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氏家谱源流】欧阳氏之淵源

    中华欧阳氏网 2013年6月20日 万家姓


歐陽氏,出自姒姓,封邑受爵立氏之後,遂蕃衍天下,代有賢豪,向受盛譽。故欲明我之本源,不追溯姓氏之緣起、立姓之歷程及世系之淵源,將難以知之也。

一、姓氏之緣起

  古之生民,原無姓氏。以群居既久,遂成部落,為安內攘外故,乃共推有德者為君。相傳伏羲氏有鑒於族內通婚,生育不蕃,而婚於族外者,多為掠奪,生殺不已,乃令女媧正姓氏,制嫁娶之法,以表血統,以明族系。

  據考證,我國古代先有姓氏,而後有名。《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全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可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可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自漢代始,姓氏混而為一。故姓氏之用,在於明血統,奠人倫而輔良俗。

  《說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因生以為姓,從女、生。」故華族之有姬、姜、娰、嬴諸姓。鄭樵則以為依所居而命者,如神農氏所居為姜水,則以姜為姓;黃帝居姬水,則以姬為姓;又舜居媯水,亦以媯為姓。其皆從女,梁啓超以為乃母系社會之產物。

  周而後,姓氏日趨繁瑣,或以封國為姓,如魯、晉、蔡、鄭、吳等;或以郡邑為姓,如馮、盧、楊、蘇等,或以鄉亭為姓,如我歐陽氏;或以官職為姓,如史、寇、司馬等;或以職業為姓,如卜、巫、陶、屠等。演變至今,何止百家,據「姓錄」記載,已多達五千六百而有餘矣。

二、歐陽氏之立姓

  歐陽氏,源自姒姓。緣禹治水有功,而登大統,定九州,會諸侯於會稽,崩即葬於此。六傳至少康,滅寒浞,復奉禹祀,封其庶子姒無餘於會稽,為越侯,是為越之始祖。歷夏、商、周至春秋,有允常之子勾踐者,嘗臥薪嗜膽,雪恥復國。再傳至七世孫姒無疆,為圖重振雄風,伐楚為楚所滅,其次子蹄,楚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今浙江省湖州市東郊升山)為亭侯,稱歐陽亭侯。其以歐陽氏者始於此(約西元前三三四年),相傳至今,已有二千四百有餘年矣。

  謹錄有關文獻臚列於下:

(一)、《唐書》〈宰相世系表〉

  歐陽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於會稽,至越王無疆,為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二)、得姓之原

  按史記夏本紀:「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故歐陽本顓頊之後,出夏禹王之苗裔。禹王子啟,太康、仲康、帝相、少康即位,封庶子名無餘於會稽。大禹崩會稽,陵廟在焉,乃封之守禹祀。元圭藏禹廟,碣石存禹穴,令無餘世守之。歷夏商周三十餘世,至允常之子,曰勾踐,是為越王,子鼫與立,鼫生不壽,壽生翁,翁生翳,翳生之侯,之侯生無疆,興兵伐楚,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分散爭立,皆受封於楚。無疆之子名蹄,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

(三)、亭侯

  蹄受封之后,子孫遂代以歐陽為姓。蹄生恆,恆生朝,朝生完,完生東,東生謨,謨生搖,皆相繼為亭侯,姓歐陽不易焉。

(四)、東甌王(東海王)

  搖當秦末之亂,佐諸侯平秦,漢高祖有天下,渡江賞功,以搖君閩越。後惠帝三年,舉高帝時越功,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號為東甌王。

(五)、安福府君分衍六宗世次總歌(又曰得姓歌)

