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轩辕氏族--河南许昌长葛市南席镇张子店村

    中华轩辕氏网 2008年11月7日 轩玉民


                                  河南许昌长葛市南席镇张子店村
                                       轩辕氏族支脉概述 

         张子店村位于南席镇北部,双洎(ji)河南岸1.5公里,镇政府西1公里,约200户,800余人,耕地千余亩,三个村民小组。八十年代之前环绕村四周的古土寨、护城河现已基本无存。《长葛县地名志》载传:北宋年间,张(子宏)姓迁此,设店于汴京(今开封)至颍昌府(许州,今许昌)大道旁,由此得名;又传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曾在此讲学,葬于此而得名,村旁原有其衣冠冢现已无存。该村杂居有轩、张、王、李、赵、于、苏等七姓人家。该村村民姓虽杂而人性善,自古以来无争无讼,和谐相处。
       现因经济迅猛发展,种植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多种植小麦、玉米等投工少便管理的作物。人民公社大集体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之时的红薯、高粱、大豆、花生、谷子、棉花、油菜、烟叶、芝麻等作物已很少见。该村三个生产队曾各有一个大桃园,果大汁甜至今仍耐人回味。曾因加工粉条被誉为“粉条村”,特别是培育玉米良种在全县远近闻名。近年来,收木开板条生意小有规模,因此成为方圆为数不多的富裕村。轩辕氏(以下省称轩)族人都踊跃参与到农村经济活动中,颇有收益。
       据多方寻访所知,长葛市现仍存在有轩氏族人定居的唯有该村,同时,也是目前所了解的距离新郑轩辕故里最近的居住有轩辕氏族人的村庄。截至2008年8月普查摸底,张子店村轩辕支脉目前共有七世52人(含出嫁女性和外迁族人,不含轩氏配偶、改姓族人和过世族人)。其中生活在该村的族人有6户30人,分属第二、三村民小组。外迁有22人:第四世轩元忠因在洛阳市工作,于1959年携眷定居该市;第四世轩铜聚、轩金聚、轩和聚、轩新寨同胞四兄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所迫在新疆建设兵团,而后定居新疆五家渠市和阿克苏市。该村族人既无谱牒史载,又无祠堂家庙,家族原保存有古色古香的供奉先祖的木制祖楼 (牌位),解放初期因政治运动惜已焚毁,上面撰刻先祖生卒等情况现已无人知晓,一世祖轩全德何时、何地、何因迁至本村也无确切记载,甚是遗憾。据族人口传,一世祖是独身一人从南方(注:先前因通信不畅、交通不便等因相距约百余里的地方泛指东乡、西乡、南方、北方)挑着挑子或许是逃荒逃难而来,见这里村民和善便在此落脚谋生,与邻居张家之女婚配并生育三子,受张家影响从事开染坊织绸子手工作坊。后因生计所迫,逃荒去南阳老河口,病故葬于异乡。据考,老河口曾属南阳郡古称赞阳,现设老河口市属湖北襄樊市,北与南阳市为邻。南阳盛产柞蚕绸,吃桑叶为家蚕,绸柔软滑嫩;吃柞树叶为柞蚕,耐磨毕挺。一世先祖携家眷选择南阳谋生或许因有织绸子手艺有关。今寻得南阳市淅川县上集乡下集村轩家石桥有轩氏族人一二十户,待访。数年之后,三个儿子亲往老河口启运回父遗骨葬至本村家坟。据族老人回忆,上辈们对先祖何因何地迁来等事甚为避讳,既不多说也不让多问,以至于连一世先祖的名字,若不是零八年春族人从本村一位异姓老人那里访出,很可能至今也难有人由家传而知晓。据分析,古时迁徙或逃荒者大多沿着大道或河流方向往来频繁。《长葛县地名志》记载,古时张子店村旁确有一条由西南至东北的开封至许昌的古道。按一百年四代粗略推算,该村先祖在1830年清道光年间之后迁来,至今不过一百七八十年。至于确切的迁徙年代和原住地,仍需进一步考证。
       目前,村中族人大多务农,农闲之余中年人或收树开板或为泥瓦匠建房盖屋,年轻族人大多外出打工,凭着聪明才智和学到的技术,自己做起了小老板,有的在青海西宁市开家电维修门店,有的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做箱包生意。族人生性良善、和睦乡邻、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幸生于太平盛世,受益于国家惠农政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日子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该村族人坟茔位于村西南约一里的平坦农田,茔向为头枕东北庙,脚蹬西南岗。虽然商丘市睢县轩老家《轩辕氏支脉源流碑》并无记载该县支脉情况,按照一般国人具有的凡迁徙流落外乡不能实现“叶落归根”夙愿的,谢世入土时头部朝向故乡方向的规律推断,睢县轩老家正在该村东北方向,恰好顺应了这个规律。由此猜想一世先祖或许与轩老家支脉源流存在着某些渊源。现轩家坟葬有一至四世共有墓冢11个,一世先祖墓冢在1958年平坟运动中被平去,至今未立。辈分排列北为上、南为下;同胞排列东为长、西为幼。关于轩家坟茔选址,曾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一世祖轩全德因逃生计葬身于异乡之后,三个儿子在本村随张姓舅舅家学做开机房织绸子的手工作坊生意,且日渐红火。家境好转的三兄弟将父亲骨骸启运至本村,放在门口一颗梨树下,拟择时择地安葬。当晚三个儿子正为选一块风水较好的茔地而踌躇不决时,一位白眉白发老者悄然站在院中,声称行路途中,讨口水喝。族人心行善意地赐坐并让饭递茶。喝过茶水,似有先知的老者寓意深长地说:你们别犯难了,村西南你们家地的南头,长有一颗钩钩秧的地方风水尚好。未及族人答谢,老者却悄然而去。第二天一大早,弟兄三人果然在老者指向之地发现一棵长势旺盛与众不同的钩钩秧,于是,便在此地开穴葬父。此后,轩家开机坊织绸子生意兴隆,置庄田种五谷地肥粮丰,渐渐成为村中富户,深得异族羡慕。


分享按钮>>中华轩辕氏族--葫芦岛南票区柞木沟轩氏支脉概况
>>中华轩辕氏族--长葛市南席镇已湮没轩氏古坟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