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姓----轩辕姓氏得姓于黄帝繁茂于睢县

    中华轩辕氏网 2009年9月4日 轩威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人物有祖。——此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姓氏文化研究已经形成一门学科,了解姓氏、研究姓氏其实就如同了解中国的历史一样,各个姓氏刨根揭底的整理出来汇总到一起那就是一部完整的“史志”
       轩辕复姓,源于上古黄帝轩辕氏。对于轩辕复姓历史以来十分罕见,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此姓氏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在我们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就有我们的一个“老家”。
        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百家姓》,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其中有复姓轩辕,而其他典籍均很少见其姓氏。我们研究其因一:轩辕姓氏族人名臣大儒历史少见;其二:我轩辕氏族人比较低调,根据我们查访所知,族人集居地均为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的交汇处及偏远地区,远离闹市;其三:明朝时期我家族族人居官者众多,曾因避圣讳而改复姓为单姓轩(为避免我轩辕之‘辕’字与朱元璋之‘元‘字同音)。到清朝时期我族人有恢复复姓的,如山东族人轩辕胤:顺治十六年乙亥甲科(1659)3甲231名进士,轩辕诰:乾隆四年己未科(1736)2甲31名进士等。(北京孔庙清朝进士碑文记载)
        睢县做为历史文化悠久、千年古城、汤斌故里等之外,还有一个睢县人都为知不多的-------轩辕姓氏得姓于轩辕黄帝繁茂于睢县。
         虽然有古书记载:轩辕姓氏郡望上党(今山西长治)、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但孰不知,此处早已经没有了我轩辕姓氏族人。因为在全国轩辕姓氏族人集居地找不出比睢县更早的资料,睢县轩老家的《轩辕氏族谱》记载:支脉遍布全国,先祖从谁迁徙,迁徙何处都有详细记载。且好几个地区都有俚歌佐证,如山东俚歌:我家先祖本讳斌,睢州境内有家门(山东轩辕氏族谱记载)。安徽俚歌:轩辕和寿州,血缘之关系。明朝中后期,独离睢州地。…….(安徽寿县族人记载)。河北俚歌:我家先祖讳惟行,鹿邑城内有门庭……..(明朝刑部尚书轩輗字惟行,其祖父从睢县迁居柘城,其父从柘城迁居鹿邑)等,都能说明他们出自河南睢县。
       轩辕氏族和睢县的渊源已经有1400余年,唐朝贞观年间,轩辕豹(唐朝一武将)随唐王李世民东征时路过睢州长岗时,因病御允,择地养伤,随迁家眷至此为家,就这样轩辕氏族从此与美丽的睢州城结下了缘。数年后,轩辕豹故,葬于长岗之顶。唐王李世民东游到此,闻其故,而亲祭于大茔前,并在大茔左右亲植十二棵国槐(不知为何植十二棵?)以志纪念。旁边有一弯腰树,说是陪同大将尉迟敬德挂马鞭压弯的,此十二棵国槐一直到文革期间才被彻底毁坏。听当地年纪大老人讲树有三人合抱那么粗,树中间空,下雨时常在树中避雨。现在古树旁边建有一庙名:槐爷阁。
       轩辕豹后人在睢州传七世,有族众回迁陕西轩家桥后又迁回。九世祖轩辕集公发科扶相文宗至唐宣宗荣登大宝后隐居罗浮山中不问政事,宣宗曾多次访轩辕集。

----<<国学原典·史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 >>记载: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六年(丙寅,公元八四六年)党项春,二月,庚辰,以夏州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知德,上疾久未平,以为汉火德,改“洛”为“雒”。唐土德,不可以王气胜君名。三月,下诏改名炎。上自正月乙卯不视朝,宰相请见,不许。中外忧惧。斋换郏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上性豪迈,尤所不礼。及上疾笃,日不能言。诸宦官密于禁中定策,辛酉,下诏称:“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太叔见百官,哀戚满容;裁决庶务,咸当于理,人始知有隐德焉。主德裕甲子,上崩。以李德裕摄冢宰。丁卯,宣宗即位。宣宗素恶李德裕之专,即位之日,德裕奉册。既罢,谓左右曰:“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夏,四月,辛未朔,上始听政。斋催尊母郑氏为皇太后。主裕秉壬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德裕秉权日久,位重有功,众不谓其遽罢,闻之莫不惊骇。甲戌,贬工部尚书、判盐铁转运使薛元赏为忠州刺史,弟京兆少尹、权知府事元龟为崖州司户,皆德裕之党也。斋煜隆杖杀道士赵归真等数人,流罗浮山人轩辕集于岭南。五月,乙巳,赦天下。上京两街先听留两寺外,更各增置八寺;僧、尼依前隶功德使,不隶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
