汉朝兴旺,天下一统,既有明主贤君,又有忠臣义士。我为太史,而没有完成历史论著,使天下文字废弃,深感遗憾。这一点你能理解吗?”司马迁涕泪俱下,哭着答道:“孩儿虽然不太聪敏,一定要全部收集记述祖先积存的历史见闻,丝毫不敢有所缺失。”听完儿子的话,司马谈便合上了双眼。司马谈号为太史公,常恐怕学习的人对精神领会不准而产生迷惑,便对阴阳家、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要旨予以论述。死后,百姓崇祀其为乡贤。 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39:53)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名人 第 3 楼 司马旦: 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著为令,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夺,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易弭。知宜兴县,其民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枷也)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市贯大溪,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历知梁山军、安州。旦治郡有大体,所设施,取于适理便事。旦淡薄无欲,奉养苟完(大致完备),人不见其贵。与弟光友爱终始,人无间言。 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40:31)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名人 第 4 楼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又遍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仍发奋著书,历十二年,于征和二年,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全书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总括三千余年史事,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 作者:122.195.226.* (2009-1-26 16:40:56)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名人 第 5 楼 司马徽: 字德操,三国时学者,襄阳的著名隐士,道号水镜先生,意思是很会鉴识人才,如水似镜,明亮照人。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都曾经求学于这位学问家。刘备流落寄居与刘表之处,被蔡氏兄弟追杀,飞跃檀溪,逃到水镜庄。刘备怀着求才之心,希望能得到司马徽的指点,司马徽谦虚表示:“我不过是个儒生俗士,哪懂什么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俊杰有卧龙、凤雏两人。”刘备问:“谁是卧龙,谁是凤雏?”司马徽答说:“卧龙诸葛孔明,凤雏是庞士元(庞统)。”正是由于司马徽的指点,刘备才能够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定下三分天下的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