   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

   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無餘封會稽,三十餘世至允常

   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

   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餘山陽。,

   苗裔因之為姓氏,七世名搖漢封王。

   涿郡太守分兩派,千乘渤海號洋洋。

   千乘八世為博士,至歙伏法子復殤。

   惟有渤海流慶遠,曰舉迹純渡晉江。

   太守堅石名赫赫,外甥為舅石崇亡。

   質與崇文奔長沙,伯仲卜居在臨湘。

   又傳六世景達者,文忠譜揭大宗坊。

   達生寶頠頠生紇,率更令詢譽望彰。

   唐王寵遇弘文館,敕修宗譜名益揚。

   通生幼明明生昶,琮敕吉州族始昌。

   譜稱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豫章。

   八世彪彤萬兄弟,彪徙廣州系茫茫。

   彤分常州與蜀口,彼各列派此莫詳。

   萬公乾符令安福,祠譜尊為一世昂。

   二世和來三世雅,四世效楚列兩行。

   效生三子謨托誸,楚生堂弘戊三房。

   五世六宗皆繁衍,代出名賢與忠良。

   萬曆癸卯修通譜;遞傳世代倍有光。

三、歐陽氏世系之淵源

  軒轅黃帝——蹄公

黃帝:名伯荼,號軒轅,本姓公孫。帝為中華民族共祖,父少典,母附寶,生於軒轅之丘,長居於姬水,因以姬為姓。國於有熊,以土德為王,土為黃色,故稱黃帝。葬於橋山,帝納四妃,元妃嫘祖,西陵氏之女,黃帝生昌意、少昊、龍苗,位傳少昊。少昊傳顓頊。

→昌意:居若水,後北遷中原,建昌意城。妣昌樸,蜀山氏之女。

→顓頊:帝生於若水,聰明敏慧,有智謀,得眾望,高威信。早年即位,因國於高陽,故曰高陽氏,位傳嚳。

→騾明:即白馬,名鯀,妣有莘氏之女。

→文命:即大禹,治水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劃定九州,會諸侯於會稽,崩,即葬於會稽,妣塗山氏之女。生子三,長名啟,承本姓姒,次名宰,後為顧氏,三名罕,後為余氏。

→啟:創建夏王朝

→太康:繼位,遭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廢黜。

→仲康:太康之弟,承后羿立為王,不甘傀儡,終不力,幽禁病亡。

→相:即王相,沖齡繼位,受迫於后羿、寒浞,自刎亡後,寒浞篡奪王位。

→少康:夏潮中斷四十年後,少康滅寒浞,中興夏祚。

→季杼:少康之子,繼王位。

→無餘:少康庶子,分封會稽,為越侯,以祀禹陵。

→蘧除→昊英→昭晰→茫昧→與莒→疆圉→顓蒙→相厥→季仲→蒙遜→季若→從魁→相季→熾盤→昉於→登明→季昌→昌若→於伏→之辛→大辰→稽庸→陰康→庸成→伯仲→句疆→壽長→無壬→無玉→無澤→無皋→夫鐔

→允常:拓土始大,稱王,建越國,自是興旺。

→勾踐:春秋末葉,周室式微,諸侯爭雄,越初失利於吳。臥薪嚐膽,十年生聚教訓,終以三千越甲吞吳,會盟天下,成為霸主。

→鼫與→不壽→翁→翳→侯

→無疆:伐楚為楚所滅,諸族子爭立分散,濱海於江南,服朝於楚。

→蹄:受氏始祖,楚封于烏程歐餘山之陽,稱歐陽亭侯,因以歐陽為氏。

  蹄公——景達公

受氏祖蹄公一世:蹄,歐陽之先,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無餘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三十餘世至允常,子曰勾踐,是為越王。越王卒,子鼫與立。傳五世至無疆,興師伐楚,為楚威王所敗。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濱於江南海上,朝服于楚。蹄受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在今浙江湖州市),子孫遂以為氏。

受氏祖蹄公二世:恒。

受氏祖蹄公三世:朝。

受氏祖蹄公四世:完。

受氏祖蹄公五世:東。

受氏祖蹄公六世:謨。

受氏祖蹄公七世:搖,《史記》稱:越,東海王。當秦二世之亂,佐諸侯平秦,漢惠帝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號東甌王。