集,会昌时人。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进。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大中十一年复徵至长安,召问长生术。寻归罗浮
三十一福地泉源洞,在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与铁桥相接。唐轩辕集尝隐于此
(道教协会网记载):轩辕集,居于南岳衡山,年岁逾数百,仍是面色红润,行动敏捷,毫无衰老的象迹。他在南岳山上采药,出人于深山密林时,便有老虎跟在他的身后,当他的护卫。晚上走路时,双眼里放出两束几尺长的奇光,尽管漆黑不见五指,他却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性情很豪放,别人请他吃饭时,有请必到,如果一日内很多人请他,便会同时出现在各家的宴会上。更奇特的是他那喝酒的海量,每次与别人饮酒,总是自己带着酒去,他的衣袖里经常带着一只酒壶,看样子最多也只能装上二三升酒,可是不管多少人喝,酒壶能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而且是人间少有的美酒,必须让所有的人都喝得尽兴而归。据说他一连能喝百斗毫无醉意。他白天整天喝酒,到了晚上就把头发披下垂在盆子里,酒从头发上滴出来,其酒味和香气和原来一样。轩辕集还是一个神医,无论什么病,吃了他的丹丸就会药到病除。有的病人离南岳很远,又不能前来,只要捎信告诉他的病情,病人用的毛巾上就会出现一些红色图字,人称为朱符,病人用这朱符毛巾去拭身,病就好了,即使病人在数千里外,也同样能办到,所以又称为飞符。  轩辕集的种种神奇事迹,被唐宣宗知道了,便派人召他进皇宫,待如上宾。唐宣宗向他请教长生之术,轩辕集说:“如果想长生不老,那就要戒绝声色嗜欲,不沾染喜怒衷乐;施德于臣民不能有所偏私,实行尧舜禹汤的仁政,做事合乎天道,能做到这些,就能长生不老!一天,唐宣宗想当面试试轩辕集的本事,叫人用金盆盖住一只白鹊后,就去请轩辕集来猜,轩辕集走到唐宣宗的门口就说:“皇上压在金盆下的白鹊还是先放了吧!”宣宗笑着说:“先生真是神通广大!”就命宫女上茶。宣宗正听轩辕集谈玄说道进,在傍侍候的一个宫女,看着轩辕集奇特的相貌,暗暗发笑.还没待轩辕集把话讲完,这个宫女竟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一脸皱纹,弯腰驼背的老太婆。那宫女大惊失色,跪在宣宗面前大哭。宣宗知道一定是这宫女什么地方得罪了轩辕集,就叫宫女向轩辕集道歉。轩辕集用手向宫女一摆,说“没事,没事。”一会儿,那宫女就恢复了原来的青春美貌。  唐宣宗留轩辕集在皇宫住了一段时间。一日,宣宗与轩辕集谈起京城里气候偏冷,颇为遗憾,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南方的豆蔻花和荔枝花,宣宗的话才落音,前面忽然出现两大堆带着叶子的豆蔻花和荔枝花,竟有数百朵之多,而且叶翠欲滴,花芳明洁,好似刚折下来的。宣宗惊喜异常,忙叫宫女把下面进贡来的柑子赐给他,不料轩辕集尝了一口说:“我居住的衡山脚下有很多柑子,味道比这要强多了。”宣宗说:“可惜我不曾尝过。”轩辕集立即拿取御榻前的一只碧玉瓯,又拿起一只金盆将瓯盖住,等他再将金瓯揭开时,玉瓯中已装满了金色的柑子。宣宗拿了一个尝后,确实甘美无比。过了一会,宣宗问轩辕集:“先生,你看我能做多少年天子?”轩辕集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四十年”三个字,十字写成了倒斜状,宣宗见了怎不欢喜,后来宣宗从执政到驾崩,刚好十四年。
  不久,轩辕集就辞别宣宗回罗浮山去。他从长安动身到江陵途中,不断从布袋里拿出钱来周济穷人,施舍的钱不下数十万,布袋从没有空过,护送他的太监看得目瞪口呆。过了江陵后,轩辕集竟无影无踪了。几天后有人在罗浮山看见轩辕集在观览山景。
         明朝时期,轩輗字惟行,生于何年待考,卒于天顺八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进士3甲56名(北京孔庙明朝进士碑文)。官拜刑部尚书,一连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正统)、明景帝、明英宗(天顺)六朝,一生为官清廉,参倒贪官无数、多为楷模。卒后明英宗皇帝亲自下旨在老家鹿邑为其建“轩公祠”,每年春秋奉祭(清光绪年间修鹿邑县志记载)。
《〈明史〉》目錄列傳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记载:景帝立,以右副都御史镇守浙江。景泰元年命兼理两浙盐课。闽贼吴金八等流劫青田诸县,輗与原贞讨平之。贼首罗丕、廖宁八复自闽抵浙。輗等防遏有功,进秩一等。明年改督南京粮储。五年复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天顺元年二月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輗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此中有赃物也。”在南都,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輗恶其汰,不往。彻馔遗之,亦不纳。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量颇遍隘。御史有讦人阴私者,辄奖其能。尝令御史劾南京祭酒吴节,节亦发輗私事,众颇不直輗。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吏必曰轩、耿。
