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姓氏文化--初论“轩辕”氏的演变

    中华轩辕氏网 2010年12月20日 张永年


                                      

                        初论“轩辕”氏的演变

 

 

        我国华夏族有伏羲氏 、蚩尤氏、黄帝族、炎帝族等部落。伏羲氏本无号,以“风、凤”为姓。炎帝号“神农”以“姜”为姓。黄帝号“轩辕”以“姬”为姓。炎、黄二帝因功高无比被后裔尊为华夏先祖。蚩尤族氏无号、无姓,虽强大无比却被炎、黄二帝联手击败融入华夏族。历史的发展,黄、炎二帝的名、号也随之而演变;起初以族名为号,后变更为氏,秦汉姓、氏合二而一,成了当今的姓。随着姓氏研究的深入,西周“异氏同姓、同姓同氏”将进一步揭开血缘同宗之迷。

一、“轩、轩辕”一脉之缘

        姓氏合一,轩辕氏成了姓,在北宋《百家姓》双姓中名列第41位。“轩辕”是一个贵族之姓,为何在秦汉时,名人传记罕见、后裔人口稀少?原来,它与历代“避国讳”有关。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起于周、成于秦……。轩辕黄帝是历代皇帝和百官必须祭祀的对象,祭祀时依旧要下跪行大礼,此礼一直延续至清。黄帝一统,各地诸候国君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黄帝之号“轩辕”为姓。

       《黄帝本行记》云;轩氏黄帝之后。春秋时期有轩达、轩虎〔郑国人〕,以“轩”为氏者,即是轩辕氏后人为避帝王名讳去“辕”从“轩”。《正义·案》载:“黄帝的后代姓轩辕,后去辕为“轩”。此一文可为其证〔注2〕另有一支源于“梁国相轩丘豹,系春秋楚王庶子〔有熊氏〕,食采邑于轩丘其后因氏,后改“轩”氏〔注1〕。轩氏、轩辕氏、有熊氏同出一脉与“姬”同姓。

       秦代“避国讳”之法更为严历;据《冯钦淮泰山姓氏研究文选》载;………,秦制规定凡与帝王名讳相犯的字,甚至与之音谐或形似的字,一律不得再作为姓氏,必须找一个意义相同的字来取而代之。如汉代谏议大夫轩和的姓由“轩辕”或“轩丘”氏改之合符时代背景。

         历朝历代“避国讳”对象各不相同。唐代至北宋初年,须避本朝皇帝名、号,“轩辕”之号已古,无需避之。从而隐而复出了著名将领有轩辕豹、著名道士轩辕集、著名诗人轩辕弥明、兴化贤名轩辕范、宋代有轩辕损等。以此推断;唐宋时“轩辕”家族人口一定不在少数,否则《百家姓》不会将它编入书中。

        风云突变,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下诏“崇饰诸州黄帝祠庙”,翌年“禁文字斥用黄帝名号故事”注3。此令一出,轩辕宗族不得不取“轩”姓而代之。至元代又重显“轩辕”之姓,明朝又因避讳而隐之。清代先祖系满族人,对汉人历代皇姓并无避讳之说,故“轩辕”姓又有沿袭。

二、天下罕姓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未见“轩辕“之姓,1993年中华黄帝陵基金会成立时,江苏宿县泗洪突然向该会提出本家属“轩辕”之姓。1994年《羊城晚报》发表《独此一家姓轩辕》。一家之姓引来万户“轩”姓宗人寻其根;睢县是“轩”姓繁茂之地,轩老庄村民为弘扬轩辕文化,参与揭开“轩辕”渊源之迷。

       在轩老庄村轩辕豹墓有二块碑文,上刻中共中央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轩辕轲老先生“民吾胞也物吾兴也社会是重,义共之利共享之文化品味为先”的题字。墓前栽有十二颗国槐〔国槐之说另文〕,此树系唐王李世民在祭典时亲栽,轩老家族先人也曾建 “槐爷阁” 庙一座,可惜在文革时被毁之。”轩老庄村民向我们展示了明、清二代家谱、残碑,文献图文佐证了“轩”姓系轩辕氏后裔。睢县轩老庄村系唐朝名将轩辕豹居住之地,后裔尊轩辕豹为迁睢之祖。从交谈中得知;轩辕氏有一支为避明皇帝朱元璋之讳“元”去辕为“轩”。其实,轩辕姓除了避讳之因外,有可能与历史上有二次大规模改姓运动有关,其一、北魏孝文帝进入中原为了巩固皇位,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下诏将鲜卑双姓改为单姓。其二、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禁止胡服、胡语、胡姓。简化双姓目的便于交流,故汉人也仿而效之。“轩辕”简化“轩”姓是否与此有关。

        从南宋、元、清至今“轩辕”之姓在其家族中得以口传,对外称呼“轩”,但在家谱仍以“轩辕”录之。“轩辕”姓氏至所以稀罕、尊贵与轩辕氏“同氏同姓”、同宗、同血统有关。从古至今“轩、轩辕”二姓交替使用,为生存又时隐、时明得以相传;轩辕家族在全国人口不满十万,人口虽少,其血缘纯正,它既无外姓宗族名士冒其姓;在少数民族姓氏中,也没有与汉语相关的谐音“轩”,所以少数民族没有“轩”姓。当今“轩辕”姓已被华夏子孙所公认为“天下第一姓”的称号。

        走访中我又了解到轩姓家族在河南省炎黄姓氏研究会专家的支持下,上下齐心开展挖掘、保护与研究活动相结合,无数族人为抡救轩辕文化及古迹四处奔走,有的为其提供研究费用。中华轩辕研究会已通过一问、二查、三访、求其证、回归自然,将重续轩辕家谱代代相传,让中华轩辕文化发扬广大后继有人。回家后我查阅清嘉庆《百家姓》一书,文中载;轩辕望族;南阳。如今南阳是否有其族居住或遗迹请轩辕族人访之以证其实。

注1《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汉代有轩丘氏1人。

注2《宋史·礼志》)

注3《通志·氏族略》

参考文;《中国姓氏辞典》《华夏姓氏面面观》《姓氏寻源》

此文系本人与轩辕家族和姓氏专家探讨后,发表的一点对轩辕氏演变的看法

如有不妥请指正。

 

杭州市余杭镇直街76号张永年。

 


分享按钮>>轩辕姓氏文化---中华轩辕姓氏研讨会上的发言
>>轩辕姓氏文化--中华轩辕姓氏文化研讨会欢迎词