受氏祖蹄公八世:朱棣,涿郡太守,仕漢,初拜散騎都尉兼涿郡太守。夫人婁氏,生子睦,少夫人吳氏,生子鄅。

受氏祖蹄公九世(千乘派一世):睦,字安仁,授太子舍人。夫人陳氏,生一子:欽。

受氏祖蹄公九世(渤海派一世):鄅,仕冀州渤海,封顧余侯,生三子:行密、坦、垣。

受氏祖蹄公十世(渤海派二世):行密,生一子:馮。

受氏祖蹄公十一世(渤海派三世):馮,夫人周氏,生一子:惠瑕。

受氏祖蹄公十二世(渤海派四世):惠瑕,夫人董氏,生一子:茱顏。

受氏祖蹄公十三世(渤海派五世):茱顏,生一子:仲思。

受氏祖蹄公十四世(渤海派六世):仲思,夫人李氏,生一子:士達。

受氏祖蹄公十五世(渤海派七世):士達,夫人楊氏,生一子:蕖。

受氏祖蹄公十六世(渤海派八世):蕖,夫人季氏,生一子:翹。

受氏祖蹄公十七世(渤海派九世):翹,夫人皇氏,生一子:綱。

受氏祖蹄公十八世(渤海派十世):綱,夫人陳氏,生一子:舉。

受氏祖蹄公十九世(晉冀州渤海派十一世):舉,夫人司馬氏,生一子:跡。

受氏祖蹄公二十世(冀州渤海派十二世):跡。第四吳夫人生子純。

受氏祖蹄公二十一世(冀州渤海派十三世):純,夫人石氏,生二子:基、建。

受氏祖蹄公二十二世(冀州渤海派十四世):基,晉朝時人,生二子:質、崇文。

受氏祖蹄公二十二世(冀州渤海派十四世):建,字堅石,行二。歷山陽令、尚書郎,頓丘、馮翊太守,雅有理思,才藻美瞻,擅名北州。時人為之語曰:“渤海赫赫,歐陽堅石。”甚得時譽。晉惠帝永康元年(西元300年)趙王倫作亂,倫以綠珠故惡石崇,誅滅之。建乃崇之甥,又與倫有隙,倫遂收建及母妻,無少長皆斬。臨終有詩數十言,甚哀楚。年僅三十餘,莫不悼惜焉。《晉書》有傳。

受氏祖蹄公二十三世(冀州渤海派十五世):質,字純之,趙王倫亂,叔建遇難,質與弟崇文率族人南奔長沙,居臨湘。

受氏祖蹄公二十三世(冀州渤海派十五世):崇文,字道之,南遷前官永衡都尉,與兄質南奔長沙,生一子:成。

受氏祖蹄公二十四世(冀州渤海派十六世):成,生一子:晉。

受氏祖蹄公二十五世(冀州渤海派十七世):晉,生一子:啟明。

受氏祖蹄公二十六世(冀州渤海派十八世):啟明,累官太子洗馬,生一子:乾。

受氏祖蹄公二十七世(冀州渤海派十九世):乾,官東官校書,生一子:煥。

受氏祖蹄公二十八世(冀州渤海派二十世):煥,生一子:景達。

受氏祖蹄公二十九世(南齊長沙派始祖):景達,仕南齊,別於冀州渤海派,自此起以長沙派稱之。

  景達公——琮公

受氏祖蹄公二十九世(南齊長沙派始祖):景達,字敬遠,仕南齊為本州治中。生一子:僧寶。

受氏祖蹄公三十世(長沙派二世):僧寶,字士章,棲跡衡門,不求聞達,為當時儒宗。著《五經義疏》及《典籍危疑》,悉皆精剖。後為濟南屯騎校尉,遷荔浦縣令。生三子:頠、盛、邃。