      “轩辕宗祠”始建于唐朝,在睢县长岗乡。后明朝时期经刘伯温看风水说豹祖大茔将来必是千人踩万人踏之地(现此处已通马路,验证此说),随迁葬于长岗东六里许,族人在其坟茔东建村安居,称村为轩辕家寨或轩辕老家村,在村东北角修建轩辕宗祠,该宗祠历经明、清、民国(但凡各地族人得中功名后均回睢县老家祭祖)屡修不止。占地面积达六亩余,气势宏伟,最后一次修缮是民国二十二年,有当时著名书法家褚纪雯亲自题写的“轩辕宗祠”匾额为证(现存于轩老家村族人家中)。文革期间轩辕宗祠遭到严重的破坏,只有少数文物被家族族人冒着危险藏于家中房梁之上保存了下来。
        据我们多方查证所知,由明朝时期官拜刑部尚书的轩輗公整理过一次《轩辕氏族谱》(该谱原本八几年出现过一次,由原农业局局长轩辕尊严即轩友信保存,老人去世后该谱不知去向),现存家谱有清朝乾隆四年、光绪年间、民国二十二年、1986年四套家谱。
        如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网络时代、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各地族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经中共中央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八十多岁高龄族人轩辕轲倡议,我们以“民胞物舆、和谐共济”为宗旨,“尊祖重孝、敬祖爱族”为原则,紧急挖掘、抢救轩辕姓氏文化及古迹,为弘扬姓氏文化做出贡献。
        2004年9月—2006年9月中国文联、侨联、工商联、及中国炎黄研究会联合举办。河南省文联、侨联工商联、旅游分局协办,周口市委承办,在中国·淮阳举办首次两届姓氏文化节,曾邀海内外炎黄子孙后裔恭祭人祖太昊伏羲氏,我《轩辕氏族谱》曾在此次文化交流中展示,组委会为我们颁发纪念证和证书,永远保存,以作留念。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赞赏,也曾得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会,著名历史研究学家何光岳先生欣慕,欲想收藏《轩辕氏族族谱》曾来书信,被我族人婉言谢绝。
         2008---2009年清明来自河南各地以及、山东、河北、安徽、江苏、葫芦岛等地的族人代表在睢县轩老家举行了千百年来首次规模性祭祖活动。2009年初我们恢复了轩辕氏族牌坊,轩辕轲老先生亲自题词“民吾胞也物吾舆也社会效益是重,义共尊之利共享之文化品味为先”。
        2009年3月15日我们在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成立了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会上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常务理事、原河南省人大办公厅主任常呈斌亲自到会祝贺并嘱咐要做好轩辕姓氏文化工作,挖掘文化古迹,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008--2009年以来,我们在保定族人轩维克的大力帮助下多次成功的在保定召开了全国族人代表宗亲联谊会,商定了全国通谱的一系列方案,成立中华轩辕氏宗族志编修委员会。聘请了河北大学地方史志专家吕志毅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保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保定市收藏协会主席吴占良老师做为我家族事务的顾问并题词。与此同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一级作家旭宇先生为我《中华轩辕氏宗族志》题写封面和祝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我宗族志题词。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太原师范学院名誉教授、山西师范大学书画文化研究所顾问林鹏老先生为我《宗族志》题词。
        在此感谢这么多热心的专家和学者对我轩辕姓氏的支持和厚爱。我们轩辕氏族人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因为我们才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的《中华轩辕氏宗族志》还处在初级阶段,完成《中华轩辕氏宗族志》后我们还要组织研讨轩辕姓氏文化专题学术,在睢县轩老家村原祠堂处恢复轩辕宗祠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您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更好的挖掘轩辕姓氏文化。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做好、做强姓氏文化,积极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文化睢县、文化河南做出我们的贡献。
        因本人才疏学浅、文采不济,今书一文恭呈诸位专家、学者和各界同仁,此次抛砖引玉,若有错处,望诸位专家、学者、各界同仁正之。


分享按钮>>【安氏教授名人录】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安旭
>>【安氏当代名人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