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轩辕氏族--【黄陵县黄帝庙、陵祭祀活动〗

    中华轩辕氏网 2008年11月8日 轩辕氏族人


 
轩辕黄帝庙、陵的祭奠活动是很庄严的,有规模的分公祭、民间祭祀、游子祭祀三类。公祭是历代官方组织的具有严格规模、等级、礼仪的活动,以祭奠轩辕黄帝。官方的这一活动开展源于春秋,先为神祭,后至战国,黄帝神的地位起了变化,成为人类祖先。祭祀黄帝的严格等级,到了汉代才作了规定的,即只有皇帝才能祭祖先。各诸侯只能祭已故的皇帝。到汉明帝永平二年时,为了表示对轩辕黄帝的尊敬,刘庄降旨要求各地都要建立典帝庙,作为祭奠黄帝的专用场所,典陵县遂于此时设立了轩辕庙。三国、晋、十六国等至隋代,各朝皇帝都有隆重的祭祀。但作为轩辕皇帝葬地的典陵县,是到了唐代才将桥山黄帝陵正式列为国家祭祀圣地的。开宝五年,宋太祖降旨:“前代帝王有功德昭著、泽及生民者,宜加崇奉,不可使其庙貌荒废,享祀寂寞。”同时,规定对轩辕黄帝的祭祀活动应当每十年祭奠三次。官方的祭祀由此规范化,每一次祭祖都严格按照礼制由皇帝亲祭,或派遗重臣祭祀,或亲写祭文,同时将祭祀日期、祭品名称和数量、祭文内容,及参加主祭、陪祭的文武官员姓名刻名为记。从此,轩辕黄帝的祭祀活动隆重异常,明代朱元璋不仅亲写祭文,还降旨在黄帝陵庙设立护陵官、护庙官,官封五品,规定三年一大祭,把对黄帝的崇敬法定为重大礼仪,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继承遗志、振兴华夏民族的精神力量。清朝的祭祀仪式更为隆重,皇帝登基、太后寿辰、国家庆典、平息叛乱、水旱灾害、五谷丰登、大功告成等重大事件都要祭典,从清世祖福临到溥仪为帝的二百六十五年间,共祭陵二十八次。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亲笔撰写了祭文。1937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还首祭轩辕黄帝,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醒全国民众同心抗日,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实现全民族大团结。这就是公祭,都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与官方的祭奠活动相比,民间祭祀要朴素真诚得多,且都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自北宋时,以黄陵县为主,洛川等县为附,进行祭奠。此时,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不分尊卑,成群结队地怀着真诚之心,端捧着五色面捏成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手握多色皱纹纸扎糊的花穗和采撷来的花束,肩抬着猪、牛、羊,在由五十面龙旗组成的仪仗队和五十六人组成的古乐队的带领下前来祭奠。这种民间祭祀活动没有祭文,更不会因某种原因而中断,一切都显得自自然然,朴朴素素,以生存为核心,只期望黄帝保佑农家五谷丰登,财源茂盛,四季平安,年年有余。游子之祭是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的祭祀活动。他们飞越重洋,来到桥山寻根拜祖,表达心系祖国之情。“凡我华裔,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能忘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凡回国的游子,都应该到桥山寻根拜祖。”这是从一份资料上沿引的美藉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拜谒黄帝陵时的肺腑之言。近些年来,随着祖国的日益昌盛,海外游子到桥山了却祭祖夙愿的人员日渐增多。桥山黄帝陵因之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成为继承华夏后裔精神的纽带!

【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古黄帝祠】

传说黄帝曾来青城山访贤,故后世立祠祭祀。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于右任题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古轩辕黄帝祠联


分享按钮>>中华轩辕氏族--姓氏联典以及祠堂通用联
>>中华轩辕氏族--陵寝〖黄陵县黄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