受氏祖蹄公三十一世(長沙派三世):頠,字靖世,性直有理思,重然諾,專精儒業,通群書,以言行著於嶺表。累召,辟不就。撰《友弟論》三十卷。仕梁,為直閣將軍,始興內史,東衡州刺史,封新豐縣伯。侯景平,朝廷需才孔急,元帝譽曰:「歐陽頠公正,有匡濟才。」乃授武州刺史,散騎常侍,洵授郢州刺史,改衡州,進封始興縣侯。後仕陳,授安南將軍、衡州刺史,進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永定三年,進授散騎常侍,增都督衡州諸軍事及本號開府儀同三司。文帝嗣位,進征南大將軍,改封陽山郡公。頠合門貴盛,威震南土。天嘉四年薨,贈司空,諡曰穆。《陳書》有傳。子二:紇、約。

受氏祖蹄公三十一世(長沙派三世):盛,字平世,交州刺史,生子護。

受氏祖蹄公三十一世(長沙派三世):邃,字寧世,衡州刺史,生子二:憲、直。

受氏祖蹄公三十二世(長沙派四世):紇,字奉聖,頗有幹略。襲父爵為廣州刺史,威惠著于百越。《陳書》有傳。生四子:詢、亮、德、器。

受氏祖蹄公三十二世(長沙派四世):直,官左庶子,生三子:員,哲,真。

受氏祖蹄公三十三世(長沙派五世):詢,字信本,仕隋為太常博士,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初仿王羲之,而險勁過之,結構嚴整,筆鋒勁道。因曾為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為「率更體」。傳世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訪遍袁、吉、衡三州歐陽氏宗派,撰成譜表,貞觀三年敕付之。編《藝文類聚》一百卷。封渤海郡男。《唐書》有傳。生四子:長卿、肅、倫、通。

受氏祖蹄公三十三世(長沙派五世):員,生子韶。

受氏祖蹄公三十三世(長沙派五世):哲,官總管鎮泉、潮,封寧遠將軍,徙居漳州。

受氏祖蹄公三十三世(長沙派五世):真,官府兵校尉。

受氏祖蹄公三十四世(長沙派六世):通,字通師,拜蘭台郎。鳳儀中,遷中書舍人,懷州刺史。累遷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天授二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會武后欲立武承嗣為太子,灑淚進諫,忤旨被害。神龍初,奉敕清雪,特立廟祀蔭。通亦擅書法,早孤,母徐氏教以父書。父子齊名,被稱為「大小歐陽」,有《道因法師碑》、《泉南生墓誌》等碑遺世。生三子:幼明、幼讓、幼咸(出嗣與韶)。《唐書》有傳。

受氏祖蹄公三十四世(閩泉派始遷祖):韶,先祖散處江西波陽,隋末唐初,遊學武榮州,徙居閩泉,嗣子幼咸(承繼自通)。

受氏祖蹄公三十五世(長沙派七世):幼明,字仲廉。得詢公妙墨,官拜蘭台郎。因事斥竄,年十九而卒,夫人陳氏,生一子:昶。

受氏祖蹄公三十五世(閩泉派二世):幼咸,生子素。

受氏祖蹄公三十六世(長沙派八世):昶,字思制,景雲年間,授邠王府參軍,歷申王府率更令,常州、蘇州長史,太子文學,石州別駕。時海賊吳令北叛,授常州別駕兼權知採訪,留後事中散大夫,襲渤海開國子爵。生二子:璟、琮。

受氏祖蹄公三十六世(閩泉派三世):素,生子二:徵、衍。

受氏祖蹄公三十七世(長沙派九世,唐吉州派始祖)琮,唐進士。玄宗天寶間,以勞定國,為吉州刺史,德惠於民,民愛戴,如其私親。屆任,不忍其去,遮道留之,遂居吉,子孫因家焉。卒,葬袁州萍鄉盧溪石洋獅子崗。是為吉州始祖。夫人李氏,生三子:晤、昧、昌(出嗣與衍)。

受氏祖蹄公三十七世(閩泉派四世):衍,嗣子昌(承繼自琮)。



分享按钮>>【欧阳氏家谱源流】欧阳欧氏族譜序
>>【欧阳氏家谱源流】金門歐陽定輝公蕃衍澎湖五德欧阳氏族之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